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闻过则喜与刚愎自用

2018-01-04罗日荣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虚心诸葛孙权

罗日荣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一个人能够做到“闻过则喜”,那是非常难得的,这需要一种肚量,一种自我修炼的韧劲。因此,世间的不少凡夫俗子不是“闻过则喜”,而是“闻过则怒”。当然,天下贤人众多,能够做到“闻过则喜”的不止子路,三国时期的吕岱就是其中一个。

吕岱,字定公,三国时期吴王孙权的重臣、将领。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在其手下做事。吕岱一生忠心为公,为吴国开疆拓土,功勋赫赫。孙亮登基后,将其任命为大司马。吕岱有个好朋友叫徐原,性情忠直,每当吕岱有了过失,徐原总是毫不客气地当面批评他,并在公开场合议论他。有人对徐原的这种直说人家过失的做法看不惯,便在吕岱面前议论。吕岱不仅不怪罪,反而说:“我看中徐原,正是因为他有这个长处!”在徐原的批评下,吕岱改掉了缺点,从而让自己能够一路亨通。在吕岱的推荐提拔下,徐原的官职一直升到侍御史。徐原去世,吕岱极为悲痛,说:“他是我吕岱的益友,如今不幸归西,我再能从何处听到责备我过失的言语呢?”

吕岱能够做到“闻过则喜”。然而,毕竟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也有人不喜欢听别人善意的忠告。

诸葛恪就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孙权因为太子孙亮年幼,想效法刘备,找一个像诸葛亮一样忠心耿耿可以托孤之人,孙峻就推荐大将军诸葛恪,认为他可担大事。孙权纵横江东这么多年,最大的特长就是识人,对诸葛恪非常了解。他嫌诸葛恪刚愎自用,不能作为托孤大臣。孙峻无奈地说:“当今朝廷大臣之才,没有能赶得上诸葛恪的。”孙权也觉得大将军陆逊死后,再也没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能担此大任,于是就召诸葛恪到武昌来。

诸葛恪临行之时,作为上司的吕岱告诫诸葛恪说:“现在世上正是多难之时,望你每件事必先想十次再做。”诸葛恪说:“从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只要想两次就可以了,而您让我想十次,这明明是认为我才能低劣。”面对心高气傲、刚愎自用的诸葛恪,吕岱也无言以对,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目送诸葛恪神气地走出军中大营。

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初期革新政治,并率军抗魏,取得东兴大捷,颇孚众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大举兴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军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行,不听从下属的意见,做事一意孤行,弄得众叛亲离,最后死于自己人的手下。

事实上,吕岱作为国家的元老,经过深思熟虑才以“十思”告诫诸葛恪,但被诸葛恪认为说他低能而受到拒绝,这就是诸葛恪与吕岱最大的不同之处。如果诸葛恪真的能做到“十思而后行”,虚心征询了解建议者的想法,不是“闻过则怒”,那么他又怎么可能遭受身首异处的厄运呢?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懂得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評指正,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曾国藩就是一个“念念不忘改过自新,问题虽小也要惩戒”的人。父亲曾老先生劝诫他要节劳、节欲、节饮食,曾国藩时刻牢记遵守,不敢有违。恰恰是这种闻过则喜的态度,让曾国藩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猜你喜欢

虚心诸葛孙权
虚心和心虚
诸葛恪:人萌嘴甜“小机灵”
虚心和心虚
诸葛恪:人萌嘴甜小机灵
任用拆台的人
七擒孟获
任用拆台的人
任用拆台的人
巧布阵拜师
三国演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