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通过成语来学习文言文

2017-12-27韩兵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7期
关键词:成语文言文初中语文

韩兵

【摘要】成语是我国文化精华的外在表现。它与文言文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成语中所采用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之间存在一定相似性。本文主要对利用成语学习文言文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關键词】成语 文言文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70-01

前言:

成语是我国古人语言、思想的结晶。初中阶段的文言文课文中涉及到的成语有明察秋毫、任重道远和刮目相看等成语。成语知识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成语词汇和文言文的认识进行深入,也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古代汉语词汇在语法和意义等方面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对汉字意义变化的规律进行了解。

一、根据成语学习古文字的意义变化

成语词汇具有着简洁明快、易于识记的特点。文言文实词知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的知识内容。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对初中文言文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实词知识进行充分了解,也可以让学生将成语中的实词意义迁移到文学文本之中。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词识记可以被看作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内容。在对文言文课文、或古代诗词中的实词的含义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词语在成语中的意义进行了解,进而借助某一字在成语中的含义,让学生对该字在诗句或文言文语句中的含义进行了解[1]。

成语实词意义的迁移,也可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通假字是学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在成语中,通假字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意义和变化形式。一般而言,在文言文或成语中所涉及到的通假字中,一部分通假字为被通假字原始字形,一部分是一种意义的假借。对一些含有通假字的成语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现象进行了解,也可以让学生对汉字的文版一一进行了解。例如初中阶段的文言文课文《岳阳楼记》涉及到了百废具(俱)兴这一成语。这个成语主要使用了汉字的原始字形,括号中的字形是现阶段使用的规范字体。意义相近的假借,也是成语及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通假现象。例如《陈涉世家》中出现的“被坚执锐”一词中的“被”字的含义就是“身上穿着……”的意思。

一词多义现象也是汉字发展的规律。随着汉字使用范围的不断拓展,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含义。例如“备”字在成语“德才兼备”中有“具备、具有”的意思;在成语“关怀备至”中具有“周到”的意思,在成语“戒备森严”中含有“防备”的意思。“达”字在成语四通八达中具有“通达”的意思,在成语“通宵达旦”一词中具有“到达”的意思。在对指导学生对同一字在不同成语中的含义进行总结以后,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对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不同意思进行总结。

二、借助成语学习古代汉语语法

成语中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成为教师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材料。词类活用是成语中常用的一种现象。利用成语案例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学习成语和文言文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被动句和省略句是成语中常用的一种语法形式。以“一鼓作气”和“再衰三竭”这两个成语为例,上述成语均出自于左丘明的《左转·庄公十年》(初中文言文课文中的《曹刿论战》)中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前一个成语省略了“再而衰,三而竭”这一部分;后一个成语省略了“一鼓作气”这一部分[2]。除此以外,出自《论语》的“温故知新”一词涉及到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现象:这一成语中的“故”字为形容词,原指“老、旧、过去的、原来的”在这一成语中指的是“旧知识”。“新”字原意为“初始的”在这一成语中指代的是“新知识或新体会”。成语“破釜沉舟”一词中含有使动用法(该成语的意思是让锅和船只都打破)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成语“心旷神怡”也涉及到了使动用法。(这一成语的意思是使人心胸旷达、精神愉悦)。成语“不耻下问”涉及到了意动用法。出自《隆中对》中“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一句的成语“箪食壶浆”是形容军队受百姓欢迎的境况的成语、这一成语中涉及到了“意动用法”这一知识点:(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装汤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从初中阶段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作用来看,利用成语帮助学生认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可以为学生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三、借助成语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流传

中国汉语中的成语涉及到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和生活故事。教师对成语背后所蕴含的文言文知识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得到一定的丰富。成语中蕴含有一定的人生哲理。一些成语也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在文言文讲解中对成语中蕴含的一些这里进行渗透,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以一些地区所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五柳先生传》一课为例,“不求甚解”是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一个成语。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不求甚解”的含义为读书要力求领会其精神实质,而不是对书中的文字过于关注。从文章的整体内容来看,“不求甚解”一词原本是陶渊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表现。如果从现代人的角度对陶渊明的这种阅读态度进行阐述,我们可以认为,陶渊明把阅读的过程看作是一种旷达、超脱的精神享受,他在阅读过程中并不会对一些过于功利化的事物进行重点关注。因而“不求甚解”这一词汇在早期并不含有贬义,但是在后人沿用这一成语以后,人们开始用这一成语来形容一些学子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深入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在对这一课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不求甚解”的原始含义入手,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代文学作品也是成语的一大重要来源。寓言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成语。边塞地区有位老翁。名字叫作塞翁,一日其饲养的一批马失踪,邻里众人前去安慰。老者说:“马虽然丢了,但是怎么能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呢?”几个月以后,塞翁的马失而复得,还带回来一匹好马。众人闻讯皆来贺喜。老者说:“这有什么可以祝贺的,说不定又是一场灾祸。”不久以后塞翁之子在骑马过程中从马上摔下,一条腿残疾。闻此消息,邻里再次前来安慰老者,老者说:“这件事情说不定又是一件好事。”不久以后,战争爆发,边塞地区很多青年人被征调入伍,残酷的战争让无数年轻人失去了生命,而塞翁的儿子却因为身体残疾而未被征发。

根据上述内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词比喻人们虽然一时会受到损失,但是其也可以在暂时的损失中获得一定的好处,也可以指一些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3]。在对与这一成语有关的文言文课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成语的引申义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结论:

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文言文课文的了解,也可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提供一定的帮助。利用成语帮助学生了解词类活用知识,可以为学生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提供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甘露.品文言文之美——从《孙权劝学》谈起[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3:39-40.

[2]魁学贞.成语、俗语——学习文言文的新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03:292.

[3]李兴福.巧借成语学习文言文[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08:115.

猜你喜欢

成语文言文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文言文阅读专练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拼成语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