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跟上时代的步伐

2018-01-02陈昕

戏剧之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易卜生契诃夫静态

陈昕

【摘 要】易卜生与契诃夫同是“生活在人民之中”的艺术家,他们的剧作都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但是,他们创作的手法存在着鲜明的差异,例如对情节和冲突的处理、象征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总的来说,在现实主义的大环境下,易卜生与契诃夫的戏剧在实质上相同,但在包装的方式上不同。

【关键词】易卜生;契诃夫;动态;静态

中图分类号:J8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2-0019-02

瑞典学者马丁·拉曼曾说,“易卜生的戏剧是现代话剧的罗马:条条道路通往它——也发源于它”。易卜生被公认为现代戏剧之父,他享有盛誉的“社会问题剧”皆以日常生活为素材,剖析社会问题。而当现实主义发展到契诃夫这个阶段时,他将其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有人说,他创造了“抒情戏剧”,也可以说是诗化的现实主义戏剧。以己之见,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戏剧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易卜生与契诃夫在对情节和冲突的处理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较为明显。处理方式的不同分别造就了戏剧的两种形态——“动态”与“静态”,相较而言,易卜生戏剧的情节更加紧凑,冲突更加集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而契诃夫的戏剧,往往会淡化某些情节,更注重细节的描绘,戏剧冲突不明显,强调人与自然的冲突。本文将着重从这一方面比较两者的戏剧创作。

一、易卜生戏剧的“动态感”及其处理手法

在易卜生的剧作中,总能找到“回溯法”与“辩论式对白”的影子,也正是因为这两种手法的运用,使得戏剧更具“动态感”。

所谓“回溯法”就是戏剧某些重要的情节在幕前已经发生,幕启时的戏只是幕前情节发展的后果。易卜生往往在戏剧事件快结束时开场,然后通过零星的回溯慢慢展现前史,这样他就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表现戏剧事件所产生的结果和对人物的影响,从而更充分地表现人物的心灵。《玩偶之家》这出戏不仅在故事的结尾处开始,而且对幕前的情节,也不集中在第一幕里交代,而是在全剧进行中分散予以说明。在这出戏中,娜拉的老同学林丹太太“回溯”往事,交代出自己与柯洛克斯泰之间的关系,使柯洛克斯泰最终被林丹太太说服的情节更具合理性。娜拉也“回溯”往事,以此引出假借父亲名义借钱的原由,使娜拉的“玩偶”身份更加具体清晰,也使她的出走合乎情理。这两种“回溯”都是顺应情节的发展出现的,大大节省了剧作家的笔墨,使戏剧结构更加紧凑,很好地表现了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推动了柯洛克斯泰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为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和发展作了铺垫。

其次,是对“辩论式对白”的使用,充分表明易卜生不愧为“伟大的问号”。易卜生善于通过剧中人对许多重大问题展开激烈的长篇争论,并且做出自己的解释。他抨击的是制度,而并非是以对个人的憎恨为目标。正如他所说的:“一个作家并不仇恨个人。一个作家可以仇恨思想、原则和制度,但他决计不可以仇恨个人。”比如,娜拉与海尔茂的争论,阿尔文太太与曼德牧师的争论,驳倒了虚伪的资产阶级家庭及僵死传统的捍卫者的全部论据。斯多克芒和市长等人在讲坛上的一场大辩论,揭露了谋取私利的当权派和机会主义者欺骗人民的丑恶嘴脸。这些戏剧以提出尖锐的社会问题为戏剧冲突的中心,抓住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解析社会,其结尾虽不直接做出结论,却能激发广大群众深深的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在易卜生的创作中,戏剧与讨论合而为一,观众和剧中人合而为一,从而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彩。

二、契诃夫戏剧的“静态感”及其处理手法

比起易卜生,契诃夫戏剧的情节是淡化的,更注重细节的描绘。他说:“在生活中,人们并不是每分钟都在开枪自杀,悬梁自尽,角逐情场……人们更为经常的是吃饭、喝酒、玩耍和说些蠢话。所以,应该把这些反映到戏剧舞台上去……因为现实生活中常常是这样的。”

