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与实践

2017-12-29张露萍单江涛

卷宗 2017年35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研究

张露萍+单江涛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如何积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党建工作平台、丰富党建内容和形式,抢占网络的“话语权”,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为桂林理工大学2015年辅导员专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UT15FC20)。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把握机遇,才能真正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1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给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快速发展和普及给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影响,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挑战。

1.1 信息传播难以管控,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大

互联网的信息来源与传播都具有不可控性,因此造成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同时,大学生普遍思维敏锐,好奇心强,但政治敏锐性和辨别能力不强,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对我國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判断,若不及时有效教育引导,就可能会导致党性丧失,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改变,影响到他们对党和国家的认同。

1.2 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对理论知识体系构建不利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突出特点就是内容短、更新快、便利迅捷,大学生们获取的信息多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有时甚至是矛盾和分裂的,造成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种阅读方式在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进行党员培训、党的理论宣传教育时,易造成学生对理论和知识的理解难成体系、难以深入。

1.3 多元化的呈现形式,易造成党建工作重形式轻内容

互联网以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的特点,但是任何时候,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有些党建工作者在利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形式的新颖别致当成建设的重点,造成各种炫目的形式都用了,要表达的内容却被弱化了,造成党建的长效机制被忽略了的现象。

1.4 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对学生党建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中,具备了多年党建经验的工作者往往不够熟悉互联网技术,而年轻的党建工作者虽能熟练运用,但又缺乏党建经验,个人辨别力和政治洞察力不足,对于“互联网+”党建平台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2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机遇

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具有信息更新的即时性、内容篇幅的“袖珍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传播介质的多样性、传播效果的扩散性和传播模式的独特性等特征,充分迎合了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获取信息“短、平、快”的特点,它的发展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2.1 有利于调动学生党员的主体性,提高政治参与热情

高校党建工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主客体之间真实的交流,使传统高校党建垂直式党员管理和教育的模式转变为一种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弱化传统模式下学生党员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淡化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身份的界限,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使党员民主权利,保障他们的话语权。

2.2 有利于整合高校学生党建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互联网信息量大,资源丰富多样,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掘和整合最新的理论成果和丰富的现实材料,搜集和整理到鲜活的典型案例和有代表性的事例、人物,掌握其来龙去脉。对于内容的呈现也可以更加多元化,将内容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生动活泼、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更容易达成党员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预期目标。

2.3 有利于丰富高校学生党建方式方法,改善育人质量

互联网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受制于时间、场所、人员等限制的问题,党建工作者可以通过制作党员培训网站、创建党建微平台、党建 QQ 群、党建“互联网+”论坛等多样化的形式,将丰富多彩的党员培训资料上传、共享,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学习、交流。互联网发布信息的即时性还能够确保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重大新闻、突发事件以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等及时传播给广大学生党员,使他们迅速便捷地学习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理论知识,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提高了党组织的运行效率,也提高了党员培训质量。

3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互联网提高党建工作效率,畅通党内信息互通渠道,促进党内基层民主,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和覆盖面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当认清形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3.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互联网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

高校党建工作者要客观、全面看待互联网对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善运用,顺势而为。要使“互联网+”模式与传统党建模式形成有效配合和良性互动,从而不断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发挥其政治先锋作用,保障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扩大高校党内基层民主。

3.2 探索建立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大学生党建立体平台

高校党建工作者一方面要建设党建互联网平台,将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党建教育知识和党务资料等内容及时宣传,主动掌握网络的话语权,努力形成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强化党组织在互联网上的喉舌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组织形式的突破,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网上党校、网上党支部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对学生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化。

3.3 打造适应互利网时代要求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

当前高校中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队伍主要由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辅导员以及部分政治理论课教师具体在做,这支队伍大部分非专业计算机专业出身,灵活运用网络开展党建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当前对这支队伍要求不但要对互联网具有较强的应用和掌控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熟悉学校、院系的工作情况,了解和关心学生,因此高校要在加强这支队伍建设上下足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互联网+””环境下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运菊.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党的思想建设工作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2]徐曼丽,袁飞.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知识经济,2015,8(1):141~142

作者简介

张露萍(1987-),女,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生,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