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汉语间接表达的特点及其运用

2018-01-02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乡长语境交际

(安顺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情达意,往往会选择最直接的表达,即通过句子中的词语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这种表达快捷方便,直接了当,表达效果立竿见影。因此,在我们的交际中,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都是直接表达。但是,语言交际不是一个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过程。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要取得较好的交际效果,人们说话时要考虑的因素就很多,从而让语言表达变得很复杂。有的话不能直接说,有的话不能明着说,有的话不能在某些环境说,有的话即使说了也不能按字面意义去理解等等。因此我们就要根据具体的表达需要,即根据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以及交际环境的不同,去选择最好的交际方式。间接表达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能适应各种交际环境的需要,因而比直接表达更能体现语言的艺术性,更能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语言表达讲究含蓄委婉,寓意深刻。在现代汉语的教学中,间接表达这种形式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范畴,但在教材中很少涉及。有的教材在语言风格这部分有所介绍,比如语言风格的明朗与含蓄、间接表达的概念等等,很多学生对这种表达方式并不了解。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间接表达这种语言艺术及其特点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期对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有一定的帮助。

一、间接表达的概念

间接表达是指由于表达上的需要,表达者不直接通过词语及其结构(即字面意义)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而是要听话者或读者在语言形式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或推断,才能获得表达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1]。

间接表达是相对于直接表达而言的,它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发挥独特的交际作用,有时甚至比直接表达的交际效果还要好。这是因为间接表达不同于直接表达,它的句意没有被选择的词语所禁锢,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交际环境,能够让表达者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来进行选择,让听话者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联想,使语句的表达产生各种不同的甚至特殊的意义,如暗示意义、一语多义、语义双关、模糊意义等,使表达具有含蓄委婉、或幽默诙谐、或灵活多变的表达效果。

这种间接表达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甚至有些特殊的表达效果只有在间接表达中才能得以实现。例如:一个学生回家对他的父亲说:“爸爸,我们班同学的爸爸都是开着豪车来接他们的。”父亲一听,语重心长地说:“不要和别人比。爸爸买不起豪车,但是爸爸一直在努力工作,努力就问心无愧。尽力最重要,你说呢?”“那好吧。我也觉得你说得对”,儿子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拿出几门不及格的成绩单,“我也尽力了。”

儿子如果不是先设局让他父亲说出尽力最重要,而是直接拿出成绩单,肯定达不到让父亲无话可说的表达效果。

二、间接表达的特点

在汉语交际中,间接表达往往比直接表达具有更好的表达效果。中华民族崇尚文明礼貌,语言表达讲究含而不露,寓意深长,形成了表意丰富、表现力强的特点。中国人讲究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说话做事都给人留有余地,间接表达就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因此,间接表达在汉语中就渐渐成为一种艺术性的表达。汉语间接表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通过语句中的词语意义来实现

在一般的交际过程中,说话人的交际目的大多是通过语句中的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思想或感情的。例如,外面天气很冷,如果想让坐在窗户边的人关上窗户,我们一般会直接发出请求:“麻烦您关上窗户,好吗?”听话人也会听懂你的意思,做出关窗的动作。但是,在现实交际环境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不便或不好意思直接发出请求,往往会换一种切合当时语境的说法来达到让人关上窗户的目的。比如“今天天气真冷呀!”“难道你一点都不觉得冷吗?”这两个句子中都没有出现“关窗户”这样的词语,但听话人马上就能明白你的意思,从而做出应有的行动。

甚至有的交际目的只有在间接表达中才能实现。在地方戏曲《丑人计》中,有一个叫杨五娘的女人与王先生素有不和。有一次王先生有事去她家,刚到院子门口,她家的狗就扑着咬上来。王先生赶忙大叫“杨五娘,狗婆子咬人”。

表面上看,这句话是王先生要杨五娘出来喝住她家咬人的狗,而实际上是指桑骂槐说杨五娘是狗婆子。杨五娘出来一看,马上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回应道“王先生,畜牲不懂事”。这句话,表面上是劝王先生息怒,不要和畜牲生气,实际上却是回骂王先生是畜牲。一来一去的答话,借助当时特定的环境,达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交际效果。

由于不用通过句中的词语形式来表达说话者的意图,间接表达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来实现表达目的。例如:

一个女孩28岁了还是单身,老是被亲戚逼婚,过年就不想回老家了。但是30岁还没成家的表姐告诉她不用怕,两人一起回去,并保证亲戚不会向她逼婚。她不相信,但表姐却做到了。她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表姐一回到老家,不等亲戚开口问姻缘,就哭着说自己被男朋友甩了,30岁还没结婚,自己不准备活了。那些亲戚赶快安慰她说30岁还小呢,不用着急的。于是再也没有人敢向28岁的她逼婚了,这是巧用对比法来实现的间接表达。

