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戏剧教学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2017-12-28吴丹

艺海 2017年11期
关键词:戏剧儿童艺术

吴丹

〔摘 要〕戏剧教育可以提供良好的情绪状态、精神状态和生命状态,这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儿童戏剧教 戏剧教育方案

据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性格塑造、思维发展、人格建立的黄金时期是从幼儿到少年阶段,在这一时期,人的思维、行为、认知、语言表达、组织、沟通等各方面能力及修养将逐渐养成、定型。德国少儿教育研究成果表明,戏剧教育可以提供良好的情绪状态、精神状态和生命状态,这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戏剧教育能更有效地开发孩子思维,提高行为与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特征,并提升小学生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效率。“发展少儿艺术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部的重点关注项目。教育部根据《201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纲要办发〔2014〕2号)文件精神,在2014年全面推行了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在全国各地形成重视少儿能力提升和艺术素质培养的新局面。这对于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戏剧教育作为可跨科统整的教学法,成为省内中小学校内教育的辅助与补充形式,优化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目前,江苏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虽快,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独立的音乐课、美术课缺乏以及其与语文课、英语课、思想品德等课程之间的关联,学生容易产生偏科或轻视艺术课程的情况。而课外培训机构对于音乐、美术类单一的技能教学,尚不能很好开发孩子的表演天赋和语言表达能力,即在公共环境下的自信和得体应对。儿童戏剧表演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进入我国时间不长,普及度并不高,但它恰恰是将小学各门课程打通及连接的桥梁;若将戏剧表演的教学方法用于小学学校教育體系,可通过戏剧表演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真正做到自主、自觉、自愿地学习。

最早提出将戏剧作为教育手段,并应用于学校教育体系的是法国18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大师卢梭,他提到“由实做中学习”和“由戏剧实做来学习”两个概念,将成人与儿童的戏剧教育作了明显的区隔,开启了学校戏剧教育之门。

美国因为受到教育大师杜威的教育思想影响,1930年小学教师温妮弗莱德·瓦特出版了《创作性戏剧技巧》,成为美国的戏剧基础教材。小学教师多用她的“说故事”“儿童创作性戏剧扮演”与“儿童剧场”等戏剧教学法作为学校课程教学。

英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就提出了“儿童戏剧是一种属于儿童独有特殊的剧场与表演艺术形式”,并于60年代将戏剧教育纳入特别教学法案。

德国少儿教育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即开设了“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开发少儿潜能”的研究课题,研究组分布在德语国家高校的儿童教育、艺术教育等学院。笔者在留学期间曾参与过该项目的研究,对“如何最有效的用艺术方式开发少儿思维,最大程度地开发少儿潜能”这个课题做过深入研究,掌握了一定的科研资料与实验成果资料。2006年德国斯图加特路德维希堡儿童教育研究所的项目和2010年瑞士琉森州的潜能开发学校所做的项目,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将音乐、美学、戏剧、文学、大众媒介等作为儿童潜能开发的主干课程。

儿童戏剧教育是应用戏剧的一个分支,但是进入到中国的时间较晚,而且没有形成与小学校内教育有效配合的教学方案和体系,这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儿童教育戏剧的师资是学校开展戏剧活动的困难之一。北京市某校初中部老师就表示,戏剧教师不好招,“国外的老师讲英语孩子们听不懂,中国文化也不好渗透。国内学戏剧的大学生更愿意做表演,而不是做教育。”此外,学校与家长“成绩第一”的教育理念也是发展儿童戏剧教育的阻力之一。有些学校认为学业是最重要的,文化课的学习和考试是首位的,戏剧教育可有可无,是一种点缀。

儿童戏剧专家李婴宁认为:目前关于儿童戏剧有两个误区,一个是过分强调教育戏剧的教育性,而忽视它的戏剧性。第二个误区就是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戏剧没用,耽误学习。还有的把教育戏剧认为是学习表演能力。现在儿童戏剧发展面临的一大困难就是教师,教育戏剧开展得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育戏剧的教师既要懂教育,又要有编导、心理学、主持等方面的知识,一般的教师难以胜任。2005年上海戏剧学院开始招收戏剧教育专业本科生,尝试培养教育戏剧的专业人才,但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多并没有从事相关的教育工作。