契诃夫的戏剧表面看是静态的,没有激烈的外部冲突,没有迅速发展的戏剧事件,但却潜藏着汹涌的生活潜流,存在着激烈的内在冲突。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契诃夫戏剧里的冲突一直都存在,但从萌发到爆发的“前奏”是一个较为平缓的潜伏的过程。这种手法的魅力在于,高潮部分带给你的震撼与冲击会是巨大的,持久的。《海鸥》的结尾部分,青年艺术家特里波列夫最终选择了自杀,而这次自杀已是第二次,剧中对于特里波列夫的第一次自杀并没有做过多的描写,仅仅是借他人之口一带而过。当你看到这里时,内心会经历一个复杂的“消化”过程。先是疑惑:他居然自杀了?产生这种心理是因为之前的平静给自杀的征兆蒙上了一层面纱,这种征兆是隐秘的,但它确确实实存在,一旦实现,结果会是出乎意料,正如“暴风雨前的宁静”。再是惊讶:他自杀了!这是一个慢慢接受后果,却不明白前因的心理過程。最后是冷静:他自杀了。面纱被风吹开了一角,渐渐回过神,理解了人物的行为,感受到了侵噬人精神世界的一股黑暗力量,惋惜、痛恨不禁袭上心头。

《海鸥》的第三幕与第四幕之间时间跨度为两年,第四幕刚开场时玛莎说:“湖里整个起了大浪头了,”这就是征兆。第一幕与第二幕中的湖水都是美丽的,但到了第四幕,到了戏剧主人公特里波列夫的悲剧临近的时候,契诃夫却提供了一个月黑风高、萧索可怖的湖景。契诃夫通过“湖上景色”,把剧中人物与大自然联系起来,以大自然的色彩、音响的变化,衬托剧中人物精神状态的变化,来暗示他们生活命运的坎坷蹭蹬。特里波列夫与妮娜在第四幕重逢后,特里波列夫表达出的痛苦也是征兆。妮娜是特里波列夫的精神支柱,当妮娜坚持选择离开继续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后,特里波列夫的人生又会怎样继续呢?契诃夫把这个悬念留到了最后。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知道第四幕中的特里波列夫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作家,家里的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特里果林和阿尔卡基娜的到来,等到他们回家后又聚在一起开心地玩牌。这些看似和谐的画面都是使征兆变得神秘的面纱,以至于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冲突就已经达到高潮了。

契诃夫在写给苏沃林的书信中这样描述《海鸥》:我写得不无兴味……有三个女角,六个男角,四幕剧,有风景(湖上景色)……契诃夫采用四幕剧这种违背传统的形式是有其原因的,在这点上也与易卜生的创作形式有所差别。易卜生的戏剧,除了《社会支柱》是四幕剧,其余都采用三幕剧或五幕剧的形式,《玩偶之家》和《群鬼》是三幕剧,《人民公敌》是五幕剧。欧洲戏剧最普遍的分幕形式是三幕剧和五幕剧,因为幕次奇数的剧本比较容易获得高潮居中、结构匀称的效果。契诃夫把他的所有多幕剧都写成四幕剧,这意味着他对戏剧性有了另外的认识。他不刻意追求戏剧高潮点,而是把戏剧事件尽可能地“平凡化”、“生活化”。如果我们复述《海鸥》的内容,一定要讲到特里果林与妮娜的私奔以及妮娜被遗弃和孩子夭折。但这些一般人认为富有“戏剧性”的事件,契诃夫只是选择了淡化处理。

三、结语

这两种戏剧形态并没有孰好孰坏,二者各有特色。易卜生的戏剧冲突更加直观,《社会公敌》中有关斯多克芒医生和市长的冲突,在第一幕就已经比较明显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可以顺着这条线索,去猜测故事的高潮是什么、何时发生,结局与自己的想法或契合或偏离。相反,契诃夫的戏剧冲突比较难以发现,你或许可以感受到《海鸥》中特里波列夫与特里果林在创作观念上的冲突,但是这种冲突并没有过多地通过语言或动作激烈地呈现出来。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结局,往往如同一杯茶,愈久愈香。虽然他们的创作手法不尽相同,但同为现实主义时期的剧作家,他们都以笔为戎,揭露了社会的种种黑暗与不公。

参考文献:

[1]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易卜生.易卜生戏剧四种[M],潘家洵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叶尔米洛夫.论契诃夫的戏剧创作[M],张守慎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4]董晓.论契诃夫戏剧的静态性[J].外国文学研究,2011,33(151):65-72.

猜你喜欢

易卜生契诃夫静态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别让道歉成为一种打扰
猜猜他是谁
伦理困境与易卜生晚期戏剧的经典性
麦克尔·契诃夫表演理论与戏曲表演美学之比较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
易卜生长诗《在高原》的自然意象
寻找被忽视的那个易卜生——评《易卜生诗剧研究》
50t转炉静态控制模型开发及生产实践
探索艺术和生活的多种可能——易卜生《培尔·金特》的多重视角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