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鄂北工程建设管理中践行创新绿色发展理念

2017-12-28李庆国

中国水利 2017年22期
关键词:工程施工

李庆国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筹),430071,武汉)

在鄂北工程建设管理中践行创新绿色发展理念

李庆国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筹),430071,武汉)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绿色发展;建设管理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 “鄂北工程”)是国务院重点推进、优先实施的172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入选“2015 年全国有影响的十大水利工程”,被评为“湖北省经济十件大事”之一。鄂北工程从2012年7月提出构想到2015年10月全线开工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都始终坚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永久、生态、高效、廉洁”的建设理念,做到以创新引领工程建设,以绿色作为工程主线,真正把鄂北工程建成“一流示范工程”和“绿色生命工程”,建成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优质精品工程、德政民心工程。

一、用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统领工程建设

就鄂北工程而言,新发展理念一直是工程建设管理的行动指南,尤其是“创新和绿色”理念被放在突出位置,已在鄂北工程落地生根。

鄂北地区的襄州、枣阳、随县是国家重点产粮县(区),曾都、广水和大悟是湖北省重点产粮县(区)。同时,该区域的枣阳、曾都、随县、广水、大悟等县(市)是革命老区,更是国家及湖北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鄂北7个县(市)行政区域面积1.8万km2,人口500万,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但GDP总量和人均GDP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鄂北地区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该地区气象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等多种情况交织,导致干旱状况非常严重。如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间,平均每两年发生1次干旱;2010年到2014年,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五连旱”。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以水资源为纽带,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突破口,在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基础上,实施区外引水,破解鄂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和唐东地区农业供水为主,退还被城市挤占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引擎,有力推动水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鄂北地区水资源缺乏的短板,助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之举。

根据《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鄂北地区是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生态系统产品等生态功能的较重要地区,还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六大农业生态功能区之一。在开展工程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把“绿水青山”留给鄂北地区人民,用“持续利用”造福当地人民。“绿色”是鄂北工程的必然选择。从工程前期工作到工程实施全过程,我们一直秉承创新和绿色理念,不管在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还是施工方案制定,都贯穿创新和绿色发展主线。从规划蓝图到建设实施,我们都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时时处处都践行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督促设计单位和参建各方在具体行动中一点一滴落实。

二、实践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措施

1.规划设计理念的创新和实践

鄂北工程从规划设计之初,就将创新和绿色生态作为建设目标和原则,在传统经济效益比的基础上,更多考究社会综合效益比,对工程沿线移民征地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充分考察,不断优化工程线路和施工工艺,确保在建设阶段和今后的运营过程中,不对沿线群众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将外界对工程持久运行带来的隐患降至最小程度。

(1)确保水量

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根本,充分挖掘鄂北地区水资源存量,充分盘活汉江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经多次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确定工程总引水量。

(2)确保全程自流

充分考虑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有利条件,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经多次管线比较,合理确定工程取水方式和管线走向。

(3)确保水质与少占征地相结合

采用封闭式高效安全输水模式,大胆采用长距离PCCP倒虹吸、长隧洞开挖、小直径开敞式TBM施工、大截面三向预应力渡槽等,封闭式输水建筑物占总长9成,开放式输水明渠仅占1成,输水明渠采用隔离网措施封闭式防护。工程永久占地较少,移民搬迁人口少,既控制了水质恶化诱因,有效保护了水质,又有效利用了“荒芜地”“隐埋地”,还严格控制了耕地占用,极大地保护了沿线群众切实利益。

(4)确保极大发挥工程效益

合理分配沿线各县市引水量,实现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的合理调配;与沿线封江口水库等受益区内36座大中型水库进行充蓄及补偿调节,将外引水与当地水资源联合调度,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5)确保和谐

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融入工程设计,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设计过程中,以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为原则,尤其注重与周边山水人文相协调,融入汉唐、楚韵等仿古建筑元素,凸显历史人文特色。

建设中的孟楼渡槽李广彦 摄

2.建设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实践

鄂北工程线路长,参建单位多,建设管理任务异常繁重。作为项目法人单位,鄂北局以创新管理模式进行组建,最大限度采用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入社会专业化管理,组建小业主、大建设管理机构,切实提高建管效率,推行新的建管模式以弥补建管力量不足、技术力量不够的短板,形成“小业主、大建管”的良好局面。

(1)积极探索代建制管理

按照《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水建管〔2015〕91 号)要求,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专业项目管理单位负责老河口市境内部分标段工程建设的投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代表业主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安全、进度以及生态环保,有效提高现场管理效率。通过采用代建制提升项目法人建设管理能力和素质,施工现场管理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2)大力推行EPC和DB模式

贯彻水利部有关要求,在生产性试验段首次采用EPC总承包建设管理模式,从宏观层面控制项目的工期、投资和质量,将具体的技术性工作交给专业单位,减少管理链和管理环节,充分发挥承包方的协调和整合能力,有效避免设计、采购和施工三方脱节,缩短了工程周期,节约了建设投资。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的4个长隧道及水库建设标段,实行设计-施工总承包(DB)模式,运用联合体设计方和施工方的紧密结合,及时解决隧洞开挖过程中的地质问题,切实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将施工风险与联合体建管效率有机结合,极大程度地控制和减少了工程投资。经过施工过程检验,EPC和DB建管模式达到了预期效果,主要做法和经验已为湖北省水利厅编制的《创新建设管理体制实施办法》提供了典型案例。

3.建设管理保障的创新与实践

紧盯新形势下的国家新政策和新要求,不断开拓新视野,积极探索并践行建管新举措,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1)创新安全生产技术服务

在全国重大水利项目中首次引进第三方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单位,在工程现场设立安全监管站,开展专业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和管理服务,对施工安全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全方位保证项目安全。

