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分析与教学

2017-12-28潘青峰

艺海 2017年11期
关键词:黄自音乐分析思乡

潘青峰

〔摘 要〕黄自先生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享有盛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位职业作曲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作曲人才,而且留下了不少音乐作品与音乐论著。在他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声乐作品,特别是艺术歌曲最能代表其作曲风格和成就。《思乡》便是其中一首,它很好地表现了黄自先生的创作个性和风格。

〔关键词〕黄自 《思乡》 音乐分析 分析与教学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

黄自(Huangzi 1904-1938)字今吾。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我国近代以来第一位职业作曲家。1938年5月9日病逝于上海,年仅34岁。黄自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唱歌。1921年开始学钢琴,次年开始学和声学,1924年公费赴美到奥柏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获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奥柏林音乐学院专攻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音乐学校继续学作曲。1929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这是中国第一部交响乐作品,也是美国交响乐队演出的第一部中国作品。同年回国任教沪江大学音乐系,应上海音专校长萧友梅博士之聘请,1930年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是我国最早全面系统传授专业作曲技术理论的音乐教育家,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被誉为“中国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导师”。他是第一个系统、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技术理论,并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抱负的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创作,题材、体裁比较广泛,作品的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线条清晰,结构工整严谨,层次分明,并在创作中对音乐旋律与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他的艺术歌曲风格雅致、技法精湛、结构层次分明,无论是选用近代诗词所创作的艺术歌曲,还是选用古典诗词所谱写的艺术歌曲,他都力图使音乐的旋律、节奏与诗词的声调、韵律紧密结合。他还特别注重钢琴伴奏的衬托作用,使钢琴伴奏成为艺术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的作品钢琴伴奏部分可以离开人声歌唱声部而成为钢琴独奏曲,表现出黄自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创作技巧。黄自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写作了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最重要而且数量最多的是声乐作品。

二、作品简介???

这首歌曲创作于1932年,这个时期的旧中国政治黑暗,现实腐败,外族入侵、国土沦丧。这首歌曲,在浅吟低唱中流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乡怀旧之情。歌词里的杨柳不仅是春天的景物描写,还象征着离情别意。中国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习,人们见了杨柳自然想起离别,想起故乡,然后又听到墙外鹃啼而更加触景生情,杜鹃的叫声好像在劝游子还乡。此处的家乡可以理解为出生之地,但它一旦渗入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就不仅仅是作为“故乡”的象征,而更明确地指向一种精神归宿,即“心灵的故乡”。心灵的飘泊无依、精神上的孤独和焦虑感在黄自的艺术歌曲中表现出对精神家园的执著追寻。这首歌曲融入了中国儒家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并没有一味地沉溺于低沉、惆怅的情绪,而是强调情感的节制与和谐以及道家的“自然”“虚静”,追求一种自由、超脱、闲适的人生和艺术境界,并且表现出了一种对自然美的关注与推崇,这种重视人与自然契合的思想,既有西方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子,更有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意味。

三、音乐分析

(1)曲式结构:

音乐作品总是以句、段、部的法则构成,分析的关键,是能正确判断句、段、部的位置和性质,才可能归纳出合乎逻辑且又正确的曲式结构结论。

(2)作品教学分析

此曲为并列单二部曲式,列单二部曲式:两个相当于单一部曲式的音乐段落并列组合,即形成并列单二部曲式。构成的基本条件是,两段音乐必须由两个相当于单一部曲式的段落构成,两段音乐必须能体现出并列原则。描写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曲为bE大调。

1 、前奏為:bE大调,3小节,4/4拍子,乐曲开始在钢琴弱力度的铺垫下,伴奏旋律展开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早春画卷。

2、A部分为,是对春光的描绘,由a、b两个乐句组成,两句为对比关系,4+4的结构为方整性乐段。第一句终止在bE大调的下属和弦上,第二句终止在主和弦上,为收拢性终止乐段。上句材料由分裂到综合,下句仍然沿用了前面富有特点的节奏和旋律走向,不过音区更高并形成小高潮。伴奏旋律第一句的#F、G、bB三个音,在声乐旋律的第一句再现,接下来的 “清明才”“独自个”也采取了与第一句“柳丝”一样的节奏型,使人觉得规整,情绪平静。为听者描述了游子独坐窗边,黯然无语,平静却又稍显忧郁的画面。通过“更那堪”三个字的渐强将情绪推至本曲的第一个高潮,F上的“墙”字在瞬间冲破了之前情绪上的压制,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冲劲,很是形象。之后的“不如归去”四个字在演唱时一般都做渐慢处理,以表达游子强烈思乡之情。

3、间奏4小节,起转调过渡的作用,引用了前奏的三个音,模仿杜鹃的啼鸣,是第二部分在十分激动的情感中开始。

4、B部分转调g小调,采用新材料,列单二部曲式中段:开始只能用并列材料(全新材料),令人清晰地感觉到音乐由此开始了新的阶段,可谓黑白分明。由c、d两个乐句组成,两句为对比关系,5+4的结构为非方整性乐段。与A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情绪上的第一次变化由作品14小节的后半部开始展开。情绪激动,调式、调性、和声向g小调转调,伴奏织体加厚,带给人一种紧张、烦乱甚至是慌忙的气氛。同音重复的旋律略带宣叙调的特点,反向进行形成渐强的效果,钢琴左手进行的半音下行,配合右手高音的半音上行,逐渐拉开了音域幅度,再通过一气呵成的渐强,将这种急切的情绪推至全曲的第二个高潮:G音的“问”。B部20小节起再现了A部的伴奏织体,使音乐回到A部情绪中,调式调性也转回bE大调(在并列单二部曲式的中段的前半部分或第一句常常出现某种不稳定性,后半部分或第二句仍要体现“合”的功能,如调性、和声、织体、节奏以及旋律片段的再现等等),造成乐曲整体统一的因素。统一:并列单二部曲式,在突出并列的同时,随时兼顾乐曲的统一。因为并列单二部曲式的原意就是从两个不同侧面去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如果不注意两个音乐段落间的内在统一关系,就有可能将乐曲写散,甚至变成互不相干的两首独立乐曲。

5、尾声3小节,与B部分d句叠入一小节,低音在主持续音上结束,终止在主调主和弦的主音位置,完满结束全曲。

《思乡》全曲有情有景,既有对早春风景的白描,又有作者内心复杂情绪的丰富变化。

参考文献:

[1] 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3.

[2] 范乃信.《曲式精要》[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3.

本文系湘南学院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作品分析与演唱、演奏音乐作品的关联性研究》资助,湘教通[2016]395号,序号:16C1513

猜你喜欢

黄自音乐分析思乡
今夜思乡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思乡与蛋白酶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