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木游戏,陪伴幼儿快乐成长

2018-01-04

教育家 2017年45期
关键词:凉亭积木建构

积木游戏,陪伴幼儿快乐成长

文 | 安慧霞

幼儿在运用组合积木进行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组合积木进行建筑造型、主题创设、空间关系的模拟,发展幼儿主观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技能。游戏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契机,有助于幼儿获得个性化全面发展。

以幼儿对建构游戏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做为线索,在使用组合积木进行建构游戏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以材料、关系、关注点作为切入点,并根据幼儿阶段发展顺序进行案例分析,将幼儿使用该材料的游戏发展氛围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儿对建构材料空间组合关系的探索

幼儿关注点:这些材料是什么?该怎么玩?可以组合吗?

材料投放初期,幼儿对于这些组合型的较大型积木材料充满了兴趣,有一探究竟的欲望。但初期的尝试虽然充满了热情,却也有很多不确定性、随意性。比如:有的幼儿把所有的材料都抱到面前,随意地摆弄、叠加,有的“举木不定”、无从下手,有的喜欢重复搭建同一种连接结构,而有的孩子则喜欢创建一些简单的弧形组合。

在一段时间充分的探索、观察之后,孩子们渐渐地对组合积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发现了建构积木之间的一些简单的空间关系。

案例1 :《我会搭小桥了》——横向、纵向排列的发现

赵旭文约了昊昊、乐乐两个伙伴,兴奋地来到了新投放的组合积木材料区域。他们每人分别抱了很多积木到空地上,然后朝着不同的方向各自玩了起来。

他们用大小一样的实心长方形积木做底,圆柱形的积木做桩,摆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摆着摆着,赵旭文和昊昊的背碰到了一起,赵旭文回头一看,“你也在搭桥啊,我们把他们连起来吧?”“好啊!”昊昊回答。于是他们找了两根较长的长方形空心积木将两座桥连接了起来。

教师的反思与支持:幼儿初期接触组合积木时,经历了一段无意识的探索期,但在随意摆放的过程中,积木组合关系被幼儿渐渐发现,比如横排、顺接和叠高等。两块及多块积木间线形、面形的组合以及摆放位置和角度间的关系,都成为幼儿关注的焦点,也为幼儿进一步发现空间关系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激励孩子们更深层次的探索,教师提供了很多关于围拢、覆盖的建筑,让孩子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案例2:《房顶的发现》——覆盖和围拢的发现

小宇和乐乐又开始搭建他们前一天未完成的“设计”——公安局。他们把好多的空心积木和实心积木组合在一起,并尝试把之前的积木立起来使用。这时乐乐发现,“我们的公安局可以加个房顶啊”,于是他尝试着将好多块同样形状的长方体积木竖着围起来,并根据立着的长方体的距离,把另一些长方形积木在顶端搭起来,“都搭好就变成房顶了......”他边做边告诉旁边的伙伴,“能帮我运一些和这个一样的积木吗?这样房顶就建成啦!”

终于,孩子们将公安局的房顶搭了起来,这时,小宇若有所思地说:“我们要不要建一个公安局大楼啊,多盖几层就更好了”,话音一落,旁边的伙伴们随即一呼百应,“好啊,我们再盖几层。”说着孩子们行动起来。他们用同样的方式又将房顶上加盖了几层,最后还在这座小楼旁边围起了“围墙”,小宇开心地说:“这下就更安全了!”

教师的反思与支持:幼儿对于积木间的叠加、延伸兴趣渐浓时,也意味着幼儿将会出现更新的搭建模式。这个阶段里,幼儿更喜欢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材料取舍,并在不同维度上进行尝试,如横向、纵向两种模式的结合,让建构游戏变得更加系统和“丰满”,这种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较长时间探索的过程,直到幼儿出现新的发现。因此教师可以在材料的丰富性上提供更多各种类型的组合积木,如空心、实心、不同立体机构的大小型积木等,同时,提供有关于围拢、覆盖等相关建筑的成品和半成品图纸,便于幼儿在进行空间拓展和延伸时有了更多的辅助和参考。

第二阶段:幼儿对于不同空间组合关系的探究

幼儿的关注点:我们的作品可以联结起来吗?我们要合作吗?

