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上的怀念

2018-01-02何乐谊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热油糯米粉民间文化

何乐谊

又一年辞旧迎新,走在老家的大街小巷,缕缕飘香萦绕鼻尖,蛋散、油角、米饼……街边到处都有商贩在卖着这些饱含祝福寓意的民间传统小吃,巷口两边还有不少“现做现卖”的民间高手。阵阵吆喝声传来,满满的年味如被点燃的鞭炮,瞬间炸开来。我慢慢地走着,感受那浓郁的新春气息。忽然视线被不远处的一家小店吸引,透过玻璃望去,不到五十平方米的作坊内一对爷孙正笑盈盈地和着粉团。我蓦地眼睛一热,鼻子一酸,那些与外公共度的好时光一一浮现脑际,真是久违的亲切,更是舌尖上的怀念。

家乡的春节,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除了买新衣、洗邋遢,各家各户都会在年前亲手制作小吃,预示着春节来临的第一个高潮。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语,担头粗籹簇青红。”到现在仍让我记忆犹新的,便是那老家的糖环了。

从我记事开始,每年春节吃的糖环都是在老家做的。记得母亲曾劝过外公不要那么固执,非要吃自己亲手做的,还坚持一定要用手将面团伸展再扭作环状,而不像邻里那样用模子压型。外公却说,这做糖环的手艺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统,扔不掉也不能扔掉;小小的一个糖环,不只是好滋味那么简单,代表的更是民间文化的传统,得一直传承下去。他还特别嘱咐子孙记好做糖环的技巧,别让这手艺失传。如今,外公已离开我八年之久,可那些做糖环的记忆对我来说,大概是一辈子也忘不掉了。

“做糖环啰!”

清晨的雾气里,老家的上空余烟袅袅。院子里,外公顺着水龙头的水清洗着各种锅碗瓢盆,让我把乡里的糯米粉拆封打开倒入大碗。格外积极地接过任务,撕开包装袋后我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力气把整袋粉搬起,怎么办呢?对了!我拿起一旁的小碗,一次次来回地把粉运到大碗中。一个踉跄,我被小石子绊了一下,手一抖,满满一碗的糯米粉竟撒了一半,望着外公正忙的背影,我有些不知所措。校黠一笑,我用肉嘟嘟的小手捧起地上的颗粒,把手伸到水龙头下,正打算把刚撒的糯米粉洗干净,只见水花在我手中溅起,白色的粉末却瞬间没了踪影。“呜……呜”我的脸皱成一团,外公慌忙放下手中的锅铲走过来,听我哽咽地道完来龙去脉,他用手轻轻抹去我的泪痕,随即又揉了揉我的小脑袋,哭笑不得:“哎呦傻姑娘,不哭了,不哭了。不怪你,是糯米粉太害怕水,一遇到水就逃跑啦。”

做糖环,我最喜欢的就是和面团了。挥着糊了满是糯米粉的手,我用力地来回搓捏着面团,不时偷偷地把粉拍到外公脸上,“哈哈,你变成大花猫啦!”这是,外公总是会故作生气地喊道:“小捣蛋鬼!”然后一手叉腰,一手高高举起像是要挥下的样子,可到最后也只是笑得慈祥,双眸泛起温柔的光。

下锅油炸的时候,外公习惯性地把我护在身后,避免我被热油溅伤。烟熏火燎,灶膛前的木柴闪烁着火光。我拽着外公的袖子,只露出眼睛盯着锅里。炸件安静地躺在油中,外公用长筷子不断地将它们翻转,嘴里还不停叨叨着“这东西啊,还是自己做的有味道。”“传统的东西始终是不能丢的。”在外公看来,做糖环可不是什么苦差事,而是一种幸福,一次传承。

等到油锅里的炸件变成金黄色,外公一边捞起炸好的糖环,一边对在一旁端碟子的我说:“人啊,出生的时候就像这糯米粉团,年年软弱的,所以啊,总要经历些磨难的考验,在热油里翻腾受煎熬,才能活成最好的模样,才会足够坚硬坚强。”我囫囵吞枣般听入这话,在数年后的今天,徘徊在沉重的学習压力和挫折中,才恍然大悟,甚至得到了无形的前进动力。

现在在城市里很少有亲手制作的传统小吃了,高新科技让生产更加便捷,越来越多的创意美食也跟上了年货选购的大潮。而我却独爱老家那亲自揉捏油炸的糖环,环环相扣,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糖环喂!传统的民间小吃喂!”小店里老人那中气十足的浑厚嗓音把我拉回现实,他忙着去翻动油锅里的糖环,仍不忘大声招徕顾客。恍惚中,我似乎又看到了外公的脸,深邃的眼睛微微陷下去,嘴角的笑意格外和蔼。回首,泪眼朦胧……

(参考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间文化”)

(指导教师:姚梅桂)

猜你喜欢

热油糯米粉民间文化
糯米粉包覆纳米零价铁去除溶液中U(Ⅵ)的试验研究
预糊化淀粉对糯米粉糊化、流变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热油冷料法 破解水泥混凝土公路养护难题
盛妆端热油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
烷基苯联合装置热油系统改造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