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溪

2018-01-02李涌钢

闽南风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云水北溪九龙

李涌钢

(一)

华安县九龙江北溪,贯穿县域全境,蜿蜒境内107公里。大家看,她时而穿山谷破崖壑过石涧,涌进滩险,渡过濑急;有时又缓缓地在大水潭边漫流回旋,清水碧蓝缠绵;金沙晒在滩上平铺直缓,闪烁着金色的光辉;她有时又似一位被激怒的大小姐,为发泄胸中怒火,劈空怒吼;有时又像小家碧玉,温顺委婉,含羞藏于闺房而含情脉脉。这里充满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长河故事,这是一条让人遐想着是从天际流淌过来的史话,也是一条让人入梦的长河故事。她可以让你入幽谷以寻兰,能够临清泉而听瀑。

我现在就带你们去领略号称福建第二大江的九龙江北溪。以及由此孕育出来的江河险峻奇妙、五彩璧玉、风土人情、天书仙字。

(二)

我们眼前就是九龙江北溪,据史记考察记载,它贯穿了整个华安县,源出于延平、长汀合宁洋、龙岩、漳平众溪流在涵口流入华安县。于丰山镇碧溪村流出县境,下接漳州、龙海、厦门等地。河道南北纵贯而出。入出口天然落差100米;河道怪石嶙峋,滩濑众多。可以说江流如箭,河道弯曲。

整条河道险滩急流、蜿蜒曲折、礁石纵横、滩濑落差大、水流湍急。特别是城关地区下至岭兜20公里,是九龙江北溪流经境内最复杂、弯曲、狭窄的一段,河床为砂夹孵石,顺势平铺于河中心,两岸岩石壁立。共有险滩28处。民国十三年,曾经有一个民主革命志士林资铿,在华安创建疏河公司开发疏通此段航道。历时两年,耗资二十万银元。但航道险阻,工程艰巨,以及林资铿被北洋军阀张毅杀害等原因,只在冬头滩开一小沟,即告停止。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人在华安建立中美第六特种技术训练班时,企图打通此段航道,工程人员沿途实地勘察,当看完该段航道后,不敢进行开工。

你们可以详细观看,想象河道岩石的坚硬程度和盘根错结是如此“帅气”。

地理的险要加上天然急流险滩,由于未能得到有效的整治和疏浚。1949年前,航行、放排事故经常发生。上、中段有“纸船铁艄公”之称。船只每过一次险滩均要互相帮助,遇浅滩要缷货拖船,再重新装货启航;逆水要下船步行拉牵。放排工人随时有遇险水葬的危险,有一句顺口溜说:“放排、放排,有尸无埋,有神主无墓碑”。

(三)

水冲怪石,石生玉。你们往两侧看,九龙江北溪及其支流,滩多水急,又加上县内山高地广,地形坡降大、落差高、水流量大。形成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最引人注目的是学名叫“钙硅质角岩”的岩石,后被命名为“九龙璧”,岩石细密坚硬、颜色绚丽、花纹美观、品质世界少有。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后》记载河道的险峻冲击出奇形怪状的九龙璧过程,他如是写道:“遥望西数里外,滩石重叠,水势腾激……石皆累空间……,其石大如百间屋,侧立溪南,溪北复有崩崖壅水。水既南避巨石,北激崩块,冲捣莫容,跃隙而下,下即升降悬绝,倒涌逆卷,崖之为倾,舟安得通也?”近、现代著名教授、学者黄仲琴在《华丰观石记》散文中称道:“华丰去龙溪百里,产石名闽南,五色斑斓,嵯峨万象,箐深湍澈。……方石逾丈,屹乎中流,前仰背俯,上下纯青,中绽玉白,蜂窠点点,似缀寒花,所谓‘梅花石也”。

因此,早在明清时期九龙璧就被誉为石宝,作为宫廷观赏收藏品,故宫博物院早有收藏。九龙璧石,似石非石,硅质碧玉,五彩斑斓,嵯峨万象,其自然美感和沧桑古朴感是其它岩石无法比拟的。并且会因河段不同而颜色也随之变化多样,有藕红、褐黑、藏青、碧蓝、嫩绿、金黄和米黄等,七彩纷呈,千姿百态,形象逼真。经磨光的九龙璧表层光泽照人,酷似锦缎,绚丽夺目,质似碧玉,图形各异,胜似千姿百态的一幅幅国画,如杨柳垂青,徐风轻拂;似高山流水,潺潺落响。还有龙蛇舞动、急流飞瀑、梅花绽开等纹形,个个天然成趣,令人赞叹不绝!沿着九龙江北溪华丰至金山段的玉雕走廊石质最佳,具有“貌胜大理岩,质超花岗岩”的特点,堪称我国十大奇石之一。

(四)

