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

2018-01-04王祥荣姜声扬沈建新邱训娟季诚毛春芳

科技视界 2017年27期
关键词:运行方式培养机制教师

王祥荣 姜声扬 沈建新 邱训娟 季诚 毛春芳

【摘 要】本文是课题《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成果。笔者通过对机制及其相关概念、培养机制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培养机制运行方式及其特征的解读,为职业院校探究“三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三师型”教师;培养机制;运行方式

1 机制及其相关概念的解读

1.1 机制与体制、制度概念的辨析

机制的本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引申意是指事物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生物医学方面,机制是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之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在社会学方面,机制是指制度机制,从属于制度,它是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

体制是指体制制度,它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国家管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范体系。如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又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在一定条件和一定范围内,基本制度、具体规章制度和体制互相之间可以发生转化。

制度是指社会制度,它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上,反映该社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由行为主体所建立的调整交往活动主体之间以及社会关系的具有正式形式和强制性的规范体系。一般理解为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或办事规程等。管理学认为制度是指为保障各项政策的执行和相关工作的正常秩序,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制定的具有指导性、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公约、章程的总称。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制度构建的综合体形成制度体系。

1.2 机制与体制、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机制隶属于并内含在制度和体制中,它总是这样或那样地与某种制度和体制结合在一起,因而也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受它们的制约和影响。一方面,不同的制度和体制有不同的运行机制;同样的机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体制下,其表现形式和运作过程、方式是不完全一样的。另一方面,无论制度还是体制,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才能有效运行和更好地发挥作用。因为任何制度或体制都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只有以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并相互作用,才能维持制度或体制的存在和发展,发挥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体制作为制度的表现形式,其形成和发展受制度的规定和制约,并服从和服务于制度。但是体制一旦建立起来,又对制度的实施和完善起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制度的原则规定具体化,使之更符合实际和更易于实施。体制是制度与现实的连接点和结合点,它的确定和选择,既要服从和体现制度,又必须着眼于眼前的社会现实,根据现实社会的不同情况,将制度的原则规定和目标要求细化和具体化为一些具体的规定、规范和准则,因此更贴近现实,更有利于制度的贯彻实施;二是促进制度的巩同、发展和完善。在体制的选择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形式得当,既符合制度的要求,又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作用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另一种是形式不当,存在某种缺陷,或者是没有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而相应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这时,就需要抛弃或改革过时的、有缺陷的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体制,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体制,促进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

2 “三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及其相关概念的解读

2.1 “三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培养是指用适宜的条件促使生物发生、成长和繁殖的过程,或按照某种要求目的让受教育者接受长期教育和训练使其不断成长的过程。培训是指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等。教师培养是指对未上岗教师进行的职前培养,通常是指师范院校学生在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前所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实习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为日后从事教师职业做好必要准备工作,是准教师的教育阶段。教师培训是指对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系列再教育活动。培养机制是指培养时探索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遵循的相应的规律和采用相关的手段,以实现特定的目标。“三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是指职业院校在现有的条件下,对发现“三师型”教师人才、培育“三师型”教师人才起推动、协调和控制等作用的方法、手段及运动过程的綜合体系或总和。

2.2 建立“三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现实意义、必备条件和注意事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的开发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并在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这些开发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科学人才观的充分体现,为造就庞大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指明了正确方向。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曾经指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应当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应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使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有利于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关键在于创新。“三师型”教师是在“双师型”教师基础上的创新,职业院校通过“三师型”教师培养可以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职责和目标,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与实现职业院校目标相适应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自身价值的同时为职业院校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当然,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在看到建立“三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现实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方面尚存在一些与实际脱节的现象,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和调整解决。

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建立“三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在组织人事方面应该注意七个方面:(1)要重新定位职业院校组织人事处。组织人事处既是组织人事服务部门,更是师资资源的战略规划部门,是职业院校的“中央组织部”;(2)组织人事处应由职业院校主要领导直管或兼管,保证师资资源的权威性和执行力;(3)组织人事处要对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进行详尽描述,做到按标准用人,按标准晋升,凡新进教师必须先经过培养才能按制度上岗;(4)建立处室干部储备制度,为核心处室部门配备副职,配备副职其目的是为了储备干部,以便及时补缺;(5)建立健全职务晋级和技术晋升并行机制,兼顾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双重培养;(6)变单位员工培养制度为单位职工教育机制,对单位员工进行教育评定,按评定结果晋升和嘉奖;(7)改变用人机制,发挥职业院校统一管理和调配的作用,弱化部门干部人事选择权。

3 “三师型”教师培养机制运行方式及其相关特征的解读

3.1 机制的运行方式和分类

机制的运行方式是指为机制在正常状态及非正常状态下运行而编制的运行方案。正确理解和把握机制的内涵,必须紧紧把握两个关键要素:一是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因为事物有各个部分的存在,就有一个如何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机制是以一定的运行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的。通常按照机制的运行方式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行政—计划式的运行机制,特征为以计划、行政的手段把各个部分统一起来;二是,指导—服务式的运行机制,特征为以指导、服务的方式去协调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监督—服务式的运行机制,特征为以监督、指导的方式去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按照机制的作用功能又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激励机制,该机制是调动管理活动主体积极性的一种机制;二是制约机制,该机制是一种保证管理活动有序化、规范化的一种机制;三是保障机制,该机制是为管理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这些制度机制的运行规则都是人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3.2 “三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运行方式及其特征

依据“三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和特点,结合“三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建立和健全“三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是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形成机制体系的重要依托。“三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待遇激励,切实提高“三师型”教师收入水平;岗位激励,逐步提升“三师型”教师的岗位绩效薪酬;事业激励,不断增强“三师型”教师的个人荣誉感;感情激励,充分尊重“三师型”教师的信念与追求;地位激励,充分发挥“三师型”教师在决策管理中的作用;培训激励,参加“三师型”教师培训的经费,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经费,由职业院校全额报销;晋升评优激励,参加“三师型”教师培训,在申报职称,评奖评优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三师型”教师培养的制约机制主要包括:制度制约,“三师型”教师参加培训期间,要注意各种安全防范,严格遵守培训单位的规章制度;经济制约,“三师型”教师培训期间因个人态度不端正,未严格遵守操作流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必须承担经济赔偿,学校也要给予其适当处罚;晋升评优制约,符合条件培训且安排了培训,但无故拒绝不参训或中断培训的教师,当年晋职、晋级和评优实行一票否决制等。

“三师型”教师培养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法治保障,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系统可操作的“三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实现法治保障;环境保障,制定由各级政府、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和社会广泛参与的“三师型”教师培养的协同管理制度,明确和规范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为“三师型”教师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度保障,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三师型”教师终身培训制度,使“三师型”教师充分意识到参加培训是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制定“三师型”教师培训计划和评估标准,使培训与晋升、加薪相联系。

【参考文献】

[1]郭翠兰.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1(9):84-85.

[2]屈海群,宋海寧.对高职高专“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65-67.

[3]孙海梅.高职“三师型”师资培养创新刍议[J].职教论坛,2012(35):102-104.

[4]宋海宁.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J].教育与职业,2009(15):42-43.

[5]米伟,李光霞,张永海,等.加强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30):122-123.

[6]王祥荣.“三师型”职校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5(8):56-57.

[7]李劲松.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8]王祥荣.论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4-6.

猜你喜欢

运行方式培养机制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电力通信网运行方式
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关键技术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