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世凯外交失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018-01-05杨津涛

廉政瞭望 2017年12期
关键词:称帝帝制袁世凯

杨津涛

循 着作者的思路,读者会发现袁世凯称帝前后一系列的外交误判,尤其是对日本敌意和野心的错估,很可能是导致他失败的诸多原因中,最为关键的一个。

当时,北洋政府唯一的外交隐患,就是日本。1915年9月,时任首相大隈重信发表演说,称中国国情还不能适应共和制度,即使恢复君主制,大多数人也不会反对;他还称赞袁世凯是“中国现代一大伟人”“其皇帝自为,任何人亦不至引以为怪”。这番话被袁世凯及帝制派视为日本政府的官方表态,备受鼓舞,当年10月正式启动了改制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驻日公使陆宗舆在同北京的往来电报,一再警告袁世凯,日本各界对帝制问题意见不一,且“大隈好作无责任之密语”,称帝之事必须谨慎,可惜没有得到袁世凯的重视。另外,由此很容易联想到一个故事,说袁世凯被假袁克定造的《顺天时报》欺骗,误信日本支持其称帝。现在我们知道,袁世凯要了解日本政府动态,有来自陆宗舆的汇报,及其他专业人士的分析,并不需要过多依靠媒体报道。

大隈对袁世凯示好的演讲发表后,日本军部、大陆浪人激烈反对,他们通过历史——袁世凯驻朝期间,阻碍日本侵占朝鲜,以及“二十一条”交涉中和日本的刻意对抗,判断袁世凯不会听任日本指导,要控制中国,必须“倒袁”。这些人希望看到,欧美各国不承认中国改行帝制,引发中国动乱,使日本得到在中国扶植亲日领导人的机会。

日本政府在反袁势力的影响下,决定游说欧美各国,发表联合声明,劝告中国缓行帝制。英国公使朱尔典和袁世凯私交极好,认为此时干涉,不仅不能阻止帝制,反而会动摇袁世凯政府,影响中国安定,无奈在英日联盟的约束下,只能附和日本。俄国急需日本武器援助,也同意参与劝告

三国劝告后,中国朝野震惊,只是箭在弦上,已无路可退。唐启华道出此中无奈,“袁世凯对日绝不示弱让步,日本则一定要中國屈服追随日本”,双方矛盾不可化解。北洋政府一边宣示,恢复帝制是民意要求,并非政府推动,无法中止的同时;一边施展“以夷制夷”的手段——通过参加协约国,换取欧洲各国支持,迫使日本在帝制问题上妥协。由于日本不愿中国获得参加战后和会的机会,收回被其侵占的利权,因此一贯反对中国参战。英、法、俄和中国之间的相关谈判,只能背着日本,在暗中进行。

谁知消息还是走漏,日本兴师问罪。英国为维持和日本在远东的合作,否认曾和中国有过秘密谈判。袁世凯高估了中国对协约国的重要性。协约国固然希望中国参战,一方面驱逐德国在华势力,解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在中国建立兵工厂,为俄国生产步枪,但是在远东地区,日本才是协约国最为看重的盟友。在中、日之间,协约国必然倾向后者。

在发动全面“倒袁”后,日本开始援助中国境内宗社党、革命党、护国军等反袁力量。其实包括护国军起义在内的各项反袁行动,影响都相当有限。但这些内乱的发生,使日本有了干涉借口,也让欧美各国对“中华帝国”的态度,从倾向立即承认,变为暂时观望。

袁世凯决意称帝的原因很复杂,同他的个人野心及对共和的误解都有关系。清楚的是袁世凯贸然称帝的后果——给了日本干涉借口,日本趁机在中国制造动乱,并确立了东亚霸主地位;他本人的迅速败亡,更导致中国彻底陷入割据局面,错过最后一个没有外敌入侵的发展期。无论动机怎样,袁世凯恢复帝制,终究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猜你喜欢

称帝帝制袁世凯
张培爵之死:袁世凯一手制造的血案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从拿破仑称帝看中西方皇帝的差异
“走出帝制”:历史先声与在场记录——《民国政制史》导读
袁世凯:从来也没有跷过二郎腿
略论金哀宗完颜守绪
君主制、奴隶制和帝制的根基 社会不平等的缔造
军阀袁世凯的三次背叛行动
袁世凯的军事顾问坂西利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