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1-01唐义武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评教院校高职

唐义武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各高校都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这些政策大多按照教育部要求以360度绩效评估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同行、教学督导、领导(院系考评组)以及被评教师等利益相关方为主体,按照相应测评体系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打分测评,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评价,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具体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过程处于“黑匣子”之中

高校课堂教学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在没有学校相关人员听课的情况下,只是教师面对学生进行讲授或指导实践操作。虽然有的学校在教室内安置监控摄像头,但教学过程只是记录存储在监控设施的存储器内,在需要的时候才进行调阅。因此,对于学校教学管理层面来说课堂教学过程仍处于“黑匣子”之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当堂的教师与学生才了解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与教学的方式方法。

(二)课堂教学信息不能得到即时采集与有效分析利用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过程,教师通过在教室、实训室对知识点、实践操作技巧的分析讲解与操作演示,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在无监控录播的环境中,课堂结束,教学过程也就终止消失,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讲解的内容、讲授方式、思路分析等也不能得到再现。在监控录播室中的课堂教学过程虽然能够被拍摄储存,但大多数课堂教学过程只存储在存储器内后备份存档,束之高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分析,有效利用。

(三)学生评教多为终结性评教,对评价主体的建议难以获得及时的改进服务

高校均较为重视学生评教工作,在对安徽省的5所本科院校、7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中,本科院校学生测评权重在60%-70%之间,高职院校学生测评权重在40%-60%之间,学生评教权重之高,可以说其评教结果将左右着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最终结果。学校在开展学生评教时,通常放在期末,学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对授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网上评教,评教结果等按比例折算计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学生评教栏内。这样学生虽然给老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但是其学习任务已经完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改进,学生不能从评教中获得收益[1]。并且期末过后就是假期,学校如不对评教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科学利用,那么评价内容对老师来说属于盲区的,老师不知道授课学生评教对自己课堂教学上提出哪些意见与建议,改进就无从谈起。

(四)学生评教受年级、价值观等因素影响

一年级学生刚从管理严格、学业繁重的高中升学,适应大学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尚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教师教学质量评教也比较陌生,因此低年级学生评教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时,因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个人偏好等因素,不同学生在对待评教上态度不一,也导致学生评教于教师课堂教学真实情况存有偏差[2]。

二、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的成因

(一)课堂教学听课队伍数量不大,不能做到全员全程监督

高校课堂教学监控主体通常包括教研室同行听课、教学督导员听课、院系领导听课和学校领导听课,四类人员听课看似队伍庞大,但实际上相对于所有教师课堂教学授课量来说,听课总量仍然只占较小比例。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6/2017学年,学校开设专业48个,专任教师585人,兼职教师121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共开设63897课时。根据教学检查工作安排,在三期教学工作检查时安排学校领导(含中层干部)听课,听课总量约150节;同行听课专任教师每人每学期安排听6节课,累计3510节;院系领导听课每学期累计约700节;督导员听课每人一节,累计705节,课堂教学听课总数5065节,不到总课时数的8%。

(二)缺乏有效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不能及时有效地采集分析课堂教学信息

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部分信息化技术能力较强的高职院校采取自主开发的方式开发了一些课堂教学信息化平台,推进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外,大部分职业院校仍未开发或采购课堂教学信息化平台,除了相应的听课制度外,缺乏对课堂教学过程信息的及时有效采集与分析,多数课堂教学过程仍处于“黑匣子”之中[3]。

三、基于学系通平台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一)学生评教常态化

针对学生终结性评价情况,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多轮次过程性评教方法,即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授课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每学期对学生发放6次(每三周一次)学生评教教表,要求学生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4个一级指标,教学准备情况、课内外辅导答疑等17-19个二级指标(根据理论课、实践课、体育课等类别二级指标有区别)进行评教打分。评教打分后,根据评教打分情况,由系统生成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四维度的雷达图,反馈给授课教师,要求教师扬长补短,针对不足予以改进。教学管理人员只要针对历次评教后叠加的雷达图中的薄弱项是否得到提升,就能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接受学生评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改做出评判,为院系考核组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打分提供评判依据。常态化评教,通过多次、连续性数据采集,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学生因认识、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偏差,从而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认知与评价,也便于系部和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指导,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二)基于学习通平台课堂教学信息采集与分析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17年引入超星学习通平台探索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在学习通平台建设课程后,可以在开展线上教学。学生按照班级进入教师建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在线点名、在线提问、发帖回帖互动探讨,在线直播、在线测验、发布通知公告、推送问卷调查等活动。教师在线点名可以传统课堂点名的时间;教师在线提问,学生可以同时在移动终端回答问题,可以解决传统课堂提问只能少数学生回答的问题;线上师生在线答疑,可以统计教师课堂、课后对学生辅导答疑的工作量,反映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投入。所有线上信息都即时录入平台,通过学习通平台的后台数据分析能导出各类分析表,可以用于考察教师课堂教学过程情况,帮助教师认清个人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利于二级院系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组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三)基于学系统平台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诊改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要求各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构建诊改工作机制,其中对课程诊改要求高校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核心数据即时采集,对照标准及时分析,对照偏差情况进行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通过学习通平台,可以实现课程课堂教学核心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结合各校的课程标准,能够实现对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服务与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系关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工程,评价主体涉及面广,评价内容丰富多样,信息化课堂教学管理平台能够较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信息即时采集、有效分析等问题,帮助学校全面掌握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信息,帮助教师了解自身课堂教学过程的优点与不足,对客观公正地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具有积极的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评教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