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主义视角下英国公学体育教育及其启示

2018-01-02刘岗

体育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公学课外英国

刘岗

摘 要:以构建主义教育目的观、自主学习观以及体验学习观为视角,对英国公学体育教育的宗旨、制度以及内容等进行探讨,发现英国公学体育教育的宗旨是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的品格,并建立学生的道德律,从而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在对学生自主性充分尊重和强调的前提下,学生自治制成为英国公学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制度;丰富多彩而又充满创意的体育项目和名目繁多的体育竞赛,在确保学生于真实体育情景中学习和体验的同时,也使得公学体育之风兴盛不衰。英国公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自治制”和体育教育中“密集情景体验模式”,可为我国学校体育实践提供借鉴。

关 键 词:学校体育;构建主义;英国公学;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7)06-0108-05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ducation objective view, autonomous learning view and experience learning view of “constructivism”, the author probed into the purposes, systems and contents of British public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purposes of British public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re to cultivate student characters in physical exercising, and to establish student moral codes, thus to realize students harmoniou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fully respecting and emphasizing student autonomy, the student autonomy system becomes the main organization system for British public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miscellaneous and creative sports events and various sports competitions, enable the atmosphere of public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o thrive, while ensuring that the students learn and experience in real sports scenarios. As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reinfor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 purpose of “concurrent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becomes the key to school phys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student autonomy system” fo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the “intensive scenario experience mode”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British public school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constructivism;British public school;physical education

構建主义最早是作为儿童认知理论而提出,该理论强调了儿童学习过程的特殊性,即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框架,构建主义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并非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意义构建,正是与外界密切而真实的相互沟通使得学习者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和环境[1]。在构建主义中,学习的目的是联系实际、适应世界;学习的动力是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习的过程是在特定情景中进行真实的体验,从而形成真切的意义感知和知识构建,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要素是“适应世界”“自主”“体验”以及在此要义下所需要的“协作”“对话”等。这样的构建过程可在学生中建立深刻而个性化的意义与理念,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理论联系实践,更有效适应世界和改造环境。

英国公学(Public School)指英国的私立精英学校,发端于14世纪末以培养神职人员为主的文法中学,最早的公学名为温彻斯特学院,而最负盛名的公学则是伊顿公学,由英王亨利六世于1440年所立,该两所公学均创建于英国公学发展初期,当时均为文法学校[2]。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一部分办得较好的文法学校逐渐分化出来,在上流社会的支持和捐赠下,逐渐成为纯贵族化的膳宿学校,且从19世纪初统一称为“公学”。公学之所以为“公”,并非表示政府公办,只是表示学校可以公开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公学逐渐演变成贵族学校,其弊端也慢慢暴露出来,如课程老化、校纪松弛、学风颓废等。公学因此也掀起了一场改革之风,其中以阿诺德教士领导的以宗教教育为主旨的拉格比公学改革最为著名,并引发其他公学的争相效仿[3]。在阿诺德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便包括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倡导学校体育竞赛等内容。公学大范围改革也得到政府的肯定,使得政府颁布一系列相关法令为公学提供支持和保证,自此公学重新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endprint

鉴于英国公学体育教育理念、目标、模式以及对学生自主性的强调等均与构建主义教学理念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因此本研究以构建主义为视角考察英国公学体育教育,以期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 构建主义视角下英国公学体育教育

1.1 英国公学体育教育的宗旨

构建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有效适应世界,而非使学生掌握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表征的大量知识。绅士文化是英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努力方向,而英国公学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绅士精英,即培养身体健康、精神健全的各种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不仅以适应世界为念,还以改造世界为标。在公学理念中,身体强健而又品格优良且有良好道德操守的绅士精英,才能更好适应和改造社会,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尤其是要接受砺造品格和实践道德的体育教育。英国公学体育并不满足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是将体育地位推崇至全人教育的高度上[4],即在身体锻炼中进行品格塑造和道德操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使得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绅士,能够更加全面地适应世界甚至改造世界。