(2)创新施工图审查方式

委托第三方 (咨询设计单位)对重点项目关键部位施工图提出审查意见,对工程重点、难点技术问题从设计角度进行控制,对重点标段、重点部位施工设计图进行审核,复核结构计算、应力计算,提出优化意见,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大力推行跟踪审计试点

面向社会招标选取优秀会计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对重点标段、重点工程和关键部位,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开展跟踪审计。审计工程计量、工程支付、工程投资控制等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切实强化过程管理,不断提升工程投资控制水平。

(4)建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

在工程施工现场全面安装部署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工地现场安装的网络高清监控设备,经互联网传输,用台式机或移动设备登录鄂北局监控平台,实现对建筑工地、施工作业面、原材料加工厂等区域360度全方位实时动态查看。强化事前预控和源头控制,发现问题可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有效提升建管的实效性。

(5)创新档案管理服务

按照湖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结合鄂北工程实际,委托第三方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和强化了工程档案的日常收集和整理,确保内容更加详实、资料更加可信、成果更加专业,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档案管理质量和水平。

唐县-尚市隧洞施工李广彦 摄

4.施工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邀请行业资深专家组建技术委员会开展专题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施工技术难题。创新施工技术,大胆引入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针对膨胀土地区高边坡开挖,研究并采用“伞形锚”支护措施;在土洞开挖过程中,实行三台阶施工方法,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抑制碱骨料反应方法、高落差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桩端侧伏溶洞稳定性分析、二氧化碳致裂爆破技术等在鄂北工程建设中首次采用,实施效果明显。

5.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与实践

为有效解决工程穿越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大胆采用目前国内最小直径开敞式TBM施工。按照“三同时”制度要求,在全省水利工程中率先采用环保水保专项监理服务。坚决执行环保水保监测制度。研究制定鄂北工程环保水保管理办法,定期开展环保水保工作的专项检查,做好水土保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与复垦、植被修复等工作,组织召开环保水保培训班,全面提高参建各方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对工程影响区(汉江流域),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建设新机制,协调联动,充分调动沿线县市区、参建单位、周边群众参与生态保护和监督的积极性,打造永续使用的绿色工程、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6.党建与工程建设有机融合的积极探索

鄂北局党委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工程建设管理“两手抓、两手硬”,实现两者力度统一,统筹推进,通过“红色引擎”驱动“鄂北速度”。在工程一线组建临时党支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并切实提升其组织归属感,编制《鄂北局党委临时党支部工作指导书》。成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和“红旗责任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狠抓全面从严治党,编制廉政风险防控手册,与参建单位形成“组织共建、教育共抓、制度共守、信息共享、廉洁共创”的联防联控体系,构建预腐防腐的长效机制,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全链条、全过程、全延伸和全覆盖。制定出台和修订完善党务纪检、财务审计、工程建管、综合管理等规章制度100多项,形成科学、规范、高效、廉洁的制度体系与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腐防腐。

三、鄂北工程践行创新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几点启示

1.正确处理创新与规矩的关系

对于工程建设而言,没有创新、循规蹈矩就永远不会有进步和发展,甚至会贻误建设良机。土洞施工采用传统的CRD法,施工效率低,改用三台阶施工方法后,既保证了开挖安全,又保障了工期。另一方面,失去规矩,创新也会犹如空中楼阁,毫无根基。招标投标过程中,以严格执行招标法为前提,进行建管模式EPC、DB模式的创新。采用TBM掘进,必须充分理解和认识围岩应力和衬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规矩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规矩的继承和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务必吃透工程建设的各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程规范,找到规矩的基本点、创新的突破点、规矩和创新的结合点,强化决策过程,才能确保各项创新工作顺利推进并作出实效。

鄂北工程工地李广彦 摄

2.正确处理现有管理体系与新理念贯彻实践的关系

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是多年工程建设经验的沉淀和积累,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新时期下,应对现有管理体系有所发展,尤其是“创新、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更应在工程管理中将其贯彻始终。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今天,项目法人也要将原有的建管职能进行细化和分解,通过市场配置优选专业服务队伍,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管理能力。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工程建设新要求,将工程建设的新理念融入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当中,通过合同关系明确权利与义务、人员和职责,通过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参建单位劳动成果的社会认知度和单位效益。

3.正确处理鼓励创新和包容失败的关系

给创新提供良好环境,才能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大胆选调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吸纳优秀人才不断充实自身管理队伍,通过各种渠道广纳贤才,做到才尽其用。不断强化企业文化,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通过“道德讲堂”“书香鄂北局”等多种渠道平台,狠抓“创新、绿色”理念的强化学习和深入实践,提升思想境界和创新动力。不断建立完善鼓励创新、奖励创新和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机制的促进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参建各方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水平。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干事创业容错机制,在改革创新中允许出错和包容失败,不断创新。

4.正确处理创优质精品工程与施工进度的关系

创精品工程,必须要坚持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淡泊名利、戒急戒躁。精品工程需要时间打磨,需要时间检验,工程不怕慢,就怕质量安全出问题。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安全生产是前提基础。务必将“质量第一、安全至上”放在首位,必须专注工程建设,决不能因赶进度而忽视质量和安全,决不能因为赶进度而放弃质量安全的标准与底线。

鄂北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更是湖北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水利工程。鄂北局建设者一定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盯一流示范工程和绿色生命工程的目标任务,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发展理念,以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以优质高效、追求一流的标准,以雷厉风行、实干苦干的作风,全力把鄂北工程建设成为一项划时代、标杆式工程,让鄂北工程早日建成运行、早日造福人民,为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TV68+F205

B

1000-1123(2017)22-0001-04

2017-11-16

李庆国,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 张金慧

猜你喜欢

工程施工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CSM+TRD”地下连续墙技术施工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