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践中萃取“走转改”精神

2018-01-04徐素新

记者摇篮 2018年10期
关键词:走转改

徐素新

【摘 要】几年来,葫芦岛日报社党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常抓不懈。特别是近一年多来,葫芦岛日报广大新闻记者接“地气”、采“民风”,走出了真情实感,转出了踏实求真,改出了清新文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走转改 新闻实践

一、用实践检验“走转改”活动

作为长期从事新闻宣传报道的记者,如何能够采写更多鲜活的新闻,撰写出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好看耐读的好作品,是摆在每一个记者面前的大事,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长期持久开展的“走转改”正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

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本在实践。一味热心于跑机关、看材料、听会议、抄简报,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散发泥土清香的稿件。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深入基层,到火热的生产一线,到农户家中,与工人一同在生产现场体验,与农民一起到田间劳作,亲身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才能以心交心,掘取鲜活素材,写出打动人心的精品力作。接地气不光是要脚踏基层土地,更是要走到群众之中,在促膝的沟通中体察民情,在心贴心的交流中了解民意,发挥新闻桥梁纽带作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新闻工作成为党和政府的好帮手,百姓的贴心人。我们地区南票区虹螺岘镇小南沟村素称辽西最大桑葚生产地。由于这里信息闭塞,桑农手里有果却卖不出去,守着金碗要饭吃。记者刘波几次深入到这个村,与村干部交流,与桑农交流,帮助桑农分析市场,寻找商机,提供信息,连续采写《到小南沟点播采桑曲》《领略田园风光 品尝桑葚鲜果》《小南沟桑葚熟了》等多篇文章,发表在葫芦岛日报上,同时,用微信传输信息,受到了社会及政府的关注,利用媒体的力量推广传播,使大量的游人来到小南沟采摘并认养,解决了桑农卖难问题,最终帮助这里的桑农卖出了大量的桑葚,桑农在家门口实现收入,一个四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仅去年以来,葫芦岛日报参与“走转改”活动的记者100多人次,采写出展现基层改革新貌、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反映群众呼声、传达党的声音及一线火热实践的新闻作品近千篇,仅在去年春节期间就策划“新春走基层——XX的一天”等八大系列主题报道。

实践是检验“走转改”效果的试金石。唯有有效开展“走转改”,长期在实践中改进新闻工作作风,才能把新闻工作与群众感情拉得更近,才能以群众视角更真实反映客观实际。那些来自实践、源于生活、具有浓郁“泥土气息”的新闻是鲜活生动的,无论什么时候都经得起实践检验。通过“走转改”活动,许多新闻记者以亲身体验深刻认识到,实践在采访中的巨大作用。

二、在实践中萃取“走转改”精神

“走转改”活动在葫芦岛日报已成为常态化,并不断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動载体,领导带头全员参与,走基层蔚然成风。报社班子成员由总编辑林地带队走进革命老区建昌县,深入村屯,与乡村干部促膝相谈,与农民亲切交流,采写出《县委书记的扶贫情结》《汤神庙子镇蹚出“认养农业+脱贫攻坚”新路子》《摘掉“空壳村”的帽子》等既叫响又叫座的新闻佳作。总编辑林地还带领采编人员深入南票区,走村访民采访第一书记刘景利的事迹,历时一周时间,经过多方面采访,写出《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作战图”》《山咀村:“老末村”一年跃进“中游村”》《真正的第一是干出来的》等佳作受到广泛赞誉和好评。由于领导的率先垂范,影响和感染了广大新闻记者。他们跟随山村女教师在上班路上跋山涉水,跟随电工穿山越岭,深入垃圾处理场,走田间入农家进工厂访民工……在“走、转、改”活动中,在了解市情、记录时代、服务群众的同时,让自己的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作风得到锤炼,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可喜改变,不畏艰险、不避繁难、不满足于表象和既定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以其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描绘出了难能可贵的“走、转、改”精神。这种精神是新闻事业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们与前辈们相比,工作条件大为改善、采访手段更为先进,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有利于人才辈出的时代,更不能忘记深入群众“接地气”的传统,不能丢掉走基层“抓活鱼”的做法。“走转改”活动让广大新闻工作者加深了与群众的感情,在思想作风、报道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是新闻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是新闻事业的生命所在。

三、用“走转改”精神开创工作新局面

新闻工作只有扎根社会实践、扎根基层一线、扎根人民群众,才能不断汲取养分,不断获得发展。发扬“走转改”精神,就要重心下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更多的栏目、版面留给基层,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基层,更真实地触摸基层冷暖,更顺畅地通达基层民意。这一年多来,葫芦岛日报开设专栏《走基层·一线见闻》《走基层·听民声》等对准一线的新闻,同时,逢重大节日,策划主题专版,记者体验式采访,如:“五一”劳动节策划的劳模的一天、“七一”策划的主题“我是党员我在这里”、教师节策划的主题“我的教师节”等,以亲身体验的形式采写典型人物,记者受教育,读者受感动,效果很好。多年以来,我们受益于“走转改”活动,下基层,抓活鱼,大家乐此不疲,也颇有成果,每年都有三篇以上获得辽宁新闻一等奖,多篇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建立 “走转改”活动的长效机制,使其常态化,是葫芦岛日报正在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葫芦岛日报社建立了编务例会制度,每周一会,雷打不动,在这个会议上,各采访部主任汇报线索,介绍经验,畅谈体会,收到了很好效果。同时,倡导领导带头走基层采访,为编采人员做出表率。完善记者驻站制度,开辟县区版和行业版,这些版块与前四块版形成差异化阅读。设立总编社长奖,好稿不惜重金奖励,鼓励能者多劳。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引导新闻记者积极走基层,让“走转改”成为每一名新闻工作者自觉行动,让基层意识、群众观点深入心中,融入血液,成为新闻工作者始终坚守的价值理念和至高追求。

实现中国梦,走在奋进的新时代,新闻记者肩扛重任,时刻面临机遇和挑战,深化“走转改”活动,用“走转改”精神统领新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使命,我们必须用“走转改”的实际成果,开创性地工作,使新闻宣传工作站在思想的高端、时代的前沿,更好地履行时代赋予的职责,发挥好凝聚人心、团结鼓劲的作用。

(作者单位:葫芦岛日报社)

猜你喜欢

走转改
故事细节语言
浅谈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走转改”采访实践经验
驻站记者:“走转改”中“先得月”
深化“走转改”,让党报新闻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