APP下载

让小梦想成为推动孩子进步的大动力

2018-01-05王惠敏马法亮

现代家长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体操乒乓球金牌

王惠敏 马法亮

18年前,种下梦想

刚刚过去的世界杯足球赛让足球迷们过了一把瘾,也让我想起18年前的奥运会。

18年前,也就是2000年。当年9月,悉尼举办了第27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只要打开电视,无论哪个频道都在说奥运谈奥运,大家也每天都在关心金牌榜的变化。

当年,我儿子马烁6岁,也感受到了大家观看奥运会的热情。他手握遥控器,按一下是奥运会,再按一下还是奥运会,不由得感慨道:“哇!全是奥运!”

一天晚上,我们全家在客厅看体育频道直播的男子体操的吊环和双杠比赛。我国运动员杨威在吊环项目上以完美表现赢得了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儿子见状羡慕地说:“我也想玩吊环!”随后,电视上出现了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场面,儿子又眼热地说:“我也想得金牌!”孩子就是这样,想到什么说什么,我们并没有在意。

后来的十多天里,电视里不断重播奥运赛事和颁奖仪式,升国旗、奏国歌的庄严场景再次吸引了儿子。他仰起小脸,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也想得金牌。”那种对荣誉的期待和向往,让我感觉必须回应一下他。我说:“好啊,不过得金牌不是一件容易事,得下很多功夫,吃很多苦。”“怎么下功夫?”孩子问。“得练基本功。”“什么是基本功?”“就是跑步、下腰、拉筋……反正就是得锻练身体。”我搜肠刮肚地应付着儿子。

“怎么拉筋?”看来,这孩子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就是……这样!”我在体育上是外行,见解释不清,便把脚抬起来支在矮柜上,给儿子示范拉筋动作。儿子马上站起来学,然后问:“那我拉几次能得金牌呀?”

“几次?几天都不行,得练好几年!”我暗暗松口气,感觉这个问题容易回答多了。

孩子的爸爸听到我们的对话,参与进来:“参加奥运会有年龄限制,好像是15岁才允许参加。”我接过话茬儿:“儿子,9年后你正好15岁。好好练,如果练得好,就可以参加奥运会了。”

儿子对这件事很认真。放学后,写完作业就抬腿拉筋,还在床上模仿体操动作,前滚翻、后滚翻地折腾。

先练体操,后练乒乓

2001年1月,学校放寒假。让孩子在寒假里干点什么呢?我忽然想起孩子的金牌梦,于是决定带他去许昌市体育学校体操馆咨询一下。儿子一进体操馆,看见离地2米多高的吊环,眼睛瞪得溜圆,十分惊奇。我拉着儿子和体操老师打过招呼,说明来意。老师笑着看了看我儿子,说:“先让孩子随便玩吧,只要孩子愿意练,不怕吃苦,家长有时间接送,我们就收。”

儿子听了这话,立刻松开我的手,毫不犹豫地向吊环跑去。只见他轻车熟路地爬上吊环旁边的梯子,然后抓住吊环,晃悠了很久才松手落在半米厚的海绵垫子上,那动作一点不像新手。玩了几次吊环,儿子又像猴子一樣爬上双杠,下了双杠又好奇地摸摸平衡木和木马,接着观察几个小朋友在老师的保护下练习下腰和空翻。

观察了一阵子后,他跑到我跟前,说:“妈妈,我愿意天天来这里练体操。”“行啊,那就从明天开始吧。”我不求孩子练到什么程度,只要他心情愉快,有个好身体就行。就这样,儿子开始了体操训练。

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后,我去北京读研,不能天天接送孩子去体操馆了。体操馆离家远,孩子不能自己去,他爸爸既忙工作又忙家务,实在没时间,于是儿子的体操训练减少到每周六、周日去,后来又变成每周去一次。儿子天天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不送他去练体操,求我“早点回来”。

眼看体操练不成了,怎么办?为弥补遗憾,孩子的爸爸买了一张乒乓球台放在客厅里。这样不用跑路,父子俩一有时间就挥起球拍,正手反手、推挡扣杀、上旋下旋、偷袭防守,打得不亦乐乎。儿子在爸爸的影响下,慢慢地喜欢上了打乒乓球,还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乒乓球特长班。

由于天天练,孩子打球的水平迅速提高。孩子的爸爸告诉他,如果乒乓球打得好,照样可以参加奥运会得金牌。于是,孩子的金牌梦在经历了一次小小波折后,再次入驻心中。一天,儿子发现电脑上的画图功能,便用鼠标涂抹一番,认认真真地画出了他的金牌梦想,并打印保存了下来。

2001年7月,学校放暑假,我回到家。一天,我带儿子出去玩,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我们发现了“东方乒乓球俱乐部”。走进去一看,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里面的设施和训练,一看就觉得非常正规,儿子兴奋不已。教练对孩子进行了一番基本功测试,表示可以让他加入俱乐部训练。