1995年,上海话剧团编剧李婴宁老师和香港、台湾等地教师参加了国际教育戏剧联盟会议,之后李婴宁老师出国学习并开始着力“教育戏剧”在中国的引入和推广,引进国外专家讲学、交流和实践。

2001年,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将戏剧列入艺术综合课程的几大门类之中,并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日益走向综合,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叉融合,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艺术课堂。”

2007年7月,大陆数十名教育戏剧、民众戏剧活动参与者和研究者出席《国际教育戏剧联盟第六次会议》,开始在“教育戏剧”领域发出中国的声音。

2009年,王永阳教授将教育戏剧运用在国际汉语教学领域,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汉语教学期刊《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二期。

目前,江苏省内的部分中小学已经意识到戏剧教育的重要性。较好的研究方法是由教育者结合省内小学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比对国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内容,进行本土化教学方案设计,配合不同艺术基础及不同性格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需求,构建普适性强且具有针对性的小学戏剧教育体系。

少儿戏剧教育的主旨是:让儿童从生动有趣的戏剧表演入手,通过综合的艺术学习、互动合作、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充分开发孩子的辨识、表达、理解、模仿能力,开拓知识面,拓展创意思维,增强自信心与求知探索动力,促进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和健康稳定的情绪。教育者可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经验,研发出适配少儿素质发展要求的系列中小学生戏剧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目前,江苏省内大多数中小学艺术课堂依旧是传统的音乐课和美术课。如何将综合化、多门类艺术课程与小学语文、英语、思想品德等课程打通,结合成为一个有机体;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少儿在课堂内外及社会化教育中获益,是教育者需要探讨的问题。其次,高校研究与小学课程结合,将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科研和教学产品的开发,高品质的研究成果、教学实践,介入教育产业,摸索出适合国内儿童发展情况的教学法,是目前的教育工作者应投入的工作;对于省内中小学融入戏剧教学法的课堂教育、课外教育的设计和运作方案,也是目前江苏省内的戏剧教育者正在进行的工作。

笔者在德国留学期间,深入学习和探讨了德国青少年潜能开发与艺术教育的现状;并深入小学、幼儿园中进行了大量实践性课程,获得了如下经验:

1、以德国、瑞士为主的欧洲发达国家,已将艺术教育视为青少年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分支与环节。德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亨策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音乐节上曾发起过对于德国儿童音乐教育的研讨会,他认为:音乐的本质是人性化的,音乐不仅应该成为人身体各个官能的协调活动,而且音乐创作也是可被教授的。

2、音乐教育及儿童教育的基础是美育。如何使儿童在教育中不受束缚的感受美,学会通过一定符号与方法表现美,是现代儿童潜能开发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3、如何通过非框架式的教学方式,让儿童以最自然直接的方法接受艺术,激发其脑海中对于美好事物的创造激情,这是现代儿童音乐教育的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

目前,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教育者接受并认同上述观点,并已将这些理论基础付诸教学实践。戏剧教育者应注意对教育市场的调查,目标能做到有的放矢,紧密关注7至15岁少年儿童的需求,创新性的设计集音乐、美术、舞台表演、创造性思维于一体的戏剧教育课程;并搭建集校内、校外、社会化教育三位一体的戏剧教育体系框架;更好的开发孩子艺术潜能,训练其思维创造、行为语言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戏剧理论与发展》 张晓华 心理出版社 2010年9月版

[2]《创作性儿童戏剧入门》 林玫君 心理出版社 2015年1月版

[3]《开始玩戏剧》 陈韵文 张鐙尹 心理出版社 2014年9月版

[4]《Drama with Children》 Sarah Phillip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Spring ins Spiel》 Manuela Widmer Fidula-Verlag 2004

年度江苏高校哲學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Kindertheater”德国儿童戏剧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江苏省小学戏剧教育方案探索 ,项目编号:2016SJD880050

猜你喜欢

戏剧儿童艺术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纸的艺术
戏剧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