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ICU中PICC再次置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2017-12-28徐展刘丹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针眼输液导管

徐展 刘丹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再次置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5例新生儿发生PICC再次置管的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护理策略。结果:导致NICU中PICC次再置管原因依次为疑似感染、导管堵塞、肢体肿胀、意外拔管及导管断裂。结论:感染和导管堵塞是导致NICU中PICC再次置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再次置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危重新生儿建立了一条可靠地静脉通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其并发症少,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和家属接受,但因各种因素导致次再置管,给患儿造成痛苦和经济负担。我科2012年2月-2015年8月行PICC置管589例,发生次再置管25例,现就次再置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5年8月我院NICU行PICC置管的589例危重新生儿中发生再次置管25例。入院时体重0.70k~91.41kg;出生时胎龄26+1周~30周;首次置管日龄出生后3d~7d,留置时间3d~67d;再次置管日龄出生后15d~106d,留置时间4~49d。

1.2方法

材料均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rPICC导管包。穿刺部位依次为贵要静脉、腋静脉、肘正中静脉、肘部头静脉、颞浅静脉、胭窝大隐静脉。拔管指征:停止静脉输液;肢体肿胀;堵塞后无法再通;临床怀疑感染经加强抗生素治疗后无好转.导管滑出。

操作步骤:固定患儿导管侧肢体,揭去敷料,消毒针眼周围皮肤3次,轻轻拉出导管,用无菌钳夹住导管头部,防止污染,用无菌剪剪取2~3cm,置于BD导管培养管中送细菌培养,用红霉素软膏按压针眼处并覆盖3M透明敷贴,24h后取下。双人检查导管完整性,测量拔出导管的长度和插管时长度比较并做好记录。

2结果

25例发生次再置管的主要原因为疑似感染、导管堵塞、肢体肿胀、针眼处渗液、意外拔管、导管断裂、停止输液后需再次静脉药物治疗等。见表1。

3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3.1疑似感染

3.1.1原因分析

本文病例中9例因感染可疑而拔管,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体温不稳定,喂养不耐受,频发呼吸暂停,c反应蛋白增高,其中2例血培养阳性,导管留置13~46d,导管末端培养阴性。可能与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洗手不规范等有关,加之患儿免疫力低下等。

3.1.2护理对策

(1)避免紧急插管,确定穿刺部位无感染灶;穿刺前应彻底消毒穿刺部位及整个手臂;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送管时边送边剥开塑料保护套:穿刺后局部的血迹用生理盐水洗干净。并用PVP碘消毒:连接输液环路或推注药物时均应严格无菌操作;(2)置管后次日更换敷料,以后每周定期更换3M透明敷贴1次,若敷贴有污染、潮湿、卷边、松动及时更换。更换敷贴后注明更换日期,测量双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作比较。(3)输液延伸管每日更换,肝素帽每周更换2次,如有血液污染及时更换。(4)拔管后严密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针眼处涂红霉素软膏,并贴好敷料,留置时间在24h以上。

3.2导管堵塞

3.2.1原因分析

本文病例中共发生导管堵塞5例,表现为抽不到回血,正压冲管有阻力,经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处理无效后拔管。分析原因主要有输液中断、未正压封管、输注高浓度液体或长时间输注脂肪乳剂、药物的配伍禁忌产生沉淀、护理不当如冲封管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如使用高频通气、患儿哭闹烦躁时会引起导管回血未及时处理而造成导管堵塞。

3.2.2护理对策

(1)及时更换液体,保证输液的连续性,用输液泵持续输液,应按压快进键数秒钟并确定液体己匀速进入,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处理;(2)给予脉冲式的导管冲洗和正压封管方法,避免回血;(3)长时间输注脂肪乳剂者,每隔4h用生理盐水2ml正压冲管1次,冲管时转动导管的外露部分,将沉积在导管下面的脂肪乳剂冲走;(4)推注不同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以防止因药物的配伍禁忌导致沉淀物堵塞管道;(5)当患儿哭闹、活动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安慰,见导管内有回血时应及时处理;(6)一旦导管堵塞不能强行推注液体,否则有导致栓塞或导管破裂的危险。如为血栓因素所致,可先用肝素液进行再通,如无法再通,可用0.5万U/mI单位尿激酶进行溶栓,最好在6h内处理,因为此时血栓形成时间尚短,对溶栓药物反应较敏感,一般能再通。

3.3穿刺侧肢体肿胀、针眼处渗液

3.3.1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是导管尖端异位,对于新生儿来说,导管尖端最好在上腔静脉,才能长时间保留,否则会引起导管滑出、肢体肿胀、针眼处漏液渗液等。

3.3.2护理对策

正确测量导管的长度,尽量避免在肘部头静脉或下肢静脉穿刺置管。PICC置管应由操作熟练有资质的护理人员操作,提高穿刺技术,穿刺时由助手固定患儿头部协助转向穿刺侧可阻止导管进入颈静脉,以便导管达理想位置。置管后加强患儿的管理,同时要求护士每班检查穿刺侧的上臂及肩胛处,头皮静脉置管時检查同侧颈部,下肢静脉穿刺时检查肢端的血液循环,以便及时发现肿胀情况。

3.4意外拔管

3.4.1原因分析

由于操作不当或敷料松开后未及时更换,导致导管滑出。

3.4.2护理对策

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开展的新技术及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敷料更换的示范操作,加强责任心教育,定期检查敷料状况,除每周1次定期敷料更换外,平时敷料有污染或松动应及时更换。

3.5导管断裂

3.5.1原因分析

本文病例仅1例发生导管断裂,原因是不适当的导管固定,导管受到牵拉,而致管壁变薄,再次推注药物时,导管发生断裂,由于是导管外露部分断裂,未造成严重后果。

3.5.2护理对策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导管维护,外露导管弧形固定,并妥善固定圆盘,避免导管受到牵拉。推注药物遇有阻力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切忌强行推注,防止导管断裂。

4小结

PICC置管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的优点显而易见,解决了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短的问题,也减轻了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为治疗和能量供应提供了安全可靠地静脉通道,同时提高了护理的工作效率。正确的维护方法和成熟的PICC置管技术是减少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再次置管的重要措施。endprint

猜你喜欢

针眼输液导管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输液后 如何避免淤青
打针后如何避免皮下瘀青
树荫下的绣娘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
颈枕输液袋
打完针千万不要马上按摩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