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援疆20年:跨越天山南北

2018-01-02刘建华

小康 2017年36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喀什援疆

刘建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一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经通道。虽然相距千里,但是广东援疆20年中,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将改革开放前沿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带到这片祖国西部的新开放前沿,使其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办公室墙壁上,挂着一幅醒目的喀什城区俯拍照,这幅美丽而祥和的照片不仅仅是挂在墙上,更深深地印在先后几千名广东援疆干部心中。

他们,一群来自广东的年轻干部,前赴后继地在这里待了二十年。据悉,由中央统一部署的援疆工作从1998年正式启动,从第一个十年的对口援疆地北疆哈密,到新一轮援疆地南疆喀什,广东的援疆足迹,在这二十年里,跨越天山南北。

“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广东与新疆,一个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一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经通道;一个是改革开放的先锋,一个是中国西北重要门户,跨越数千公里的空间距离,两地同时迎来全新的发展时期与机遇。

广东援疆20年,来自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人,给新疆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王再华表示,主攻产业援疆、落实民生项目。

人才资金双管齐下

2010年,广东援疆干部从北疆哈密转战到南疆喀什。这是古代东西交流大道,古代希腊、印度、波斯文化由此传入亚洲腹地,中国文明从这里经古丝绸之路传入西方。一路向西,穿过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经欧亚大陆桥抵达欧洲诸国;帕米尔高原上的红其拉甫口岸,联通中巴经济走廊。

2010年8月,张少康作为新一轮援疆工作后的首批援疆干部来到喀什,并担任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到任后,张少康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编制援疆总体规划。3个月后,广东制定出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规划草案,与当地“十二五”规划实现衔接。

曾先后在哈密和喀什地区参加过两次援疆工作,并担任广东第七批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的方利旭表示,广东援疆口碑和形象非常好。广东在对口支援南疆过程中,通过借鉴珠三角发展经验,结合受援地实际,积累了许多适合当地发展的经验和新模式。

落户喀什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的草湖200万锭广东纺织服装项目,是广东重点打造的援疆标杆。广东援疆在积极推进棉纺项目的基础上,从维稳戍边出发,积极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目前,总投资13.1亿元的一期30万锭项目已于2016年6月投产,吸纳就业1200多人。二期20万锭东恒兴项目提前完成厂房主体建设,通过引进国内棉纺龙头企业山东恒丰集团合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资本+管理”的运营模式。

此外,广东援疆通过“以商招商”模式,吸引了东莞万唯电商等企业在疏附县广州新城打造广东名优产品(中亚)展销中心。其中,2016年底万唯电商平台实现出口贸易额突破20亿美元,今年有望突破300亿美元。

在实体经济中已经成熟的“以商招商”模式也被引入喀什。落户在伽师工业园的“兴业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已建成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入驻企业50多家,吸纳本地2000多人就业创业,成为伽师县的经济增长点。

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广东坚持以民生援疆为龙头,以产业、智力援疆为两翼,探索構建“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援疆工作格局。2010年以来,广东共选派援疆干部人才近2000名,投入援疆资金432亿元。经过援受双方共同努力,实现受援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9%。

三年来,广东省援疆干部工作队在援受双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及喀什地区发展大局,突出民生抓重点项目,突出就业抓产业援疆,突出人才抓智力帮扶,突出融合抓交往交流,承前启后、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具有鲜明广东特色的“一个龙头、两翼齐飞”全方位援疆格局。

王再华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抓住改善民生、援疆扶贫这个根本,把省党政代表团对援建工作的新部署落实抓细。

破解人才紧缺瓶颈

喀什当地干部和援疆干部清楚地知道,除了资金之外,更紧缺的是医疗、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如医疗方面,国家和其他兄弟省份给我们送来了资金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但如果缺乏顶尖的医疗人才,这些设备也如一堆废铁。”当时干部如是表达他们对人才的渴望。

曾在喀什第一人民医院援疆的中山三院胃肠外科的郑宗珩说,在援疆的前半年,手术时一般会先做给他们看,然后从主刀到一助、二助,他会慢慢地放手,最后让当地医生独立完成外科手术。郑宗珩2014年年初来到广东对口援建的喀什第一医院。他说,原本想将自己擅长的腹腔镜手术带来喀什,结果发现,这里不光在微创器械上跟不上,当地医生的基本外科手术方式还未达到规范。于是调整了策略,决定先规范外科手术方式,再慢慢推广腹腔镜技术。

在喀什的广东援疆医生们希望通过这种“传帮带”,提高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组织省内22家三甲医院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了22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和南疆唯一的医学博士后工作站。该院迅速提升,也辐射到广东对口支援的县团乡镇医院。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等市与疏附、伽师各乡镇卫生院和三师重点团场医院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构建了一个区域中心辐射带动、市县乡镇各级医疗良性互动的医联体网络。

新一轮援疆期间,广东率先探索出来的“组团式”医疗援疆,通过组织广东22家省直三甲医院支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科室建设,以“医院包科室”“团队带团队”等方式,为喀地一院创建了25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南疆唯一的医学博士后工作站,使该院成为南疆综合实力第一的医院。

作为“组团式”医疗援疆的“2.0版”,广东、深圳医疗人才援疆战略合作联盟于今年4月正式成立,并已发挥重要成效。 随着“组团式”人才援疆模式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援疆领域都在推广这一做法。今年6月10日,广东东莞“组团式”合作共建兵团三师四十一团在草湖镇正式启动,四十一团草湖镇机关20名干部到东莞挂职锻炼,由广东省国资委、东莞市、佛山市、中山市20名援疆干部接手四十一团草湖镇全盘工作。

“这其实就是一种‘大组团援疆模式,只是援助的对象是一个行政区域。”广东援疆干部、三师图木舒克市援疆办副主任赵胤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广东“组团式”援疆模式仍在不断升级和延伸。广东每年组织10所重点高校派出10名学科带头人,联合参与喀什大学学科筹建和硕士点建设;组织21所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组成职教大联盟,对口帮扶受援地6所职业技术学校。投入3.68亿元新建学校8所,支持标准化建设46所。多渠道培训双语骨干教师5800人次,计划内选派骨干教师80人、柔性教师197人开展支教工作。这些做法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和总结推广。

近年来,广东省对口援疆大力实施人才援疆工程。投入1亿多元专项资金,举办“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专题研讨等各类培训班1200个,培养当地干部和人才7.8万人次;计划外选派943名柔性人才进疆开展短期援助工作,帮带提升受援地干部人才1000多名。启动喀什地区镇村干部“走广东、促三增”培训项目,计划组织3000名基层干部到广东轮训。

“一是在维稳戍边上积极探索‘产城融合模式;二是在产业发展上探索‘以商招商模式;三是在促进就业上探索‘三级就业模式;四是在智力支援上积极探索‘大组团大联盟模式。”王再华说,这是广东援疆干部二十年来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喀什援疆
基于RS与GIS结合的喀什地区遗址预测模型构建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喀什,鲜艳的名片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施工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
农民理性与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以喀什地区英吉沙县S村为例
喀什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援疆动态
援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