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大足宝顶山明代瓷器窖藏初探

2018-01-03杨光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2期

【摘 要】2002年3月21日,大足宝顶山游客中心至牌坊段公路改造,施工单位发现一处瓷器窖藏。窖藏文物有瓷器、紫砂壶及碎瓷片,经初步推断为明代瓷器窖藏。文章对这批文物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其年代、窖藏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宝顶山 明代瓷器 窖藏

2002年3月21日,大足宝顶山游客中心至宝顶山牌坊段公路改造,施工时推土机推至牌坊前,推出铁锅及瓷盘等。施工方立即停工,并报告景区保卫科。保卫科接报后迅速派人保护现场,并向大足石刻研究院报告,大足石刻研究院当即对所发现的窖藏瓷器进行抢救性清理和调查。现将发现和调查情况简报于下。

一、窖藏概况

窖藏发现地位于宝顶游客中心至宝顶山牌坊段公路处,距牌坊正面2.1米,左距宝顶小佛湾(又名大宝楼阁、圣寿本尊殿)围墙11米,右距公路边缘堡坎2.1米。推土机推土时已将重叠的两铁锅推露出地表。通过现场调查和清理,2件铁锅直径分别为75厘米和61厘米,大锅内装有2件瓷盘、1件紫砂壶和若干碎瓷片。从出土现场的调查情况来看,小铁锅是覆盖在大铁锅上的,估计埋藏瓷盘、紫砂壶的人为了不让瓷器被压坏故用两锅来保护。

二、出土器物

窖藏共出土完整器物3件,碎瓷片若干,现分述于后。

双沿荷叶绿大盘(图1)1件,现展于大足宝顶博物馆。无款识,盘口直径44厘米,高9.5厘米,盘深6厘米。形体巨大,口沿外撇,外口沿厚1.5厘米,内口沿宽2.5厘米。盘内腹由46片凹形莲瓣组成。盘内底上凸,饰有模印的缠枝花卉,花纹轮廓较为明显。足底直径14.5厘米,高2厘米,圈足底上凸,底内有一圈宽2.5厘米漏釉,漏釉部分显露出的瓷胎的沙底上可见火石红氧化铁红斑。此盘虽胎体较厚,但做工精细,施釉相当细腻,其荷叶绿釉绿中泛青光。

青花麒麟芭蕉大盘(图2)1件,已残缺,无款识。盘口直径32厘米,高5厘米,盘深3.5厘米。侈口、折沿,沿口宽1.5厘米。矮圈足、内敛,足径为8厘米,盘底下塌。盘足露胎部分有氧化铁红斑,胎体较薄,胎质细密,白釉莹润,白中泛青。整个盘采用满布局的青花图案纹饰,层次较多,盘口外圈施一圈酱釉,内圈用左右细斜线绘边,以二道细弦纹饰内沿。内腹壁绘有四朵盛开的缠枝花卉(兰草、菊花等纹饰),左右对称,每朵花的姿态各异,整个腹壁用手触摸能明显感觉到由好似一瓣一瓣的竖凹形莲花花瓣组成。底部饰有三道细弦纹框底。此盘结构层次分明,形成不同的装饰区间,开阔的底部绘制了一头眼圆睁、扭头回望、俯卧欲起蹬的麒麟。麒麟头部绘有不同的卷草纹及火焰纹,尾部绘有芭蕉叶作衬景。盘的外腹壁与口沿、圈足处分别饰有三道细弦纹,外腹壁绘有六朵缠枝莲花,圈足背脊有切削的棱角和刮削的刀痕,显露的瓷胎呈现火石红氧化铁红斑。

紫砂壶(图3)1件,无款识,为圆腹单柄壶,壶口处残。壶嘴弯短,下腹内收为平底,器型矮胖,颇有稳重感。壶高11厘米,壶口直径6.5厘米,盖高3.5厘米。平底圆足,底直径7厘米,壶身刻有12片莲花瓣。壶盖为宝顶形,盖及柄上刻有花纹。

同时,此次清理出土的碎瓷片约十余块,大小不等,且不是同一瓷器的碎片。唯有一小塊茶杯底的碎瓷片(图4)有残缺的年款,从左至右“制宣”二字十分清晰。

三、窖藏原因和年代探讨

该窖藏的出土现场和出土器物中均未见任何表明埋藏原因的文字信息,通过清理和调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一)窖藏的原因及大致年代

窖藏瓷器的原因可能与当时大足的战乱有关,据《大足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战乱延续数十年,刀兵、饥荒、瘟疫三灾并行,大足人口再次锐减,人烟几无。”[1]除石刻造像幸存外,地面上的财富几乎无存。从此次发现的瓷器和若干碎瓷片来看,估计掩埋瓷器者也是瓷器收藏的爱好者。战乱导致老百姓弃家而逃,由于瓷器不便于随身携带,弃物或窖藏于地下是极有可能的,想待战乱平息后再返乡掘出。未掘出原因可能是在迁徙过程中全家遇难,或是迁徙他乡不再返乡。从明末清初战事后,大足基本无大的战事,不至于老百姓弃家而逃。而且据《大足县志》记载:“大足明以前未见有产铁记载。”[2]此次窖藏发现了大铁锅,所以从战事和铁锅出现的时间,大致推断此次窖藏时间为明末清初。

(二)出土器物的大致年代

对发掘清理的窖藏瓷器以及碎瓷片的胎料、釉色和青花纹饰等方面进行初步考证,窖藏瓷器应属同时期遗物。从遗留的碎瓷器片中发现了带有双线圆圈的“制宣”年款,而在明宣德年款中以楷书六字双行排列外围双线圆圈最为多见,即“大明宣德年制”[3]。据此推断带款碎瓷片留下的带有双线圆圈的“制宣”二字可能就是“大明宣德年制”的残字,而“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竖行楷书款,款外并无边栏[4]。

发现的青花麒麟芭蕉大盘为侈口,腹部呈瓢形,底足甚浅且内敛,盘底足作斜坡状,明代的大盘几乎都有这种特点。而且,盘底处的棕眼也是宣德时期瓷器的一个特征。同时,宣德青花瓷的图案以缠枝花卉为多,盘心绘有芭蕉、麒麟等[5]。釉面青白,青花呈蓝紫偏灰,莹润光洁的釉色下青花图案的颜色深浅不够均匀,颜色深处呈蓝黑色,有较多的蓝黑色结晶斑,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之感。从上述特征可初步推断该麒麟芭蕉大盘为明宣德时期的青花瓷盘。

紫砂壶古朴,造型矮胖端庄,素胎,胎体较薄,胎泥细腻,刻花装饰,浅浮雕纹饰清晰,器物稳重大方,具有明代紫砂壶的时代风格。

综上所述,所有器物的制作年代下限应为明末清初,特别是有“制宣”二字的碎片出土,排除了是清晚期的器物,所以此次窖藏出土的器物的年代应为明代。

四、结语

此次窖藏器物中铁锅和瓷器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大足的五金文化和出土瓷器断代提供了物证,也为研究明末清初大足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参考文献:

[1][2]大足县县志编修委员会.大足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

[3][4]吕成龙.中国古陶瓷款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5]王瑞华.中国青花瓷器鉴定[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

杨光宇 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