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采收期对椪柑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8-01-05王登亮刘春荣郑雪良吴雪珍闫彦涛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果采收期衢州

王登亮,刘春荣,郑雪良,吴雪珍,陈 骏,闫彦涛

(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衢州 324000)

不同采收期对椪柑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登亮,刘春荣,郑雪良,吴雪珍,陈 骏,闫彦涛

(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衢州 324000)

以衢州椪柑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果实的平均果重、不同规格果实比例和果实品质等,为椪柑的合理采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时间的延后,椪柑果实的平均单果重逐渐增大,大果所占数量和重量比例呈增加趋势,小果则呈降低趋势;椪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和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11月25日达到最高;可滴定酸含量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采收期; 椪柑; 产量; 品质

我国柑橘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是世界柑橘第一大生产国[1]。椪柑是我国十大良种之一,被誉为“亚洲宽皮桔之王”[2-3]。椪柑产业是衢州市的一个民生产业。衢州椪柑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万hm2和40万t,约占全市柑橘面积和产量的60%和70%[4]。采收期是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适期采收可增加果实产量,提高果实品质和生产效益[5]。适时采收也是柑橘果实优质高产的重要手段[6]。近年来,衢州椪柑的过早采收情况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衢州椪柑的产量和品质。椪柑是晚熟品种,过早采收时椪柑果实未达到完熟,造成果实酸度较高,糖度偏低,风味不佳。随着柑橘完熟栽培技术的推广,通过延迟采收可以更好地发挥椪柑品种特性,缓解集中上市压力。本试验研究不同采收期椪柑果实的平均单果重、不同果实大小的数量和重量比例以及内在品质变化,旨在为椪柑果实的采收和销售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椪柑,果园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十里丰七大队。供试果园具有生产代表性,露地栽培,树龄10年,树势较强,日常管理良好,土壤无污染。在果园中选择18株长势一致的果树,挂牌标记。在6个不同的采收期(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12月5日、12月15日、12月25日)对标记的果树分别进行采收,每次采收3株。在11月30日对待处理椪柑果树进行覆膜(塑料膜不与椪柑果树枝叶接触且离地面约1 m),以确保以后采收的椪柑果实不被冻伤,在日照好的情况下拉起树冠两边薄膜通风降温。采收后的果实根据果实横径分为大、中、小3个级别:大果(70~80 mm)、中果(60~70 mm)、小果(≤60 mm),统计不同采收期不同规格果实的数量和重量。每次果实采收后,挑选果皮颜色较一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15个果实测定相关品质指标,3次重复。

1.2 方法

采用手持折光仪(WYF-4型)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7]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水杨酸法[7]测定蔗糖含量。采用斐林试剂直接滴定法[7]测定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为所测定的蔗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之和。采用2,6-二氯靛酚法[7]测定Vc含量。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Office 2007进行数据处理,用SPSS 15.0软件数据处理系统进行Duncan新复极差法做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Origin 8.0软件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果重

试验结果显示,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12月7日、12月15日、12月25日采收的椪柑果实平均单果重分别为118.4、120.5、136.3、146.3、156.4、165.8 g。随着采收时间的延后,椪柑果实的平均单果重逐渐增大。11月5—15日,椪柑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增加幅度较小;12月15—25日,椪柑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增加趋势近线性(图1)。12月25日采收的椪柑果实平均单果重最高,是11月5日采收果实的1.4倍。

图1 不同采收期对椪柑果实平均单果重的影响

2.2 果实数量和比例

对不同采收期的椪柑果实规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1月5日至12月25日的6个采收期的椪柑果实中,小果(横径≤60 mm)数量所占比例分别为33.0%、31.9%、6.3%、7.3%、7.1%和3.5%;中果(横径60~70 mm)所占数量比例分别为61.1%、51.8%、52.3%、53.8%、37.7%和42.6%;大果(横径70~80 mm)所占数量比例分别为6.9%、16.3%、41.4%、38.9%、55.2%和53.9%。随着椪柑果实采收期的延长,大果数量比例呈增加趋势;小果比例则呈降低趋势。

采收后的椪柑果实经分级称重后的结果表明,11月5日至12月25日的6个采收期的椪柑果实中,小果(横径≤60 mm)重量所占比例分别为27.0%、24.6%、6.3%、4.7%、4.4%和2.7%;中果(横径60~70 mm)所占重量比例分别为62.7%、55.8%、57.9%、53.9%、34.5%和38.4%;大果(横径70~80 mm)所占重量比例分别为10.3%、19.6%、35.8%、41.4%、61.1%和58.9%。椪柑果实采收期越晚,大果重量所占比例越高,小果重量所占比例则越低。12月5日和之前采收的椪柑果实中,中果数量和重量所占比例最高;此后大果数量所占比例最高(图2)。

图2 不同采收时间的椪柑果实大小果数量和重量比例情况

2.3 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

11月5日至12月25日6个采收期的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9.9%、9.6%、10.4%、9.4%、9.7%和9.8%。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椪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11月25日采收的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

11月5日至12月25日6个采收期的椪柑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0.99%、0.95%、0.66%、0.68%、0.68%和0.47%。采收期越晚,椪柑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越低,12月25日采收的椪柑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采收期,仅为11月5日采收的47.5%。