由于体育有身心俱练的独特性,体育课在英国公学中被置于超越文化课的首要地位,这是由公学教育宗旨所决定的,而这一宗旨恰与构建主义教育目的观契合,即更有效地适应社会和改造世界。当然这一目标理念也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对英国公学体育理念影响至深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便认为体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战争的胜负及商业竞争的成败[5]。而且经由19世纪阿诺德公学教育改革后,通过体育锻炼锻造品格更好服务于大英帝国的理念,逐渐成为英国公学体育教育的主旨,在英国公学体育教育理念中,体育活动正是培养学生身心和谐的最佳园地,是教育的首要目标。公学坚持认为“较其他科目,体育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宣泄疏导不良情绪和意念,而且可以更加细致入微,更加始终如一地服务于品格的培养,从而达致学生的身心兼修”[6]。在英国公学中,体育是最重要的课程,最优秀的学生只能出自运动竞技场,也一定是擅长体育活动的学生。许多出身显赫,毕业后在商界、政界大有作为的公学学生,如丘吉尔、威廉王子等,在公学读书期间都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并以此为荣[7]。

1.2 英国公学体育教育的制度实施

在构建主义教学原则中,学生的自主性被充分肯定和尊重,被视为学习的真正动力所在。构建主义认为,学习的最初阶段可由教师设计真实任务,将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意义等与日常活动或实践进行合理整合,之后的学习过程便可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被给予充分自主权后、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均得以发挥和利用,真实的能力从而得以锻炼。如前所述,英国公学在体育锻炼中,锤炼学生的优秀品格及道德操守是公学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如忍耐、诚信、协作、和平、节制、遵守规范、尊重权威等,而优秀的品格和道德操守需要实践的检验和强化,需要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真切体验和学习。英国公学体育教育中的“学生自治制”堪称检验并督促学生于真实生活中处理事务的另一块园地。所谓学生自治制又称“级长制”,最初是由施鲁斯伯里公学校长巴特勒创立[8],即委派品行优秀的高年级学生自己治理学生工作和活动,使其担负组织、主导竞技活动训练和比赛的任务,并处理各种纠纷或问题。经过公学历史上的一系列改革,学生自治制得到逐步的完善和强化,目前也成为英国公学体育教育的特色制度。在学生自治制中,学生面临各种具体的现实问题和情景,需要学生之间的大量会话与协作,正是在这种真切的沟通和合作中,知识、品格及道德的综合判断、权衡与定夺形成并强化学生的“意义构建”,这也正是构建主义的精髓所在。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自治制是为自主学习服务的一种制度保障,是反映构建主义自主学习观的现实制度模式,而英国公学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自治制的施行,也切实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体验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学生阶段便开始体验真实的世界和环境,从而为踏出校门更好适应和改造社会打下基础。

1.3 英国公学体育教育的内容

构建主义认为,真正的学习是于现实世界或者真实环境中感受和体验,而非填鸭式聆听和接受别人对于该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即学习的过程是于特定情境中体验和感触,而非听从、接受和背诵、记忆;因为这种特定情境中的真实体验有助于学习者深刻理解知识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从而完成对所學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体育教育中,真实的体育学习情境是大量而密集的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而事实上,英国几乎所有的公学都安排了大量丰富的体育运动,体育活动成为校园课外的主要活动。英国公学体育项目设置丰富,仅以球类项目为例,除了常见的篮、排、足外,还广泛开展板球、网球、手球、水球、羽毛球、橄榄球、回力球、曲棍球等项目[9];此外,游泳、划船、帆船等水上运动也是公学的常备项目,有些公学(如伊顿公学)还设有射击、射箭、马术等,甚至模拟开展中世纪的狩猎活动。同时,英国公学体育活动的频度也颇为密集,一般公学都规定,所有学生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能低于6 h,且每周至少要有3个下午参加体育活动,哈罗公学甚至规定学生每周需分别拨出5个下午参加体育活动;项目则根据季节而变化,冬季以橄榄球和足球为主,夏季则是板球和划船。另外,公学体育不仅项目种类繁多,锻炼频繁,而且班级间、宿舍间、学校间的比赛也是常年不断。由于赛事频繁,队员紧缺,几乎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进来,尤其是在夏季,每位学生一周内每天要花费5~6小时参加板球比赛[10],强度堪比专业运动员。公学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需求,专门设立分级别比赛,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比赛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对于并不擅长体育或对体育缺乏兴趣者,学校会要求学生每周安排一个下午进行低级别比赛,锻炼参与者的体育技能;而对于体育成绩优异的校队队员,学校则组织大量高级别的校际间比赛,部分校队的水平非常高,以哈罗公学为例,该校击剑队、网球队和板球队曾参加国际大赛且成绩优异,名扬世界。endprint