当幼儿具备一定的积木组合建构经验后,他们通常喜欢进行模型或作品间的整合,同时这也是幼儿发现更新建构技能的过程,如穿过、连接等。在此过程中,幼儿也渐渐发现在建构过程中,同伴合作的重要性。

案例3:《我们建的立交桥》——平式和转向联结

今天,当我们在大建构室活动时,孩子们对于这么多的组合积木充满了兴趣。看到了老师在墙上张贴了好多张立交桥的图片,童童和乐乐开心地说:“咱俩今天就搭立交桥吧。”他们开始搭建了。这次他们对需要的组合积木进行了筛选。童童将U字、Y字弯曲形状的组合积木全都选了出来,并将不一样高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也分别放在了两边。“乐乐,我已经把材料都准备好了,你需要什么我帮你拿什么。”童童告诉身边的乐乐。于是,他们一个负责运输,一个负责搭建,一座崭新的横贯路中央的立交桥出现了。

“对了,我们还有会拐弯的积木呢!”乐乐又用几个异形积木(会拐弯的积木)将之前简单连接的弯角进行了更换。“这下,我们的桥就可以让司机掉头,转向啦!”

教师的反思与支持:在幼儿对组合积木的探索中,幼儿除了关注积木本身的造型,如一些特型的造型积木外,还关注到了几种积木造型间可以建立的空间关系。如,幼儿可能会出现很多无意识的平式联结、转向联结,甚至交叉联结、斜式联结等。这时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探索行为给予鼓励、支持,并关注幼儿在联结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此时,同伴间的合作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第三阶段:幼儿在建构主题情境下不同组合关系的探究

幼儿的关注点:用组合积木盖出来的主题故事以及故事里的所有事物。

幼儿在主题建构的过程中,将头脑中建构的事物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进行对应联系,并在此主题下不断延伸和拓展,将几种不同的组合关系进行重组、再造,是幼儿进一步对于建构关系的系统探索。

案例4:《保卫祖国的故事》——情节更加丰富

近期孩子们在进行组合建构时,加入了更多的情节。今天孩子们玩起了抗击日军的战斗故事。在阿豪提出“我们要修建一个大型炮台才能挡住敌人进攻”的建议后,好多小伙伴一起行动了起来。很快孩子们建起了一条长长的工事,小鹿认真地躺倒地上,看着他们的作品,说:“看起来修得还不错,这次敌人进不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的建构都和保卫祖国有关,他们陆续建出了各种炮台、战舰、装甲车、以及炮台,孩子们每次都会兴奋地讲他们搭建的故事。

故事5:《我们的公园》——主题系列建构

大建构时间,孩子们看完《身边的公园》视频后,一起进行了公园主题的搭建。“公园里有什么建筑呢?我们可以先搭建什么呢?”在孩子们的共同讨论中,凉亭成为孩子们首先搭建的主要建筑,于是孩子们将之前发现的本领进行了施展,平铺、纵铺,作为凉亭的地基,围拢、覆盖将亭子建起了第一层,最后孩子们又对亭子的顶端进行了艺术化的创意,弧形与三角形相结合的创意组合,让我们的凉亭熠熠生辉!

凉亭建好后,孩子们的作品被保留,因为孩子们认为公园里可不止凉亭一个建筑,我们还可以修建很多小桥、通道。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们又围绕凉亭搭建出了很多弯弯曲曲的小路、小桥、工作人员的休息室等等建筑,我们的公园越来越“丰满”了。

教师的反思与支持:幼儿建构到一定阶段时,会发现超乎材料本身的更多可以跨越领域、跨越区域的游戏内容,于是与孩子们有关的生活情节被我们的组合材料表达出来,再现出来。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各种形式生成、延伸出不同的主题。如:从一条路到一座桥,从一间房子到一个社区,从一个简单的建筑到一个城市。幼儿用不同形式和维度的思维探索,让积木建构游戏主题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有现实性。与此同时,教师作为经验梳理和引导者,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了各种空间思维和逻辑关系,让幼儿在自我发现及同伴合作的过程中获得质的飞跃!

反思与收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却一定是在学习”。在运用组合积木进行建构的活动中,幼儿这种自发的无意识的学习,更多的是通过直接动手操作,自己与同伴的建构反映出来,同时建构过程中也体现出幼儿对于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对于同伴交往、合作的社会性发展,也正是这种亲手操作的造型活动使幼儿的活动要求得到满足,充分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与创作能力,从而获得新的方法,在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它的教育功能,给幼儿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 长。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给予幼儿充分关注、支持,对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和表现给予适时、适度回应,在保证幼儿充分探究时间和空间的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获得独乐、众乐的快乐!

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礼仪幼儿园、华峪幼儿园)

吴爽

猜你喜欢

凉亭积木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星钻积木
凉亭
建构游戏玩不够
有趣的积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外福来的葛藤凉亭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