俱乐部离家不远,孩子无需家长接送,自己就能去参加训练。到了这个新集体,孩子很高兴,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回家不断地讲俱乐部里的趣事,比如:练球前大家要热身,围着球台做一圈蛙跳;练习接发球时,没接住者要用球拍打一下自己的屁股;谁不认真听老师讲,做错了动作,就从乒乓球台下钻一次;等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后,儿子在东方俱乐部已经没有合适的对手练球了,而老师又忙着照顾新队员,儿子的情绪有些低落。怎么办?听说许昌市还有一个乒乓球训练中心,那里的丁教练年轻时曾和乒乓球名将邓亚萍一起在省队练过球。他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要求严,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我们也带着孩子来到训练中心,找到丁教练。他快人快语:“我在东方俱乐部见过这孩子。他叫马烁,对不对?这孩子是块打球的料儿,但有些动作不规范,需要指导。现在来了就好,孩子跟我学三年,保准能去参加省级比赛。”就这样,马烁跟着丁教练,开始了新一轮的乒乓球训练。

丁老师有4个高手学生,他让马烁跟这四个高手一起练。每天训练结束前,他们几个都要打比赛。一个月后,他们一起参加了许昌市青少年乒乓球比赛。这次比赛中,马烁没有能够挺进前十六强,但见识了同龄人的高水平比赛。三个月后,河南省青少年乒乓球邀请赛在平顶山举行。马烁在这次比赛中奋力拼搏,排名三十多位,尽管比不上前八强的队友,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不错了。

小梦想,大动力

儿子小学毕业前夕,作业多,时间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乒乓球训练了。为了将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和孩子商量,权衡利弊后,最后一致决定暂停训练。来日方长,等小学毕业后再练球也不晚,着什么急呀!那段时间,家里客厅的球台完全成了孩子写作业的大书桌。

小学毕业,孩子痛痛快快地打了一暑假的球。没料到,初中开学后作业更多,乒乓球训练再次陷入当年体操训练的困境,开始是周末练,渐渐周末也不练了。虽说孩子不再专门进行体育训练了,但是要拿金牌的梦想并没有远去,这个梦想依然伴随着他,引领着他成长。

先练体操、后练乒乓球的经历,使孩子动作协调、反应敏捷,至今还拥有结实的6块腹肌。孩子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每次校运动会比赛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奖状贴了满满一墙。在一个电视剧里,他看到里面有毛泽东倒立看书的镜头,出于好奇便试着练习,结果一个月的工夫,他就学会了倒立行走,自豪感油然而生。高三是学习最紧张的一年,然而这一年,他精力充沛地参加了校运动会,打破了學校800米和4×100米两项纪录,创下男子立定跳远3.01米的新纪录……

2011年,马烁参加高考,顺利考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习建筑工程专业,这是他自己选择的学校,也是他喜欢的专业。在大学校运动会上,马烁立定跳远3.11米,打破了校运会纪录。四年的大学生活,马烁在每年的运动会上都有奖牌收入囊中,或金或银或铜;每年,他都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英语竞赛、结构大赛,并获奖;此外,他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更让我高兴的是,马烁在大三时获得了申请保研的资格,并顺利成为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直博士,毕业后直接去那里读博。浙大人才济济,没想到,开学没多久,马烁就打来电话报喜,说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获得了研究生组男子1500米金牌;另外,他还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乒乓球团体赛,为建工学院取得好名次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7年5月,马烁申请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项目,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专家委员会的严格审批和面试,获得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去美国留学研究空间结构。

这些点点滴滴的收获虽说不是具体的金牌,却是多年前的金牌梦想推动和鼓舞孩子努力去追求卓越的结果。

从6岁那年偶然产生“我想得金牌”的小小梦想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18年了。这18年来,儿子一直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不断地获得成绩,以此证明自己。儿子虽然没有能够真正地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但是童年的梦想给予了他信念,凭借这个信念,他有了顽强的意志、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充沛的精力、勤奋的习惯和清醒的头脑。

当年6岁的儿子说“我想得金牌”时,我们并没有真的把它当一回事。但幸运的是,儿子有勇气表达,我们则顺水推舟给了儿子机会,而儿子不怕苦不怕累,不断地积极进取,遇到挫折也不气馁,即便体操兴趣无辜地被乒乓球置换,也坦然面对。我总是暗自庆幸,这一切都是多么幸运啊!

所以,家长们不要轻视孩子的梦想,哪怕是他幼年随口说出的梦想,家长都要恰当引导,让梦想伴随孩子长大,这必然会给孩子带来成长中的正能量,激发孩子不断鞭策自己,取得进步。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了家长的鼓励和支持,梦想的种子才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体操乒乓球金牌
金牌搜笑王
思维体操
乒乓球与大铁球
思维体操
迷你乒乓球
有惊无险的金牌
头脑体操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