九龙江北溪可以说“一川清江水,两岸绿罗带”。人类文明为了把这一美景架构起来,互通有无,造桥通村,村村相通,人心向往。为了让南来北往的百姓、商贾交通顺畅、礼尚往来。古代在九龙江北溪共建造了六座古桥,受当时技术水平所限,仅建造于支流水域、河道狭窄的人口集中区,其中尤以云水溪桥最为有名。它位于县城南方4公里北溪支流云水溪山口处。(明)郑复写了一篇散文《云水桥记》记载原有云水桥最初原始的简单木质结构:“昔者圣王疆理天下,度时而成,徒杠舆梁,以济不通,所以便民也。漳良村云水溪去县百里许,东距长泰,西逾漳平,南属府治,北抵安溪,商旅往来之要冲也”。据《龙溪县志》载:“明嘉靖甲寅年(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由黄宗继募建”,“陈天定为之记”。桥东尚有一石佛,系如来造像,与桥同期,高2.08米,腰围2米;右手垂直,左手平胸,捧一石珠。传说当年工匠师雕刻了3尊,分置鼓山、南普陀和云水溪桥,另2尊已毁。1985年在古桥边上集资建造了一座“平安亭”庙,恭请如来佛像入住于宙内。至今香火旺盛,全国各地众信土纷纷前来朝拜、敬香,祈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家国强盛。

(五)

据《龙溪府志》载:唐陈元光将军平闽后,九龙江北溪支流汰溪中游聚居一些教化畲民。在它的北岸,散布着几组古怪苍老、似字又有别于传统观念上的文字、似画又过于抽象变形的文化符号。流传着“天书”“仙字”的说法,仙字潭亦由此得名。

历史上最早试图对仙字潭石刻释读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据宋《太平广记》转引《唐宣室志》载,唐元和五年(810),韓愈释读为“诏还黑视之鲤鱼天公畀杀人牛壬癸神书急急”的19字,是为“天公责蛟螭”说;与韩愈同时代的李协也曾提出“漳泉两州,分地太平,万里不惑,千秋作程,南安龙溪,山高气清”的24字“地界说”。1962年3月,石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目前存在着“字”与“画”两大学派。“文字说”学者认为岩刻是文字的雏形,基本是具备文字功能,至少也是图画文字;“图画说”认为是经过作者夸张、浓缩、符号化了的原始图画。尽管如此,福建省最早的摩崖石刻——仙字潭摩崖石刻已引起了中外历史地理学家、考古学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一处有崖,处处有摩崖。由温水溪、赤溪、西公溪各自与北溪交汇处,形成九龙江北溪长条形分布的河谷阶地;加上九龙江长期深切形成北溪两岸的低丘、河谷。两岸山岭耸峙,潭多水深,其中龙头峡、金山峡、龙潭峡素有“北溪小三峡”之美称。尤以龙潭峡摩崖石刻为突出,它位于丰山镇银塘村上方龙潭两岸三地。原石刻处有18景美称,现仅遗石刻8处。龙头峡为最险要和多景致,文人墨客均在这里留下感叹和壮志。宋代杨汝南在《夜宿龙头》一文中写道:江流如箭路如梯,夜泊龙头烟霭迷。两角孤云天一握,晓光不觉玉绳低。右岸崖壁有明隆举人赵德懋镌刻之斗大草书“九龙戏江处”;左近石上有草书题刻“潭影宜人心”,楷书题刻“江风山月”“月到风来”,无署名;观音石上有明天启进士赵怀玉镌刻之特大楷书“南无阿弥陀佛”。左岸有清雍正进士赵玳麓留下的斗大草书“断石渔灯”,其石南面镌刻楷书“龙潭”,无署名;北面有楷书“中流砥柱”,署“紫顽”。两岸石刻遥遥相对,形成唇齿相依的别致人文景观。

(六)

尊敬的各位嘉宾:我们已经结束了九龙江北溪全线游览,我们在观赏和赞美她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惊险、九龙璧的灵动精魂、古桥的小家碧玉、仙字潭的似字非字想象和文人碑刻的感情时,还见证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包括现在还存在的土楼文化、海丝文化、茶文化、畲族、高山族民俗文化等对九龙江北溪非物质文化的追求和延伸。江心鲤鱼滩、江中三角温泉、九龙璧玉雕长廊等自然奇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无一不是九龙江北溪孵育生命的结果,但她还在闪耀着她的光芒,辐射越来越广,传承更加久远。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们虽然在一起只短暂一天时间,但我们的感情犹如九龙江北溪之水,绵绵万里,幸福绵长!顺祝福大家万事如意。

猜你喜欢

云水北溪九龙
美又要制裁“北溪-2”
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白鹭飞舞
温暖的手
构造图形法解一类代数题
温暖的手
北溪书画
温暖的手
罪恶之城
在云水谣收笼一个雨季
九龙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