英国公学为进一步使学生体验体育活动和感受体育魅力,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设置特色校内体育项目。比如,被称为最难得分的伊顿墙球比赛(据说上次得分时间还停留在1907年)极大地促发了学生对于该项目的兴趣[11];而被称为集足球与橄榄球于一身的伊顿野地足球、哈罗足球等虽狂放不羁但充满乐趣,常常会吸引上千名前来观赏的观众,成为英国公学体育项目的一大特色。另外,公学还推崇释放学生自由天性的休闲体育活动,尤其是阿诺德公学教育改革后,各种休闲娱乐类体育活动成为公学体育的延伸,学生们上完课后可以轻松地玩耍嬉戏,如钓鱼、捡鸟蛋、采野花、捉昆虫、搭鸟窝等[12],这种在大自然真实情景中进行体验的休闲娱乐活动是对学校正式体育活动的有效调节,对于培养学生浪漫的绅士情调和全面的生活感知也大有裨益。

总之,在英国公学中,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和不同级别的体育比赛,以及各类特色休闲体育活动使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体育也毫无疑问地成为学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置学生于真实体育运动情景中体会和操练体育技能,恰与构建主义所致力倡导的情景学习方式相契合,加之体育本身即是一项具有较高互动性和协作性的活动过程,因此学生通过大量体育活动的体验、沟通、协作,不僅可以有效习得各类体育项目的规范动作和竞赛规则,而且对于团队意识、规则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同时还可收获愉悦、释放压力的心理满足。

2 英国公学体育教育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2.1 “密集情景体验式”教学与我国学校体育“单一课堂体验”

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面对复杂而真实的世界,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同时形成意义构建。与此相仿,不难发现与课堂内建立起道德的理性基础并详尽灌输和说明道德的规则不同,英国公学更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会在课外真实场景中践行道德并借此操练品格,而体育则恰恰成为完成公学教育目标的首选课程,即通过体育锻炼和竞赛使学生运用和履行各种道德知识和规则,正是在这种活泼生动的体育活动中,各种体育项目的动作规范得以被充分练习,同时各种道德规范和优秀品格也得以锻造和实践。而大量的体育活动真实场景离不开丰富而密集的体育锻炼和竞赛。如前所述,名目繁多、级别各异的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作为公学体育文化的实体性载体,成为英国公学文化的重要标记之一。反观我国学校体育,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学习主要是依靠体育课堂,对体育活动的体验也主要限于体育课,这种“单一课堂教学式”体育体验模式从空间和时间上均局限学生对于体育魅力的感受;更何况很多中小学体育课内容单调乏味,体育课程安排也稀松散漫,且运动场地简陋粗糙[13],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使学生对体育活动进行“丰富而密集的情景体验”,并由此触发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无异是奢望。

鉴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其实国家已经意识到单一的体育课难以满足校园学校体育蓬勃发展的需要,而在27号文件中也再次强调“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建立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基础之上,否则不仅不会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的热情,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在课业负担不减的情况下,所谓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美好目标也只能成为空洞口号。可见,我国学校体育“单一课堂体验式”教学的根源依然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鉴于这种现实情况,有必要成立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学校体育工作定期巡视制度[14]。另外,为改善“单一课堂教学式”体育体验模式,在具体操作上还可参考英国公学体育教育的实施办法,如增加体育课时量,成立业余体育俱乐部,举办高、中、低多层次、多级别技能培训和体育比赛;同时发挥体育的娱乐功能,设立趣味盎然的特色体育项目等,使得我国学生在相对“丰富而密集的运动情景”中体验并感受体育的乐趣和魅力,从而促进我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2.2 “学生自治制”助力我国校园课外体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营造浓厚的学校体育氛围,还可以促成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在促进校园课外体育活动方面,英国公学体育活动中的“学生自治制”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所谓“学生自治制”就是将体育活动和竞赛交付学生自行组织和安排,这种“学生自治制”在缓解学校体育教师开展课外活动压力的同时,更体现出构建主义教学原则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和强调,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通过沟通、协作完成意义构建,同时进行实践和检验。在我国目前学校体育专业教师相对紧缺(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国情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通过学生自治的方式,激发学生自行建立各类各级体育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不失为助力校园体育活动大量开展的有效之策。

