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在南京成功召开

2018-01-04赖文,胡修棉

沉积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口头报告特邀南京大学

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在南京成功召开

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沉积专委会)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于2017年10月28—30日在南京举办。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第十届沉积专委会副主任马永生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刘丛强院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地球系统演化与沉积学。共有2 146位代表出席本次大会,其中包括14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会单位100余家。此次沉积学大会录用1 762篇摘要,汇编完成8 个主题摘要集和1 个大会特邀报告摘要集。会议邀请了5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 位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主席、国际沉积地质学会(SEPM)主席等12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做大会特邀报告,12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海外学者在分会场做口头报告。分会场报告共分8个领域、36 个专题进行交流。会议共安排口头报告681个,其中95个为专题特邀报告,展板569 个。无论是参加的人数,还是口头报告和展板,都创下了国内同类大会的最高记录。

为更好地展现我国沉积学近年来取得的重大进展,大会设置了“松辽盆地(ICDP)钻探”、“沉积学与鄂尔多斯油气发展”、“中国IODP”、“中国远洋考察”等四个主题实物展览,展出诸多重大工程的重要样品与成果,供参会代表观摩、讨论。

本次大会总计收到全国47家单位108篇论文参加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大会青年优秀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阅读了投稿论文,并分组听取了这些青年学者的现场报告或展板交流,从中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予以表彰。

为培养沉积学青年人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英国皇家学会(NSFC-RS中英人才基金)合作的牛顿高级学者基金赞助下,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会前“碎屑物源与热年代学”短期课程于10月25—27日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课程由七位国内外知名的沉积学家共同授课,42个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118名年轻学者与研究生申请,35位成为了此次课程的正式学员。

在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会间,举行了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资助的 “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 调研报告成果汇报会。6位沉积学家分别围绕中国沉积学国际影响力、中国沉积盆地、晚中生代温室陆地气候、深时气候与地球系统科学领域、沉积相、生物沉积学等主题作调研报告。

大会期间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审议了第九届专业委员会工作情况汇报,讨论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化建设、学术会议组织、青年人才培养以及第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筹备等事项,并决定第七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于2021年由成都理工大学举办。

此次大会设计了“南京地区晚新生代沉积”、“苏沪海岸现代沉积环境”、“宁镇山脉显生宙沉积地质”、“巢湖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特征和巢湖近—现代沉积”、“皖南地区新元古代—寒武纪沉积地质”、“浙江长兴煤山及苏州西山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特征和生物演变”等6条会后考察路线,共计226位代表参加了会后野外考察。

第十届沉积专委会主任委员王成善院士在闭幕式上进行总结。他指出,“从规模来看,本届沉积学大会为历届会议之最,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沉积学近年来取得的进步和发展!”王成善院士进一步总结此次沉积学大会的两大鲜明特点:其一,以国际化的视野关注中国沉积学的发展;其二,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形式,除了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之外,还设置了会前短期课程、午间战略调研成果汇报、主题实物展览等交流形式。最后,王成善院士表示,“当前,人类的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除了能源与资源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之外,全球变化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正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和科学界的共同关注。这些因素促进了国际沉积学界在新世纪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预示着沉积学正迎来另一个黄金时代。中国沉积学必将借势而上,翻开新的篇章!”

(赖 文 胡修棉 供稿)

图1 第六届沉积学大会开幕式暨大会报告 (南京大学方肇周体育馆)

图2 第六届沉积学大会闭幕式暨青年优秀论文颁奖典礼(南京钟山宾馆)

猜你喜欢

口头报告特邀南京大学
特邀主编
本期特邀执行主编简介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特邀作品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第38卷 2021年 总目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特邀主编
讨论式教学法在电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高校大学英语课堂口头报告中同伴评估个案研究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