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三精”化为指导,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向专业岗位靠拢的创新研究

2018-01-04谭聪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三精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措施

谭聪

摘要:传统高校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无论是在模式、教学内容还是实践过程中均存在一定漏洞和缺陷,导致现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与现代社会在专业人才方面的需求产生严重脱节,无法在高校中培养符合社会专业岗位定位的专业型人才。为此,该文基于我国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提出了“三精”化教学理念,确保能够及时找准其教学和社会定位、提升教师教学水准、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强化学生技术实践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水平、提高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整体素质、促使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三精化教学理念;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岗位;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9-0189-02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flaws and defects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radi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urse of mode, teaching content and practice, which leads to the serious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teaching target of the present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eeds of the modern society in the field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it can not be cultivated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eet the social professional posts. Position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idea of "three essence", which ensures that it can find out the teaching and social orientation, improve the teaching standard,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strengthen the level of the students' technical practice,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jor of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in China and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in China.

Key words: three refined teaching idea;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ost; innovative measures

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使我国各个行业都得到了不断提升,同时也使得我国整体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从传统的慢速发展形式到现代依托科技手段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同时也要求我国必须培养出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人才,并根据社会及岗位需求为人才提供岗位,确保能够使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在专门的岗位中不断发挥自身能动性及专业水平,为全面提升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提供基础条件,真正实现推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发展。

1 传统计算机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

1.1 计算机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不够明确,理论教学多于实践

首先,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思想意识低下的情况,认为只要在理论教学中将有关计算机技术的内容讲解完毕,学生就能够根据理论知识对所有技术方面的内容进行举一反三,并未意识到计算机技术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工作能力,为此则将大部分课程设为理论课程,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充足的时间将理论内容转变为实践成果,导致大部分学生关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内容只停留在表面阶段,而一旦在毕业后进入社会,则无法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融入岗位中,对其日后的发展及就业造成极大影响;其次,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主讲的方式对学生采取灌输式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乏味,而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再这种教学模式中提升自身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无法完全掌握理論知识,且由于实践课较少,最终导致教学目标与实际出现严重偏离,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计算机技术教学的整体效果。

1.2 教学内容及实践设备过于落后

第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内容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还在使用落后的计算机技术教学内容,同时在实践中仍有一部分时间用来讲解实践内容,导致学生的总共实践时长被缩短,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完成实践操作,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无法得到提升,与社会岗位专业定位存在不符,最终使学生的未来就业情况受到影响;第二,部分高校过于注重计算机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毕业率,但对于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却较低,而现代计算机技术正不断改变与提升,但高校内部分传统计算机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需求,而学生却仍然使用老旧设备和技术进行实践,最终与专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及定位产生大幅度偏离。

1.3 教师整体水平低下,实践能力低

第一,部分高校计算机技术教师存在自身专业能力低下的情况,其知识结构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中,对于现有计算机技术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无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符合现代计算机技术行业的专业知识,导致其整体教学水平处于低下状态,无法与现代社会岗位接轨;第二,部分教师存在思想意识低下的情况,在教学中忽略了该专业学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就业的重要性,只是想要完成教学目的而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导致教学及实践过程流于形式,最终无法使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提升自身实践水平,无法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效率。

2 “三精”化教学理念

我国各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均注重于对教学内容及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确保能够在我国教育市场中占据稳定地位,且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稳定前进。为此,本文基于现有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及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了“三精”化教学理念,其中包括“精准”、“精优”以及“精熟”,分别为: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及专业岗位定位要“精准”、对教学内容及实践过程进行“精优”以及要求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精熟”。通过完善三精化教学理念,可使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以及人才在教学和学习中快速找准自身定位,并积极遵循该理念的重点内容不断创新,达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实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与社会专业岗位全面靠拢的根本目标。

3 基于三精化,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向专业岗位靠拢的创新措施

3.1 找出教学重点,与专业岗位需求进行精确匹配

第一,为了确保学生所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专业岗位紧密相关,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专业与岗位要有比较清晰的了解,采用各种方式请教专业教师和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对专业要有自己的看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第二,高校应依据专业岗位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需求,抽取相关知识点,实现专业岗位和知识点之间的“精准”匹配。以相应的知识逻辑结构为核心,通过剖析知识域的内在联系,经过抽点、连线、成网、扩展等逻辑加工,形成知识点逻辑关系比如电类专业一般对程序设计语言要求较高,在调整改革中加大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时数和力度,加强实践教学。

3.2 创建教学模块,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以上所设计的各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开发各专业的相关教学模块,不同的教学模块覆盖专业知识体系的不同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实现知识、能力、技能三者的统一。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拓展应用的内容,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既要坚持共性教学标准,又要突出专业岗位特色,因此我们采用“基础平台———专业选修内容”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内容调整为“基础知识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的模块式结构。

教学模块的设计步骤如下:

首先,将原有隐性或散乱的知识点提炼、整合、加工为显化和有机联系的教学内容。其次,对加工后的内容,依据其蕴含的思维特征进行梳理整合,形成相应知识点或知识单元,构成知识模块。最后,根据知识模块的内容特点,优化匹配相应的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模块。

3.3 强化教师队伍水准,打造双师型团体

第一,加强对现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培养,以继续教育或培训活动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再次培训,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现代信息新技术,并掌握技术内容,对现有技术及科技水平进行全面了解,并将该内容通过综合及加工后融入教学过程中,提升、改变教师教学内容的同时,确保教师能够利用现代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既打破了传统模式中的弊端,同时优化后的教学形式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第二,要求高校与当地有关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定期派遣固定名额的教师进入企业中,通过在岗位上实践的方式使教师真正掌握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专业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并将该经验加入实践教学中,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3.4 调整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加大平时实验教学的力度,另一方面改革考核方式和方法,修改课程标准,变单纯的验证性实验考核为综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计入课程考试的总分。综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是指在课程实验考核中仅给定学生一个和专业相关的考试题目和主题纲要,提出具体的信息技术要求和标准来实现主题纲要,具体的素材、数据以及材料的收集、编排和处理,都有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样的实验考核就不再以往的单纯的实验考核,而是和专业岗位相关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综合考核,使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精通熟练岗位信息技术应用。

4 结语

现代社会中各个行业都需要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全面提升企事业单位等的管理、运营、生产等的效率,为此,对于不同行业来水对于计算机技术的类别及要求也有所不同,而这也说明了現代计算机人才市场中对于人才的岗位需求也有所不同,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必须及时对现有社会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的岗位进行精准定位,并根据社会岗位定位标准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内容与岗位要求向匹配,同时对教学内容及模块进行优化与创新,并通过强化教师水平打造双师队伍以及对现有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等方式,实现对高校现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创新,为全面培养出符合社会定位和专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型人才提供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 薛继昌.计算机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数码世界,2018(2).

[2] 李玉林.基于项目化的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9).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三精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措施
“3S”助力备高考,“三精”落实出成效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策略
重新定义水产功能料!凭三精新标准“破圈”,福美康品牌价值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三精”开发 产量双超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创新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三精董事长自杀背后:广告费是净利润的6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