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态环保题材版画类型分析

2018-01-04梁珊珊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生态环保我国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环保题材版画在中国有逐步增多、發展和演变的趋势。从题材性质来看,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题材具有三方面的特性:一是社会现实性。这类题材的版画创作直接针对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二是大众参与性。这类版画的创作目的是让观者了解并理解各种生态危机,使其意识到生态环境有赖于每个个体去缔造和维护,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外,作品高度的艺术性能感动观者心灵。三是宏观性、系统性。

【关键词】:我国;生态环保;版画创作

当代中国版画在生态环保题材创作上具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传统优势。中国古代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以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兴木刻以救国为使命,直接回应社会和时代需求的传统。二是学科优势。当代美术学院的版画教学强调创作者知识结构的全面以及实践技能的多样化,强调一种融会贯通的创造性思维。三是画种优势。中国版画艺术语言的鲜明特性之一是高度概括性,不同的版种也具有迥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几种版画相结合又会产生更加丰富的效果,有利于表现多样的生存环境。再者,版画制作繁复的过程使画家的思维更具周密性和条理性。由此可见,环保题材的版画在近几十年全球生态环境日趋严峻的现实中逐步发展和演变,体现了中国版画家对现实变化的切身体会和深入思考。

1、描绘型

在80年代,版画家们更多地从正面表现大自然的生机、活力与美好。这种正面描绘的作品一直延续至今,技巧愈发精纯,寄寓了版画家对理想生态的期盼和向往。此类作品往往突出生态环境明亮、纯净、透明、润泽等特点。版画家们充分发挥不同版种独特的媒材特点和魅力来强化这些感觉,比如水印版画的通透润泽、套色版画色块的单纯感、黑白版画的明快感等等。此外,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一些表现环境问题的作品。例如,温浩的《游泳池》(蚀刻铜版,1986年)描绘了休闲中的人们被密集的烟囱和厂房所包围的现象,还有作品利用石版画的颗粒效果呈现雾霾现象,有的通过铜版画的丰富质感表现动植物的多样肌理。

2、推理型

上述描绘生态环境的作品通常只呈现某时某地所见到的现象,笔者将其统称为“描绘型”。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植物、动物、人、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系统。这是一个环环相扣、不停循环的复杂系统,必须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就会导致系列连锁反应。因而,随着生态危机在90年代日益凸显,版画家们开始将各种不同时空发生的现象联系起来进行宏观的、系统性的思考。于是,大约从80年代末开始,出于对生态环保现实的需要,版画家们纷纷采用一种新型画法进行这一题材的创作。他们将一些不同时空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物象以符合逻辑的方式超时空地重组在画面上,使观者仅仅结合作品标题和基本常识就能够推想出作品的寓意。笔者将这种新型画法称为“推理型”画法。同时,为了能在尺寸有限的画幅中简明地传达丰富寓意,那些物象通常都带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例如交错纵横的金属管道象征工业,红绿灯代表建筑物密集区域等。另外,作品的形式本身也有可能蕴藏某种象征性含义。例如绿色象征美好的生态环境,黑白对比隐喻“自相矛盾”。而作品中某个物象或形式因素的象征性或隐喻性含义有可能是约定俗成的,但更多的是由观者凭借常识及对作品的感受和思考推断出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同样是在画面上组构不同物象,推理型生态题材版画和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超现实主义画派有着本质的不同。超现实主义画派受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不合逻辑地组合事物以表现非理性的潜意识幻象和个人主观世界的自由想象。而推理型生态题材版画则相反,由于揭示的是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因而其主要特征是理性和符合逻辑。其画面的逻辑线索清晰明了是为了让观者能迅速理解作品的寓意,否则作品就变成画家的自言自语了。例如,张鸣的《幻入Ⅵ——自然的肖像》(丝网版,1999年)以“自然”为题,但作为自然的羊和草原只是一幅羊的正面画像,并且纪念碑式地镶嵌在一堵水泥墙中间,意味着以精美画作纪念已消失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暗示了环境变化的原因。从作品内容来看,推理型作品大概可分为三种:一种呈现生态环境的前后变化,如河流干涸、植物凋零等;第二种揭示生态变化的前因后果,如建筑物扩张导致植被锐减;第三种阐明不同生态变化的内在关联,如电子产品回收困局与纯净生态环境的关系。

3、幻境型

事实上,作为一种绘画的版画可以通过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获得某种“真实”或“真切”的感觉。在全球生态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生态题材版画如果既能清晰阐明某种生态危机的来龙去脉,又具有一种真切的场景感,就会使观者感到生态危机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遥远,同时也能加强危机的严重感。“真切的场景感”是说作品具有某种独特的氛围或意境。绘画艺术中的意境是作者“因心造境、以手运心”创造出来的,因而意味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当上述偏于理性的推理型作品具备某种意境,就有可能以精神性魅力打动观者、感染观者。笔者将这类生态题材版画称为“推理·意境”型,或简称“幻境型”。

2000年以后,幻境型作品逐渐增多,有的作品以忧伤无奈或沉闷压抑的意境想象生态危机的严重后果;有的以冷峻森严或苍凉荒芜的意境集中凸显某种生态危机。例如龙凯的《戏鸟组画》(铜版,2013年),将一些空鸟笼、鸟羽、弹弓等布置在虚构的非绿色空间中,暗示鸟类锐减的生态状况,地板上讲解鸟之常识的英文图书与此形成鲜明对照。这组别具魔幻意境的作品用强烈的黑白光影对比营造出一系列诡异的空间,暗喻着现实世界的矛盾。在营造各种意境的过程中,艺术家们充分发挥版画在表现生态题材方面的优势。

幻境型作品能使观者醒悟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以其蕴涵的艺术魅力使观者产生心灵上的触动,转而以审美的心态对待大自然。高度的艺术性对直接反映生态危机的作品来说多少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现实中的生态污染问题往往触目惊心。这或许可以激发画家发挥创意,以精妙的构思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这些难点和矛盾。

目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亟待解决,生态环保题材版画的发展势必产生更多兼具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佳作,使人们在危机中看到希望。

作者简介:

梁珊珊(1990.12.29-),女,汉族,籍贯:广东省信宜市,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版画,辅导教师:王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环保我国
浅谈新农村以天然气为气源的供热方式
佛教善书的生态环保优势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难点与对策
智能网络电视机顶盒对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计量经济模型下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定量研究
关于我国计算机教育MOOC发展的思考
教师教育生态环保课程在幼儿行为形成中的影响分析
浅谈绿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