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杨洁的敬业与艺德

2017-12-28韩浩月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影视圈杨洁西游记

韩浩月

著名导演杨洁女士因病去世的消息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一轮刷屏。

杨洁这一生和《西游记》绑在了一起。她的成就与她的伤心,她的骄傲与她的落寞,都是《西游记》带给她的。

少有人知道在《西游记》之外,杨洁还做了些什么。也少有人愿意相信,像她这么一位曾有着辉煌创作的著名导演,晚年会居住在郊区一栋普通的楼房里,冷清地度过。

用现在影视圈的标准看,她该好好地利用自己的身份,在《西游记》变成大IP(!"#$%&%()&*+,-./0!12!345)的这些年里,搞出大制作,赚大钱,如此才符合当下流行的“成功学”。可是她不会。

出生于她那个时代的老艺术家们都不擅长这个。他们只懂得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如何自得其乐地把作品拍完。在有些人分享利益时,他们主动或被动地选择退避三舍。

杨洁或许有过抱怨。

“演员在外面鲜花掌声,我一个人孤独”,“《西游记》是我心中永远的一个结、一个痛”。

在自传《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中,她透露了《西游记》拍摄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故事有正面的,彰显了艺术家们的敬业与艺德,也有一些直面了人性弱点的细节。

《西游记》是一部美好的作品,但因此而美化有关它的一切台前幕后,则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怀念杨洁,到底是在怀念什么?

网友们评价杨洁时,都在感谢她导演的《西游记》在童年时期陪伴了自己。

1986年,彩色电视机取代黑白电视机进入城乡,播放《西游记》的时候,它生动的情节、人物形象,无疑为孩子们打开了一道想象力的大门。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孩子喜欢《西游记》,可能是由于那时可以选择的娱乐内容和方式不多。但是现在,已经被重复播出3 000余遍的《西游记》对当下的孩子仍有吸引力。

究其原因,其中一定有着创作者的专注,有着传统却经典的表现形式,以及带有强烈精气神的刻画,它们与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相通的。

《西游记》创作者在艺术层面上的纯粹与坚持,使得它可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触动每一个敏感的心灵。因此,人们不会忘记它的创造者。

在文化影视行业领域,对杨洁的赞扬,多集中于那时的演职人员在薪水偏低的情况下,在各方条件都很简陋的前提下,是如何拍摄出這部经典之作的。

缺乏足够的经费、器材支持,吊威亚技术要到香港去学,对于画面特效制作更是一张白纸……把这些状况频繁写进各种纪念报道中,恐怕是出于对当下影视圈状况的主动对比意识。

影视行业确实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样貌了,价值体系与游戏规则也发生了巨变,在评价付出与回报时,有了新的商业逻辑。

无论怎么强调杨洁拍《西游记》时的外部环境,都没法改变现有影视业现状,人们喟叹的,多是表演行业敬业精神和艺德传承的消逝。

当下,在新媒体浪潮裹挟下,人们多少都面临着经典沉没、精品缺失所带来的焦虑与恐慌,杨洁去世所带来的话题,为这种焦虑与恐慌提供了一个释放点。我们怀念杨洁,其实也是在怀念她的时代,怀念她的敬业与艺德。

猜你喜欢

影视圈杨洁西游记
我的爷爷是村书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杨洁书法作品
只是赢了自己
短评
杨洁书法作品
山高人为峰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