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稳健性研究述评

2017-12-30李晓冬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稳健性坏消息盈余

李晓冬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兰州 730020)

会计稳健性研究述评

李晓冬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兰州 730020)

投资者利益保护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而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严重阻碍了投资者投资回报的获取。会计稳健性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能够有效缓解公司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从会计稳健性的定义与分类、计量方法、存在性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作了简单评述,以期为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的会计稳健性研究指明可能的方向。

会计稳健性;计量;存在性

一、引言

稳健性的思想由来已久,最早出现于十三世纪的英国庄园会计,当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财产托管人为了解除其受托责任,而后渐渐被会计人员所接受。Basu认为,稳健性作为一项会计惯例,已经影响了会计实务界五百年之久,其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会计报告的生成和执行以及管理层决策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频发,财务丑闻不断,引发了我们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思考。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资本市场越发展,投资者利益保护越重要,可以说,投资者利益保护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然而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在阻碍资源有效配置的同时,严重妨碍了正常投资回报的获取。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缓解信息不对称、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成为国内外学者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从会计稳健性的定义与分类、计量方法、存在性三个方面,全面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的会计稳健性研究指明方向。

二、会计稳健性的定义与分类

早期对于会计稳健性的定义,主要是规范类的描述,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撑。最早对会计稳健性做出定义的是美国学者Bliss,他认为会计稳健性是“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2]。此后在其基础上学者们相继进行了类似的阐述。Watts认为会计稳健性就是更及时地确认费用和损失,延迟确认收入,并且使会计记录的负债价值最高,资产价值最低[3]。但Ball认为上述定义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对于及时性的具体条件考虑不足[4]。他针对这一不足,通过构建盈余-股票报酬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给出了会计稳健性的定义,把坏消息和好消息作为及时性的具体条件,相对于坏消息(损失)而言,对好消息(收益)的确认需要更多的证据,从而造成会计盈余对收益和损失确认的非对称性,即为会计稳健性[1]。Basu通过量化会计稳健性,把其概念和衡量方法推进到新的高度,并且奠定了会计稳健性实证研究的基础。此后,针对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相继展开。我国学者对于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直接在舶来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缺乏在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会计稳健性概念的构建。对于稳健性定义的解释,多见于我国的会计准则当中。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稳健性的定义是:在对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这一定义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的定义基本一致。FASB在第2号概念公告中对稳健性的含义作了界定,其主要特点是对不确定性的审慎反应。但是,Givoly等认为此定义有偏,缺乏理论支撑,同时审慎反应对如何充分考虑风险并没有做出阐述[5]。

在Basu研究的基础上,Beaver和Ryan将会计稳健性做了具体分类,分为条件稳健性和无条件稳健性。条件稳健性又称为事后稳健性,源于Basu对稳健性的定义,指会计人员对损失和收益确认的非对称及时性[6]。无条件稳健性又称为事前稳健性,它与本期的经营成果无关,在经济事项发生前就已经确定了符合稳健性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费用的加速和收入的延迟确认,使得低报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当期的“消息”并不会影响收益或损失的确认。条件稳健性与无条件稳健性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原则导向,管理层选择和操纵的空间较大;后者是规则导向,它的会计处理方法是由会计准则所明文规定的,管理层选择和操纵的空间不大。正是由于这一区别,使得条件稳健性更受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因此,学者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条件稳健性,本文所指的“会计稳健性”亦指条件稳健性。为了便于表述,后文中仍称为会计稳健性。

综上所述,稳健性的实质是会计盈余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反应速度不同,对于“好消息”的确认要求比对“坏消息”更高,以防止低估负债和费用,从而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对于稳健性的定义缺乏相关理论支撑,也没能准确说明审慎反应如何充分考虑不确定性。除此之外,在考虑稳健性的条件下,如何有效权衡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间的关系以及最终的会计目标,都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我国学者对于会计稳健性概念的研究,大多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缺乏对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会计稳健性概念的构建。以上这些可能是未来会计稳健性概念构建时的重点研究方向。

三、会计稳健性的计量

自Basu首次将会计稳健性量化以来,极大地促进了会计稳健性从规范研究向实证研究的转变,此后国外学者在Basu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改进研究。本文现将主流的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作一简单的梳理与述评。

(一)盈余-股票报酬计量方法

1997年,Basu首次提出了会计稳健性的度量方法,即盈余-股票报酬反向回归方法。Basu认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资本市场上的“坏消息”“好消息”反应在会计盈余上的速度并非相同,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更加及时,而对“好消息”的反应需要在未来逐步确认[1],也就是说会计盈余对“坏消息”“好消息”确认的及时性具有非对称性的特点。为此,他建立了如下模型来度量会计稳健性:

EPSi,t/Pi,t-1=β0+β1Di,t+β2RETi,t+β3Di,t×RETi,t+εi,t

(1)

