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书、读书、煮书

2018-01-02蒋易炜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食粮贾岛头脑

蒋易炜

同学们,我国著名女作家茹志鹃读书十分讲究读懂、读熟、读透。在她家书房的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幅条幅,上面写着两个大字——“煮书”。

她常常對青年作者说:“对于读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读,就仔细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不是一遍两遍可熟的。”

茹志鹃说“煮书”主要指的是读书,别人的书再好,对读书的人来说,都是生的,需要烹煮一番。囫囵吞枣只是生吃,要闹肚子的。人们常把书籍比作食粮,是食粮,自然要烹煮的,煮熟后才会有利于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营养。叔本华曾告诫读书人不要让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大概也就是告诫读书的人不要生吞活剥别人的书,要自己去烹煮、消化,才能把书中的内容变为自己思想的养分。她觉得“煮书”除了用激情的柴薪,理性和智慧也如腾起的火苗,能给头脑和心灵这两口锅不断加热。

茹志鹃对读书的理解,就是“看”——“读”——“煮”,这样就做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初步了解到透彻理解。

文字是可以煮的,坏的文章文字味同嚼蜡,自然不用煮;但好的文章文字可以咀嚼,也有色香味,需要烹、炒、炖、涮等,才能烹调出滋味来,才能脍炙人口,让自己和读者齿颊流芳,津津乐道。

最早提出文字可以煮的应该是宋代的董嗣杲,他在《秋凉怀旧》一诗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少年偶负投机愧,今日徒工煮字劳。”可惜他在诗里感叹的是煮字的辛苦和失意。煮字最辛苦的当属被后世称为“郊寒岛瘦”的两位苦吟诗人——孟郊和贾岛,贾岛呕心沥血三年写了“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他在《题诗后》中写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代卢延让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煮字煮书,要耐得住寂寞,优秀的作品从来不是立等可取的快餐,有时需要烹煮很长时间,甚至一生的时间。曹雪芹在煮字煮书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我们在读书时,也要向茹志鹃学习,把读的书“煮”烂,记在心中,千万不要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思考板]

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要认真地“煮一煮”自己的词句,把可有可无的、多余的语句去掉,把读书时“煮”得的精华语句吸收、消化,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龙 龙)endprint

猜你喜欢

食粮贾岛头脑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落叶
头脑对对碰
落 叶
贾岛寻医记
苜蓿:天马的食粮
贾岛推敲
贾岛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