我国政府2010年就倡导“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而27号文件更是具体指出“中小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高等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足见国家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在课外体育活动锻炼中,学生可以按个人兴趣选择运动项目和参与方式,充分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鉴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美好设计的实现除需要加强监督和巡视外,最终还要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而“学生自治制”作为以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为要旨的体育活动组织自治,恰能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自觉性。另外,“学生自治制”作为学生课外锻炼践行方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对学生日常锻炼监督的功能,从而有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现。

诚然,学生在自治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各类现实问题,但这是学生学以致用、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大好机会,同时“学生自治制”还可免除来自学校的官方干扰,使学生承担并享受体育活动组织带来的考验和乐趣,培养对各类体育活动的真实情感。以我国校园足球为例,在我国校园中不乏大量而热情的学生球迷,正处豆蔻年华的他们有着难以估量的激情和创造,但其组织足球运动的热情和潜力并未得到有效发挥;现实中由于过多的官方参与和对社会期待的过多承载,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逐渐偏离了校园模式,偏离了足球教育依然是体育教育的出发点,走向为职业足球培养后备人才的发展道路[15]。而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环境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前提,不妨借鉴英国公学体育活动的学生自治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鼓励学生按年级、按专业,甚至按照籍贯等自行建立各类足球队及足球社团,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和竞赛。而学校则可给予宏观指导和鼓励,如将学生自行组织体育活动和竞赛的数量与学生学分、奖学金以及评优等挂钩,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endprint

在英国公学体育教育理念及实践的对比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唯体为先”的教学目标观、“单一课堂体验”的教学模式以及匮乏的课外体育活动等,均是阻碍我国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障碍,也暴露出在目前我国教育环境下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冲击,相关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以及由此导致的宏观指导思想落实难等深层次问题。而针对上述问题,中央在27号文件中给出具体解决办法和措施,如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加强评价监测、强化考核激励机制等以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阳雨君.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論坛,2013,17(4):106-107.

[2] GEOFFREY,WALFORD. Life in public schools:police and practice[M]. London:Falmer Press,1984:35.

[3] PEKIN L B. Public schools failure and reform [M]. London:Leonard and Virginia woolf at the togarth press,1932:101-105.

[4] 冯永刚. 英国公学的道德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 中国教育学刊,2014(4):6-10.

[5] HARDY J G. The public school phenomenon[M]. Middlesex:Penguin Books Ltd,1977:106.

[6] PIERRE DE COUBERTIN. The Olympic Idea[M]. Paris: Presses Universities de France,1996:113.

[7] 汤小婷. 英国公学精英人才培养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55.

[8] C SHROSBREE. Public school and private education [M]. 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88:135-165.

[9] 张婷. 当代英国公学的特色及其历史文化归因探析[D]. 重庆:西南大学,2008:45.

[10] 原青林. “教育活化石”的考释 ——英国公学研究[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2-55.

[11] EVANS K. The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school system[M].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1985:73.

[12] RAE J. The public school revolution[M]. London:Faber and Faver,1981:26.

[13] 贾洪洲,陈琦. 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5):3-7.

[14] 梁立启,邓星华. “扬州会议”的回顾和对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J]. 体育学刊,2014,21(5):1-5.

[15] 李新威,李薇. 我国校园足球的异化现象[J]. 体育学刊,2015,22(5):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学课外英国
英国的环保
英国公学:权贵的摇篮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孔裔国际公学 中国国际精英教育领航者
英国公学的强大生命力原因探析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