其中,EPSi,t为i公司t期每股盈余,Pi,t-1为i公司t期期初的股价;RETi,t为i公司t期5月1日到(t+1)期4月30日的年度股票回报率;Di,t为哑变量,当RETi,t<0时取值为1,否则为0。β0表示常数项,β1表示哑变量前的系数,β2表示“好消息”反应的及时性程度,(β2+β3)表示“坏消息”反应的及时性程度,β3表示“坏消息”比“好消息”反应的及时性增量,也即会计稳健性,εi,t表示残差项。如果稳健性存在,则β3>0。

(二)稳健性得分模型(C-Score模型)

虽然Basu模型量化了会计稳健性,但是并不能计算出每个公司层面的稳健性,且RET<0的样本较少,选择样本量时受到了限制[7]。同时,采用股票回报率数据,结果容易受到同期披露政策和其他环境变动的影响[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Khan和Watts对Basu模型进行了修正,选取市账比、资产负债率和公司规模作为工具变量,构建了C-Score模型[9]。具体模型如下:

G-Score=β2=μ1+μ2SIZEi,t+μ3MTBi,t+μ4LEVi,t

(2)

C-Score=β3=λ1+λ2SIZEi,t+λ3MTBi,t+λ4LEVi,t

(3)

式(2)衡量会计盈余对“好消息”反应的及时性程度,式(3)衡量“坏消息”比“好消息”反应的及时性增量,即会计稳健性。将(2)和(3)带入(1)中得:

EPSi,t/Pi,t-1=β0+β1Di,t+RETi,t×(μ1+μ2SIZEi,t+μ3MTBi,t+μ4LEVi,t)+Di,t×RETi,t×(λ1+λ2SIZEi,t+λ3MTBi,t+λ4LEVi,t)+εi,t

(4)

通过对式(4)逐年回归求得系数λ1、λ2、λ3、λ4,并将其带入(3)中即可求得稳健性指标β3。

(三)应计-现金流计量法

2005年,Ball和Shivakumar提出了用应计-现金流方法来衡量会计稳健性。他们使用经营活动中的正现金流量代表“好消息”,负现金流量代表“坏消息”, 其核心思想为,企业现金流序列相关,通过判断应计来计算公司层面的会计稳健性[4]。具体模型如下:

ACCi,t=β0+β1DCFOi,t+β2CFOi,t+β3DCFOi,t*CFOi,t+εi,t

(5)

其中,ACCi,t表示i公司t期的总应计,等于(营业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期初总资产(为了控制规模效应);CFOi,t为i公司t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期初总资产(为了控制规模效应);DCFOi,t为哑变量,当CFOi,t<0时取值为1,否则为0。β0表示常数项,β1表示哑变量前的系数,β2表示正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应计项目之间的关系,(β2+β3)表示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应计项目之间的关系,εi,t表示残差项,其中β2<0,(β2+β3)<0。如果会计稳健性存在,则β3>0。

综上所述,Basu模型是会计稳健性度量的经典模型,稳健性得分模型和应计-现金流模型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还有其他模型,本文只对主流的模型作了简单介绍。Basu模型和C-Score模型都是基于资本市场的数据,对市场的有效性有较高的依赖,而有些国家的资本市场可能并未达到要求,在这些国家使用这两个模型来检验稳健性的存在,其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应计-现金流模型放松了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依赖,同时也突破了样本量的限制,并且适用于非上市公司,因此应计-现金流模型也成为衡量会计稳健性的经典方法之一。张兆国等研究发现,Basu模型和应计-现金流模型显著负相关,可以同时加以采用,并且在所有的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中,这两种方法的可靠性较高,具有比较优势[10]。上述各个模型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学者并未建立适合我国的会计稳健性计量模型,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直接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检验。国外资本市场有效性、制度环境和投资者保护程度和我国存在很大的差异,上述模型是否适合我国资本市场,学界观点存在很大争议。未来可以探索基于我国特殊制度背景和特殊的资本市场有效性下会计稳健性的计量模型,以更好地推动我国会计稳健性研究的深入发展。

四、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

对财务报表中的会计要素在确认与计量的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稳健性原则,即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国内外学者都相继作了一定的研究。

对于会计稳健性是否存在,国外研究起步较早。Devine、Sterling和Staubus从规范的角度,证实了企业的会计报告中稳健性的普遍存在[11-13]。Basu通过量化会计稳健性,利用盈余-报酬方向回归模型,首次从实证的角度发现,美国公司普遍存在会计稳健性[1]。Holthausen利用Basu创建的盈余-报酬反向回归模型衡量稳健性,验证了在准则出现前,稳健性就已普遍存在[14]。上述学者的研究均证明,公司中普遍存在着会计稳健性。对于会计稳健性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是否普遍存在,学者间的争议较大。Ball等选择1992-1998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两种制度下的盈余均不具备稳健性,但对于为什么会这样并没有给出证据[15]。李增泉、卢文彬利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1995-200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Basu模型首次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存在稳健性[16]。此后,国内学者针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相继展开。对于稳健性的研究更多的聚集于其影响因素上,如内部控制质量[17]、审计师变更[18]、注册会计师个人特征[19]、机构投资者[20]、管理层判断[21]、企业的战略类型[22]、宏观货币政策[23]、审计师经历与旋转门现象[24]等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稳健性存在的基础之上,也证明了会计稳健性的普遍存在。