11月5日至12月25日6个采收期的椪柑果实固酸比分别为10.1、10.2、15.8、13.9、14.6和21.3。11月5—25日3个采收期的椪柑果实,采收期越晚,固酸比越高,随后固酸比稍有降低,最后11月25日采收的椪柑果实固酸比最高,达到了21.3(图3)。

2.4 果实蔗糖、还原糖等品质

试验结果表明,11月5日至12月25日6个采收期的椪柑果实蔗糖含量分别为2.9、3.5、3.9、3.7、3.7和2.1 g·100 g-1。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椪柑果实的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在11月25日采收的椪柑果实蔗糖含量最高,随后采收的果实蔗糖含量逐渐下降(图4)。

P<0.05条件下,柱上无相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图4、图5同图3 不同采收期对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固酸比的影响

图4 不同采收期对椪柑果实蔗糖、还原糖等品质的影响

11月5日至12月25日6个采收期的椪柑果实还原糖含量分别为3.0、3.3、3.4、3.1、3.3和3.7 g·100 g-1。11月5—25日的3个采收期,椪柑果实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12月5日采收的椪柑果实还原糖含量略有下降,随后又逐渐升高,在12月25日采收的椪柑果实还原糖含量最高(图4)。

11月5日至12月25日6个采收期的椪柑果实总糖含量分别为5.9、6.8、7.3、6.7、7.0、5.8 g·100 g-1。11月5—25日的3个采收期,椪柑果实的总糖含量也是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图4)。

11月5日至12月25日6个采收期的椪柑果实糖酸比分别为6.1、7.1、11.2、5.7、10.4和12.7。11月5—25日的3个采收期,椪柑果实的糖酸比逐渐升高,但在12月5日采收的椪柑果实糖酸比急剧下降,随后又呈逐渐升高趋势(图4)。

2.5 Vc含量

Vc 含量是衡量果实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11月5日至12月25日6个采收期的椪柑果实Vc含量分别为29.3、28.7、27.6、23.9、28.6和25.2 mg·100 g-1。11月5日至12月5日,4个采收期的椪柑果实V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图5)。

图5 不同采收期对椪柑果实Vc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椪柑是晚熟品种,在衢州椪柑产区,一般在衢州11月上旬(11月5日左右)采收。由于采收时椪柑果实未达到完熟,造成果实酸度较高,糖度偏低,风味不佳。随着柑橘冬季树冠简易覆膜技术的推广,通过留树保鲜,可增加椪柑果实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收入。本试验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椪柑果实的平均单果重逐渐增大,11月15至12月25日采收相较于11月5日的传统时间采收,椪柑果实的产量可增加1.8%~40%。椪柑果实采收期越晚,大果重量所占比例越高,小果重量所占比例则越低。由于椪柑精品果的标准对果实大小有一定的要求,且在椪柑销售过程中,大果的价格也较高,因此,适当延迟采收期可提高椪柑的精品果比例,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在果实品质方面,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椪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蔗糖含量和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随着果实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果实呼吸消耗增加。根据试验结果,采收期越晚,椪柑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则越低,这与汤佳乐等[8]对猕猴桃的研究结论一致。Vc是柑橘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11月5日至12月5日,椪柑果实V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随着果实的成熟和衰老,抗氧化能力降低所致。

综合各项生理指标,在衢州椪柑露地栽培地区,11月25日采收的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和总糖含量为最高,其后果实开始衰老,对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的消耗增加。因此,在衢州椪柑露天栽培条件下,11月25日左右是较适宜的采收期。同时,不同采收期对椪柑果实耐贮性以及树体翌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1] 王登亮.热激处理对椪柑果实采后耐贮性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14.

[2] 衢州柑橘志编纂组.衢州柑橘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 刘春荣,方培林,郑雪良.椪柑果实的商品化处理技术[J].江西园艺,2005(1):14-15.

[4] 刘春荣,范叶和,陈健民, 等. 衢州椪柑的区域品牌战略[J]. 中国果业信息,2013,30(1):7-10

[5] 陈善美,王富民,熊来银,等.不同采收期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西果树,2015(5):5-6.

[6] 冯芳芳, 魏清江, 古湘,等. 不同结果部位和采收期对南丰蜜桔果实品质的影响[J]. 现代园艺, 2016(17):6-9.

[7] 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汤佳乐,黄春辉,冷建华,等.不同采收期对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2,41(3):110-113.

2017-08-03

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Y023,2015Y022);衢州市浙江大学陈昆松教授专家工作站资助

王登亮(1988—),男,山东聊城人,助理农艺师,硕士,从事柑橘贮藏保鲜与栽培技术研究相关工作,E-mail:1335345870@qq.com。

文献著录格式:王登亮,刘春荣,郑雪良,等. 不同采收期对椪柑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193-2196.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234

S666.1

A

0528-9017(2017)12-2193-04

张 韵)

猜你喜欢

大果采收期衢州
衢州体育公园——“消失”的体育场
花光卉影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营养成分研究
大果桑葚的栽培技术与综合利用
早实核桃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变化动态研究
衢州烂柯山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衢州“一村万树”绿化模式好
5个采收期女贞子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
HPLC法同时测定5个采收期蛇莓中5种黄酮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