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常态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17-12-28沈静��

考试周刊 2017年52期
关键词:非常态语文教学有效性

沈静��

摘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们探讨的话题,非常态下的语文教学更强调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教学过程开展顺序的梳理,讨论了课前认真备课、课上调动各种有效因素、课后及时反思这三个方面,以期对日后的教学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非常态;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它存在于我们口耳相传的交际中,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也存在于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卷中,培养着读者的情感、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学生如果能在语文课上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提升了语文素养、获得了情感熏陶,那么这样的课我们可以说是充实、有效的。

可是现实的课堂效果往往不都尽如人意。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思想不集中、思维不活跃、不愿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等现象。我校的学生大多为民工子女,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有所缺失、学习习惯不规范,因此课堂学习往往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妨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所以,研究非常态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我校显得十分必要。针对此种情况,我试谈以下几点浅陋的建议:

一、 课前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师能力素养的体现,课前的准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只有认真备课,我们的教学过程才能有据可依,做到有备无患。

备课分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对教材的把握主要体现在重点、难点的选择上。我们的学生基础较薄弱,所以需多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基础知识的累积,对于文中的重点、难点,更要层层铺垫,循循善诱。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先吃透教材,认真理解课文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找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我们才能游刃有余,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 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有效因素

(一)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转换,从过去的教学权威转变为引导者、推动者。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加以点拨,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

1. 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往往能激发思维的活跃程度,提高课堂的参与意识,从而产生愉快的身心体验,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学习。创设优美教学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运用优美的导语、借助多媒体、巧妙设问等等。在上《春》这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春的古诗,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感受春的气息、体会春意盎然的喜悦。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更好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当中。

2. 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

预设是教师对课堂的预先把握,生成是教师针对课堂反应所做的灵活处理。有条不紊的预设能让教师在课堂上胸有成竹,灵活的生成能让课堂呈现出更生动有趣的面貌,并增强与学生的有效性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倾听,捕捉学生迸发的思维火花,把学生的信息转化成有效的教学内容。在应对这些“可能”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丰富如何进行课堂反馈的经验。在讲解《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时,我提问这里运用了哪种写作方法,我的预设回答是比较,而学生回答的是对比。经过对原文的分析,我们探讨了比较和对比的区别,从而解决了疑难,化解了矛盾。

(二)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其有效方法,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大刺激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兴趣”。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首先在于所学知识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情感共鸣。这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教师良好的教学技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如分角色朗读、表演故事情节、开展知识竞赛等。

2.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三、 课后及时反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教师来说,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一部分,也是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教师首先要确立反思的意识,针对上课时学生的反应,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无有待改进的地方。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既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作业中得到反馈,也可以自我反思,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学反思贵在坚持和反思后的改进,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都能经过理论和实践的检验,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所提高。

总之,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调动各种有效因素。非常态下的语文教学,就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细心和关心,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我们在追求教学有效性的路途上共同探索,争取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冯晋红.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激发学习兴趣[J].读与写:上,下旬,2015(18).

[2] 曾国新.小议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苑教育,2010(16).

[3] 林茂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验“学、问、议、导”教学模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1).

[4] 袁维.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思考[J].科教文汇旬刊,2007(20).

[5] 程发兰.浅议新课程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J].考试周刊,2011(17).

[6] 陈祖霞.让四十五分钟更有效[J].学周刊A版,2011.

[7] 張笛.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6.

[8] 李秀捌.语文教师的引导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2005.

[9] 韩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文信息,2013.

猜你喜欢

非常态语文教学有效性
非常态之美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