2.必须联系具体的语境

间接表达要在复杂的交际环境中达到说话人需要达到的目的,就必须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间接表达所产生的暗示意义、言外之意、模糊意义、联想意义等,必须根据具体的语境才能明白,否则就不能达到交际目的。

“妈妈,我走不动了”,它的言外之意可能是“你背背我吧”“我们就不去了”“我们坐车吧”“我们回家吧”“坐下歇歇吧”“我要吃点东西”等。

两个漂亮女孩一边走一边说“我最爱王麻子了”,“我也是”。如果你不知道女孩口中的“王麻子”其实就是臭豆腐,你会怀疑这两个女孩神经不正常。

面对同样的语言形式,如果没有具体的语境,我们可能会得出想象不到的认识。

“我是多么地想见到你,无论白天和夜晚,我都在思念着你。我在梦里千百次地呼唤着你。没有你,我的日子无法过下去。见到你,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最渴望的话———快还我钱来”。

如果没有语境的限制,多少人会把最后一句话理解为“我爱你”,可见语境在间接表达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人们的交际目的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得以真正地实现。

3.必须借助于人们的联想

在直接表达中,人们根据语句的具体内容就能直接接收说话者的信息,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从而达到交际目的。而间接表达不通过语句中的词语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要通过听话者的联想来曲折地领会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因此,它必须借助接收者的联想才能达到交际目的,否则就达不到应有的交际效果。

旧时有一人到亲戚家作客,住了很久也不走,主人也无可奈何,不好直接逐客,间接表达了好几次,客人就当没有听见。有一天,两人在院中,主人看见树上有一只鸟,便对客人说帮我看着这只鸟,别叫它飞了,我去拿斧头来砍树。客人吃惊地问砍树干嘛?主人说砍树来捉鸟呀,给你下酒吃。客人说这怎么可能呀?你一砍树鸟就飞了呀。主人说不会的,这是只呆鸟。

客人在此场景如果还联想不到这只呆鸟就是自己的话,此人就真的可能是脑子有问题了。

有时处在不同语境中的人面对同样的间接表达也会引起不同的联想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如:

“父在母先亡”之所以能够让算命先生成为神算,是因为这句话可引起多种联想,适应各种不同的语境:如果只有父亲在世,那么父在,母先亡了;如果只有母亲在世,那么这句话就更准确了;如果来者父母双亲健在,那么将来父亲会在母亲前面过世,但没有发生的事情谁能预料呢;如果父母均不在世,那么父亲先去世的可能性总是大于母亲先去世。因此,算命先生的准确率依然是很高的,这不过是因为每个人的联想不同罢了。

直接表达句中词语的意义会限制人们的想象空间,而间接表达能丰富人们的联想,使语句产生模糊的意义、多义的意义或双关的意义等。如:

一天清早,一个老农去赶场,看见某公司在搞有奖竞猜就去凑热闹。主持人说只要答对一道题,再加赛一道现场题,就可以获得一台电视机。主持人问:“一头牛头朝东尾朝西,蒙着眼转几圈后,问尾巴朝哪里?”老头随口抢答“朝下呀”。顺利地过了第一关。于是主持人加赛现场题,从后台拿出来一个封好的盒子,问里面是什么东西。老农答不出来,不禁嘟哝道:这大清早的,还有什么好猜的。结果主持人却宣布他答对了,里面藏着的是一个大青枣。老农莫名其妙地就得了一等奖。

这就是由于语句的同音而产生不同的联想,从而形成奇特的表达效果。

4.间接表达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想象。人们在表达中,“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表达目的的实现可以通过千变万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这就为汉语的间接表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的语言表达艺术。因此,在汉语里,间接表达是一门复杂而艰深的学问,这是因为间接表达的意义必须通过听话人的联想和推侧才能体会,它与交际时的具体语境,包括交际时的人物、背景、交际目的,听说双方的文化历史背景、文化素养、交际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如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等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很强地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不能获得较好的表达效果的。例如:

在一架从巴黎飞往洛杉矶的飞机上,乘务员发现一个坐在头等舱的金发女郎买的是经济舱的票,便告诉她坐错了,礼貌地请她坐回经济舱去。美女却不听,说自己就要坐在这里,因为自己是巴黎美女。乘务员怎么劝说都不行,只好报告了机长。机长过来在美女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话,美女就乖乖地回经济舱了。乘务员很好奇,是一句什么话会让这个美女主动让位呢?机长告诉她,我只对她说“头等舱不到洛杉矶,只有经济舱到,她就乖乖地回去了”。

这个笑话是讽刺美女大多貌美无脑,用这样的间接表达就比用直接叙述更让人难忘,表达也更加艺术。

间接表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表达方式,要想获得好的表达效果,不仅涉及到各种复杂的语言环境,同时还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各种学科,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生活经验和各种知识的储备,是很难达到好的表达效果的。

