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品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要“三动”

2017-12-28朱惠艳

考试周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三动思品课

朱惠艳

摘要:本文从精心创设活动主题、细心编排真实情境、耐心展开问题探究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人贵诚信》一课,探讨了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法运用时要做到“三动”,为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进行了一些初探。

关键词:思品课;主题情境探究;三动

所谓思品课主题式情境探究教学法是指思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某一主题,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怎样使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法在思品课上发挥效用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动”。

一、 精心创设活动主题——让学生“心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愿学、乐学、爱学,那么这样的课堂定然是有效的。但思品课中包含着较多的观点、理论和原理,相对枯燥的内容让学生望而生厌,怯而止步,课堂往往死板沉闷,没有生气和活力,而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法则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固有的问题。思品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题情境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心动”。如教学《人贵诚信》这一课题时,我就地取材,用教材第66页“实践”的相关内容为“原材料”,精心设计了《人生渡口》这一主题情境探究案例,以主人公年轻人的经历为线索贯穿整节课,通过年轻人的一系列境遇,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递了本课所要讲授的知识,特别是案例的导入,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主题情境1《艰难选择》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出发不久遇到了大风浪。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抛进了水里。思考:如果你是年轻人,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通过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法的导入,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而且从主题情境探究案例中抛出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思考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回答,答案并没有对错标准之分,让学生还没有开始上新课,就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心动”。

二、 细心编排真实情境——让学生“触动”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又勇于创新。

如果情境编排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觉得味同嚼蜡,兴趣锐减;如果情境编排天花乱坠,就会使学生觉得虛情假意,难以相信,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细心编排像故事连载一样的真实情境,逐步深入,这样才能触动学生去寻根问底,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掌握内容,最后峰回路转,点明情境案例的中心思想,引发学生的共鸣思考。如教学《人贵诚信》的主体知识时,笔者就结合实际事例,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曲折的情节:

主题情境2《一意孤行》年轻人抛弃诚信,不听老艄公勸告……

主题情境3《求职之路》年轻人到李嘉诚公司求职碰壁……

主题情境4《亲眼所见》年轻人所见社会现实

主题情境5《残酷现实》年轻人耳闻三鹿集团破产的新闻视频

主题情境6《幡然醒悟》年轻人开始反思自己一开始选择的对错……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发展,牢牢地勾住了学生的心灵,牵住了学生的情感,吊住了学生的胃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情境探究过程中所编排的材料大部分是真实的或是现实的反映,它们也许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也许学生在生活中触手可及,这样近距离的、真实的情境素材才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触动”,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 耐心展开问题探究——让学生“主动”

老师细心编排的主题情境,尽管借助生动、形象、具体、真实的案例,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但怎样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加思想品德课的道德感染力,真正达到思品课“教”和“育”的目的呢?适度的“留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留白”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在画的空白之处,我们可以展开无尽的遐想,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思想品德课堂也可以向艺术学习。巧妙运用留白,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感受、自我理解、自我放飞的时空。在教学《人贵诚信》的结尾处,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主题情境7《找回诚信》

年轻人真正领悟到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最后他想……实践:故事续编《人生渡口》大结局。

故事续编的探究式“留白”设计环节,既给《人生渡口》这一主题情境探究案例作了一个完美的结尾,又给学生留有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真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自行探究,去发现、去思索、去寻找老师想要教授给他们的知识或思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设计“太满”,看似“完美无缺”满满的一堂课,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势必会少,学生在学习中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

总之,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积极探索和实践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将思品课打造成学生愿学、乐学、会学的发源地,改变思品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打造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吴美燕.课堂情境的有效设置[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5):43-48.

[2]蔡雪静.用留白拓展思维[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2):53-54.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动思品课
以“三动”促“三强”研训模式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
湖北钟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动”模式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巧用“三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探究
“三动”,生成词语教学的精彩
催发智慧的英语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让英语课堂“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