综上所述,纵观国内外学者关于会计稳健性存在性的研究,其结果均表明: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普遍存在。此外,在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稳健性成为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手段,未能真正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水平。以上这些可能是未来研究会计稳健性存在性问题的研究方向。

五、结论与启示

国外对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起步较早,我国学者从21世纪初才开始逐渐关注,距今不到20年时间,因此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可探讨空间。通过前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于会计稳健性的定义与分类、计量模型都是在舶来基础上的直接应用,缺乏对基于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稳健性定义与计量模型的构建。对于稳健性的定义,国外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即对于收益和损失确认的非对称性,但是缺乏相关经济理论的支撑。我国对于稳健性的定义更多见于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但缺乏对本土环境下稳健性定义的构建。对于会计稳健性在财务报告中的存在性问题研究,在Basu设计出盈余-报酬反向回归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的实证检验,研究结论基本一致,都认为稳健性普遍存在。

今后我国学者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有以下两方面的启示:

(1)对于稳健性的定义,应该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研究其与国外稳健性定义的差异以及如何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变迁是否会对稳健性产生影响及影响程度有多大;在强调稳健性原则的同时,如何权衡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及最终的会计目标。

(2)对于稳健性的计量,自从Basu对其量化以来,国外学者不断作了修正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检验,而我国学者并没有结合我国特殊的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有效性构建适合于我国的计量模型。在舶来的基础上,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直接进行检验,由于国外资本市场有效性、制度环境和投资者保护程度和我国存在很大的差异,其结果是否可信值得做进一步的检验。对此,我国学者应该基于我国特有的资本市场有效性,构建一套适合于我国本土的会计稳健性计量模型。

[1] BASU S.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1):3-37.

[2] BLISS J H.Management through accounts[M].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1924:221.

[3] WATTS R L, ZIMMERMAN J L.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M].1st ed.Eaglewood Cliffs,N J:Prentice-Hall,1986:24.

[4] BALL R, SHIVAKUMAR L.Earnings quality in UK private firms: comparative loss recognition timelines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39(1):83-128.

[5]GIVOLY D, HAYN C.The changing time-series properties of earnings, cash flows and accruals: has financial reporting become more conservativ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9(3):287-320.

[6] BEAVER W H, RYAN S G.Conditional and unconditional conservatism: concepts and modeling[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5,10(2): 269-309.

[7] DIRTRICH R, MULLER K, RIEDL E.Asymmetric time-less test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7,12(1):95-124.

[8] PATATOUKAS P N, THOMAS J K.More evidence of bias in the differential timeliness measure of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5):1765-1793.

[9] KHAN M, WATTS R L.Estimation and empirical properties of a firm-year measur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48(2-3):132-150.

[10] 张兆国,刘永丽,李庚秦.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基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2(2):37-41,96.

[11] DEVINE C T.The rule of conservatism reexamined[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3,1(2):127-138.

[12] STERLING R R.Conservatism: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valuation in traditional accounting [J].Abacus, 1967,3(2):109-132.

[13] STAUBUS G J.An induced theory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5,60 (1): 53-75.

[14] HOLTHAUSEN R W,WATTS R L.The relevance of value-relevance literature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31(1-3): 3-75.

[15] BALL R, ROBIN A, Wu J.Incentives versus standards: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income in four east Asian countr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3, 36(1-3): 235-270.

[16] 李增泉,卢文彬.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2):19-27.

[17] 王宗润,陈艳,周艳菊.基于熵模型的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稳健性研究——来自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55-63.

[18] 张建勇.审计师变更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14(5):94-100.

[19] 罗春华,唐建新,王宇生.注册会计师个人特征与会计信息稳健性研究[J].审计研究,2014(1):71-78.

[20] 陈爱华.异质性、机构投资者与会计稳健性[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29(6):75-82.

[21] 周玮,吴联生.管理层判断对会计稳健性的替代效应[J].会计研究,2015(5):3-12,94.

[22] 刘行.企业的战略类型会影响盈余特征吗——会计稳健性视角的考察[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4):111-121.

[23] 刘胜强,常武斌.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企业R&D投资——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7):119-124.

[24] 邓川,高雅琴,杨文莺.CFO审计师经历、旋转门现象与会计稳健性[J].财经论丛,2017(3):71-80.

[责任编辑、校对:李琳]

AccountingConservatismResearchReview

LIXiao-dong

(School of Accountancy,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anzhou 730020, China)

Protecting investors′ interests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 but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e capital market has seriously hindered the return of investors′ investment.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which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side and outside a company, restrain the opportunistic behavior of management and protect interests of investors. This paper reviews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akes a brief comment on the research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existence in the expectation of clarifying the possible direction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research under the special system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measure; existence

2017-06-05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5B-062);甘肃省审计厅重点科研课题(SJ175002)

李晓冬(1990-),男,山西介休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F233;F275

:A

:1008-9233(2017)04-0015-05

猜你喜欢

稳健性坏消息盈余
不算坏消息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不确定性、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
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探析
坏消息,好消息
坏消息,好消息
好消息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