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超对直肠癌术后间歇充气加压下肢深静脉血流的判断价值

2017-12-28刘吉凤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间歇充气直肠癌

刘吉凤

彩超对直肠癌术后间歇充气加压下肢深静脉血流的判断价值

刘吉凤

彩超;直肠癌术后;间歇充气加压;下肢深静脉血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术后极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外科手术特别是盆腹部手术以及恶性肿瘤手术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高危因素,其发生机制为血流缓慢、血管壁受损以及高凝状态[1-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无创、直观、安全、实时且准确地对血管和血管内血流情况进行检查,已成为无创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超对直肠癌术后间歇充气加压下肢深静脉血流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2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51~73岁,平均(60.24±10.15)岁;中低位直肠癌21例,高位直肠癌10例;开腹手术17例,腹腔镜手术14例;术前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15例,Ⅲ期9例;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者13例,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者18例。对照组31例,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51~75岁,平均(60.73±10.24)岁;中低位直肠癌20例,高位直肠癌11例;开腹手术16例,腹腔镜手术15例;术前临床分期Ⅰ期8例,Ⅱ期14例,Ⅲ期9例;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者14例,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者17例。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后处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处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美国泰科医疗的间歇充气加压治疗仪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治疗,于患者术后4 h进行治疗,每次治疗1 h,每天2次,共治疗3 d。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4、7 d使用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2组患者双侧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胫后静脉的管腔内回声以及管径进行观察,并且检测血流速度,计算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速度,观察下肢有无形成深静脉血栓,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手术前后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胫后静脉血流量对比

观察组术后1、4、7 d双侧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胫后静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手术前后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胫后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对比

观察组术后1、4、7 d双侧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胫后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3.23%),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19.35%)。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26,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高蛋白、高脂肪以及低纤维素的饮食导致直肠癌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而直肠癌根治术由于需要在截石位下进行手术且手术时间较长,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导致或进一步发展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以及急性肺栓塞,如果患者出现肺栓塞,其死亡率可高达25%[4-5]。因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及早的预防至关重要。术后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机体内凝血功能的改变、围手术期制动和静脉血管受损等,而且恶性肿瘤和高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高危因素[6-8]。

目前临床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主要包括间歇式充气加压、针对高危患者采取抗凝治疗以及医用加压弹力袜等[9-11]。抗凝治疗虽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仍具有造成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对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并不适合,而如果出现术后严重出血,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临床上关于抗凝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剂量以及给药时间等方面尚未明确[12]。间歇充气加压治疗仪可以对患者的肢体先进行反复的加压然后再进行卸压,通过运用生物学效应和机械效应达到有效预防血栓形成的功能。间歇充气加压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还可以清除炎性致痛物质以及局部代谢产物,预防凝血因子发生聚集和粘附于血管内膜,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但可以对下肢深静脉的解剖结构、血管内有无发生血栓和血栓的大小、位置、栓塞程度、累及范围于手否有侧支循环形成等情况进行较为清晰的显示,并且还可以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进行充分的反映,并具有较高的重复性,而通过观察血栓的演变情况,可以为临床及时开展治疗和准确评估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1 d、4 d、7 d双侧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胫后静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4 d、7 d双侧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胫后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23%(1/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5%(6/31) (P<0.05)。提示间歇充气加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术后处理干预,能明显促进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液发生回流,改善血液循环情况,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有效降低直肠癌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表1 2组手术前后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胫后静脉血流量对比

注:*为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2组手术前后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胫后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对比

注:*为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综上所述,彩超能有效地检测出间歇充气加压对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的影响,且彩超所检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为临床评价直肠癌术后间歇充气加压的治疗效果提供更为直观和可靠的参考依据。

[1] Gornik HL,Sharma AM.Duplex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lower-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J〕.Circulation,2014,129(8):917-921.

[2] 张希全,崔佳佳,王义平,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腔内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6):785-790.

[3] 高 磊,张彤迪,刘 昕,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7):860-860.

[4] Alhameed F,Aldorzi HM,Shamy A,et al.The Saud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first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J〕.Ann Thorac Med,2015,10(1):3-15.

[5] Adhikari S,Zeger W,Thom C,et al.Isol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implications for 2-Point compression ultrasonography of the lower extremity〔J〕.Ann Emerg Med,2014,66(3):262-266.

[6] 温德惠,柳成良,王义成,等.外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9):2080-2082.

[7] Sadaghianloo N,Dardik A.The efficacy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J〕.Ann Emerg Med,2016,4(2):248-256.

[8] 易淑明,陈 烨,郑晓妮,等.1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获得性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9):149-152.

[9] 张希全,王义平,朱 亮,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的中远期疗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4):265-268.

[10] 张 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适应证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4):244-245.

[11] 王深明,武日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指南与实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2):1264-1266.

[12] 常 征,王小平.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J〕.中医学报,2014,29(5):743-745.

222023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10.3969/j.issn.1001-5930.2017.11.052

R735.3+7

B

1001-5930(2017)11-1911-02

2017-05-09

2017-08-29)

(编辑:甘艳)

猜你喜欢

间歇充气直肠癌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让充气城堡不再“弱不禁风”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国内外非充气轮胎的最新研究进展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