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04杨国华

益寿宝典 2017年32期
关键词:中枢性前庭天麻

杨国华

眩晕为一类主观感觉障碍,患者可感受到自身或者周围事物、环境在摇动或旋转,多数伴有客观性平衡障碍,但不会产生无意识障碍。临床上所接触到的眩晕患者有两类,即前庭系统性的眩晕(又称真性眩晕)与非前庭系统行的眩晕(一般性眩晕)。眩晕发病虽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可划分为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与其他因素所致眩晕[1]。我院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眩晕患者中的100例,纳入标准:均有视物旋转、目眩、四肢乏力及呕吐等症状,符合眩晕诊断标准,诊断明确者。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合并严重心、肺与肝肾损害者,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史者。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与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各50例。观察组男14例,女36例,年龄30~74(56.2±4.3)岁,其中中枢性眩晕23例,前庭周围性眩晕27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33~72(56.3±4.2)岁,其中中枢性眩晕20例,前庭周围性眩晕3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次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1.2 方法 观察组予天麻素注射液[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6464]6ml(0.6g)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本溪恒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1024285)2ml(10mg)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接受治疗2周。伴恶心、呕吐患者可加用异丙嗪12.5~25mg,肌内注射。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2)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好转,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改善;(3)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本研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作χ2检验比较。以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8.0%,明显高于了对照组的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胃部不适1例,感口鼻干燥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0%;对照组出现嗜睡3例,头痛4例,食欲减退1例,其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6.0%。观察组更较对照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上,眩晕所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广泛,故为内科诊疗所常见的疾病,根据病因分类为两类。其中前庭系统性的眩晕(真性眩晕),此类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功能出现障碍所致,患者多有摇晃、移动和旋转感觉;另一类为非前庭系统行的眩晕(一般性眩晕)此类大部分由患者原发性全身性疾病引发,伴眼花、头晕、头胀甚至头重脚轻感,但并不产生外围事物或身体旋转感[2]。眩晕发病随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可划分为周围性、中枢性及其他这3类。其中,周围性眩晕,即由前庭及内耳迷路出现病变所导致的,常见美尼尔病、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等;中枢性眩晕则涉及颅内的血管病变、占位性病变与感染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椎—基底动脉的循环血供不足可引发眩晕的出现,因其导致脑部各部位灌流区供血出现障碍,进而引发脑部动脉病变,血液流变学改变,直至对中枢神经产生刺激,继而引发动脉痉挛,最终引起眩晕[3,4]。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腐生草本植物,多取干燥块茎,为常用名贵中药材,其药性温和,具有平肝、熄风、止痉及祛风通络之功用。而天麻素注射液为单体制剂,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为天麻素( 4-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半水合物)。近年来对其的药理研究显示,天麻素可恢复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间平衡失调,发挥镇痛、镇静及催眠等中枢的抑制作用。又具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部血液流变学(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流阻力),特别是能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动脉及内耳供血,缓解内淋巴代谢障碍,更有保护脑细胞膜等作用,从而有效改善眼震颤、目眩、耳鸣及头晕等眩晕症状[5]。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0%;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0%,低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6.0%,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周琴[6]、苗亚南[7]等所报道结果相一致,进一步佐证了天麻素在眩晕治疗上的功用。

综上所述,天麻素注射液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眩晕症状,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邓长生.主编诊断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郭兵,沈艳.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81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4):78.

[3]张学森.天麻素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5):71.

[4]谢玉艳.天麻素治疗78例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6,35(23):128-129,133.

[5]徐俊燕.天麻素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1,9(9):280.

[6]周琴.用天麻素治疗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论丛,2015,13(23):192-193.

[7]苗亚南.天麻素治疗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2):69-71.

猜你喜欢

中枢性前庭天麻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