乡长的小学同学,妻子出了车祸,家庭陷入困境。年末时申请困难补助却遭到有关部门的刁难,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乡长。乡长也很犯愁,因为他不好亲自去过问此事,一是不能越权干预别的部门的工作 ,二是不能为同学求情留下话柄。但是同学的这个忙不能不帮,于是想了想,就叫同学明天早上上班之前在乡政府大门前等他。第二天早上同学按时到达,以为乡长要带他去找有关部门的人。但是乡长就是不进政府大院,在大门口和他东拉西扯地聊天。上班的时间快到了,不断地有人来上班,不断地和乡长打着招呼。乡长一边应着,一边对他们说来了个亲戚聊会天。

上班时间到了,乡长就去上班了。临走对他说,你去办事吧,这次一定能成,但是千万不要提认识我。

同学一脸茫然,不提你别人怎么会给我办事呢?结果出乎他的预料,一进门别人就痛痛快快地给他把事情办了。晚上他请乡长吃饭,乡长才告诉他,他早上和同学在乡政府门口聊天,大家都知道了同学是乡长的亲戚,哪能不给乡长面子呢。于是,乡长没有说一句求人的话就达到了目的。

三、运用间接表达需要注意的问题

1.间接表达要适应具体语境的需要

间接表达是为了适应不同的表达需要甚至是特殊表达的需要而产生的。我们不能不分语言环境随时都用间接表达的方式来进行表达,该直接表达的,就不应该含含糊糊、闪烁其词,这样会让听话者感到费解或产生与说话者不一致的联想,反而会降低或达不到应有的表达效果。

有一天,财主正在院中和人下棋。一个小伙计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进来,大声叫道:“老爷,不好了,不好了,我们家的牛从山岩上掉下来摔死了。”财主吓了一跳,还以为是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结果却只是牛死了。于是对小伙计说,以后遇到结局悲惨的事情,不要太惊慌,要慢慢地说,要给人以足够的心理准备,以免把人吓着了。

后来有一天,财主在外面和别人下棋,这个小伙计慌慌张张跑来向财主报告他家里着火了,要赶快叫人去救火。刚跑到跟前,想起老爷说的不能慌张地说,于是只好慢慢地对财主说:“老爷,小少爷爬树上去了”,老爷说知道了。“但是小少爷从树上跌下来了”,“摔着了吗?”“没有,少奶奶跑过去把他接住了。但是少奶奶当时正在做针线,一下子把油灯带倒了”,“倒了就倒了吧”,“但是油灯点燃了桌布,烧了起来”,“桌布烧就烧了吧”,“但是桌布把屋子点燃了”,“那你为什么不赶快叫人救火?”“老爷,你不是说悲惨的事情要慢慢说,要给人心理准备吗?”结果财主无语,赶快跑去找人救火。

小伙计听从了财主上次的劝告,使用这种间接表达就不能达到“赶快叫人救火”的表达目的。

2.间接表达要适度,不能间接到让人无法理解,否则表达会失去意义

间接表达虽然不用句子中的词语来直接表义,而是用曲折婉转的方式来达到交际目的。但是这种曲折婉转的方式要让听话者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够自然而然地明白说话者的表达意图,如果一旦婉转过了头,让人费解,弄不清说话者的真实意义,这样的间接表达就失去了意义。例如:

一个装修公司准备承接某局一个宾馆的装修,预算200万元。局长叫他们明天下午三点半带着装修设计到办公室来洽谈。装修公司连夜弄好所有材料,第二天准时参加。结果局长对他们的装修计划一点也不感兴趣,只是不断地抬腕看表。快到四点时,局长就对办公室主任说:“你看看是不是到四点了?”办公室主任说:“是的局长,四点了。”于是局长起身打断装修公司人员的发言说:“就这样定了吧,四点了”,说完就走了。弄得装修公司的人摸不着北,不知道局长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同意不同意让他们装修。他们只好问办公室主任,主任说:“四点了,明白了吗?明白了明天就过来签合同。”

他们还是弄不明白,后来联想到局长不断看表,是不是暗示要送局长一块高档手表。但主任说不是,叫他们自己好好琢磨。后来他们去请教一个在机关工作的老主任,老主任说局长的意思是要拿4个点的回扣,200万要给他8万。

结 语

间接表达是汉语里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如果懂得它的表达特点,就能够帮助我们在具体的语境中,选择适当的方式,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同时,汉语的间接表达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的表达与人们的社会认识、文化历史背景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间接表达体现了汉民族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这种表达的艺术不是从书本就能学到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我们只有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联系语言实际,从书本到实践,不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技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猜你喜欢

乡长语境交际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作家和乡长
康乡长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