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昼夜,厨房与爱

2018-01-03贾文佳

齐鲁周刊 2018年45期
关键词:前段时间聚会饭菜

贾文佳

还记得大学时候宿舍的半夜卧谈会,我们谈论的主题经常是姐妹们的梦想:有的说要在职场上风生水起,大展女强人的风姿;有的说要找一个琼瑶小说中费云帆一样的老公,去巴黎看薰衣草庄园;有的说要当一个背包客,用脚步丈量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简易的上下床铺、没有灯光、没有空调,心灵相通、梦想碰撞的火花却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们再次聚会,讨论的话题竟然不知不觉转移到了养生。也许是见多了亲朋好友一个个离去,也迎来了孩子们一个个出生长大,方知觥筹交错、热闹繁华的背后,若能守得一方安宁、岁月静好,已属人生幸事。

一位闺蜜毕业后就进了电视台,从实习记者一路做到了制片人。节目组的工作每天忙起来根本忘记了吃饭这回事。加班结束的深夜,经常以一顿烧烤、火锅来填补空虚已久的肠胃,家里的厨房更是冷落已久,只需每隔一两个月找家政来清理一下。

前段时间的一次聚会上,竟然得知她开始下厨做饭了。每天早上六七点起床,吃过早饭,再做好午饭放在餐盒里帶到单位。番茄饭、清蒸鱼、蔬菜沙拉都成了菜单中的常客。闺蜜说这样的变化始于母亲的一场疾病,母亲来济南住院的那段时间,她每天早起做好新鲜饭菜送到医院,然后再去上班。

记得网上曾报道过一个宁波男子,连续700多天里,每天给88岁的母亲做饭,不重样。在把母亲接来宁波之前,他是一个没动过厨具的人。他说:“当年父亲去世,没来得及见一面,现在想把母亲接过来,不留遗憾。老人家怕她水土不服,只能自己下厨做饭,有家乡的味道,吃的又健康。”对于父母来说,最好的孝顺也许并非保健品、豪华游,而是陪他们吃顿饭,为他们下个厨。

与另一位闺蜜最近一次遇见是在超市门口。她拎着一袋子菜,老公手里捧着一棵葱。“整天在外面吃饭容易‘三高,我们现在都自己做饭吃了。”几句话后,闺蜜跟我匆匆告别,赶回家给一双儿女辅导功课。她那在商场上身经百战却向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老公竟然开始“洗手做羹汤”,买了一套锅碗瓢盆,坚持每天早上或晚上做一顿饭,全家人坐下来一起吃。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想到: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烟火气,当我们被山珍海味、精美小炒、快餐外卖日渐侵蚀,味蕾慢慢变得麻木迟钝,能拯救它的或许只有家里的一口粗茶淡饭。

记得小时候,每天晚上放学回家走到楼下,看到老爸老妈在厨房灯下忙碌的身影,再走进楼道,扑面而来的饭菜飘香总是给人带来一种莫名的踏实和满足,那或许是儿时记忆中最美的人间烟火。如今,我依然经常去老人家里蹭吃蹭喝,春天的槐花、荠菜,冬天的白菜、萝卜,再配上玉米粥、红枣粥、燕麦枸杞粥,餐桌上虽然简单,却总是新鲜的时令食材,一片生机盎然。也许真正的生活就在一粥一饭里吧。

前段时间做养老的专题,我们提出了“老后破产”“未备先老”“老无所依”等诸多直面当下的养老问题。说起来,我们不是为了人生的终点担忧,而是要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走到人生的终点。与大学时候相比,我们依然热爱生活,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

猜你喜欢

前段时间聚会饭菜
不聚会少出门外出做好防护
小小筷子八寸长
我最喜欢的作业
快乐的聚会
文明餐桌 不剩饭菜
生日聚会
催债
石器部落
听故事《回家》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