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鱼骨图和ANP的企业专利战略实施效益指标分析研究

2017-12-27鲍凌云

商情 2017年44期

鲍凌云

[摘要]针对企业专利战略实施效益问题,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首先用鱼骨图法对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后产生三种效益:专利的增量、专利的增值、专利的增效进行梳理,然后将鱼骨图转换成网络层次结构模型,通过主观评价、专家评判和综合分析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各个因素相对于目标问题的重要性权重,通过总排序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并为有效提升专利实施效益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专利战略 效益指标 鱼骨图 ANP

一、引言

专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囊括了一切应用领域的技术成果。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情况下,专利战略也已成为国际间市场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国外对企业专利战略理论的研究不仅由来已久,而且成果丰硕。早在1995年,学者JenkinsMatthew R.就指出发明和维持专利能为企业带来很多收益,包括竞争优势、授权许可收益、经营收益和更好的员工关系等。日本更是于2002年提出“知识产权立国”,将知识产权视为基本国策,通过知识产权的创新和保护来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力。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对专业战略特别是企业专利战略的研究起步晚,研究少。不管是从广度、深度还是可操作性上,目前的相关研究都不能很好满足我国企业在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形势下的竞争需要。鉴于此,本文根据专利申请后产生的专利增量、专利增值、专利增效三个指标,提出利用鱼骨图和ANP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分析结果来促进完善现行的国家专利战略评价体系,提升专利的实施效益,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研究方法描述

鉴于企业专利战略效益指标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提出利用鱼骨图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又名特性因素图,是通过整理问题与其原因的层次来表明关系,但这种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依赖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和自身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因此,本文在利用鱼骨图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了定量分析方法

网络层次分析法,把定性问题定量化。网络层次分析法即ANP(The Analytic NetworkProcess)是T.L.Saaty教授于1996年提出的一种适应非独立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ANP系统中的元素大多是网络结构形式,而不是递阶层次结构形式。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可能影响其他元素,又可能受其他元素的影响和支配。所以,本文选择鱼骨图法和ANP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对企业专利战略指标进行分析,以期找出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三、指标分析

专利具有技术生命周期,Ernst(1997)提出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分四个阶段: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而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技术分类,萌芽期为新技术,成长期的技术属于发展中技术,成熟期的技术为主流技术,而在饱和期阶段的技术则称为基础技术。就专利技术的增量而言,萌芽期需要有技术突破的能力,只有少数的企业具有前端科技的竞争力,加上产业标准尚未制订,多数企业会采取观望的态度,因此发展往往较慢。而通常这样的技术领先,包含整個产业与国家的科技能力。此时专利具有价值,但是不一定立刻就能体现其市场价值,其效果是潜在的长远的。成长期由于加入竞争的厂商,技术的发展有多样化的趋势,品质与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此时专利增值、专利增效也会呈现上升的趋势。到了成熟期与衰退期,技术发展则趋于缓慢,只有少数的企业会继续投入资源发展技术。总之专利战略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长期、动态、系统的过程。专利数量的增加是制定专利战略的基础,专利的增值过程是专利价值的体现,专利增效表现在对企业长期和短期的影响,三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共同影响着企业专利实施的效益。因此本文把专利增量、专利增值、专利增效一起作为企业专利战略实施效益的指标来进行分析。

(一)专利增量

专利的创造质量和创造数量是影响专利质量的两大重要指标。本文将专利创造质量u1和创造数量u2作为专利增量B1的二级指标。把专利的授权量P1、发明专利数量P2和专利的维持年限P3作为专利创造质量u1的次级指标。把专利的国内申请数量P4、专利的分布范围P5和PCT申请P6作为专利创造数量u2的次级指标。

(二)专利增值

专利是技术、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将法律方面因素u3、技术方面因素u4和经济方面因素u5作为专利增值B2的二级指标。将专利维权P7和对竞争者无效诉讼P8可视为u3的次级指标。将技术独创性P9和技术复杂度P10作为u4的次级指标。将专利转让Pll、专利许可P12、专利质押P13作为衡量专利经济方面u5的次级指标。

(三)专利增效

制定专利战略会产生长期效果和短期效果。把长期目的u6和短期目的u7作为衡量专利增效B3的二级指标。将战略性储备P14和专利预警P15作为专利增效带来的长期目的u6的次级指标。将吸引投资P16和争取政府资源P17作为短期目的u7的次级指标。

四、构建ANP及权重分析

(一)构建ANP模型

上一节提到影响企业专利战略的实施效益的指标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还存在相互影响。根据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构造企业专利战略实施效益的网络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二)形成自动判断矩阵

采用Satty提出的1-9标度法,根据企业战略实施效益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通过主观评价、专家评判和综合分析进行赋权重,由Super Decisions自动形成判断矩阵,形成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打分界面如图3所示。

按照网络层次分析法原理,分别以控制层的三个准则指标(B1、B2和B3)为判断标准,将网络层二级指标(u1,u2,u3,u4,u5,u6和u7)两两比较,借助Super Decision软件形成的判断矩阵,以一致性检验结果判定判断矩阵能否接受,再进一步由加权超矩阵确定各次级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见表1)。

从得出的数据中看出,专利战略制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专利增效,而最能体现专利增效的是从专利带给企业的长期效益上来看,具体体现在制定专利战略性储备P14和专利预警P15上,优先级分别为0.067和0.053,在各项指标因素中也是排名前两位,其重要程度对于制定专利战略自然不用多说。此外,排名三四位的指标专利技术复杂度PIO和专利的分布范围P5也不容忽视,专利技术的复杂程度决定了专利技术的模仿成本,使得拥有专利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同样,专利的分布范围越广,竞争企业在相同或相似领域内更难以绕开,继续创新的难度较大,替代的可能性较小。

五、结论与启示

专利战略实施效益是专利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实施的最终目的。对专利实施效益进行评价需要解决两个关键的问题,合理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科学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较为科学地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鱼骨图和网络层次分析法,借助Super Decisions软件有效地解决了专利实施效益指标及超矩阵的繁琐计算。运用该方法能对专利实施效益做出较科学、合理和准确的评估,不仅有助于及时地采取应对策略,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对企业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现行国家专利战略评价体系的完善,改变我国专利战略不成熟、不完备的状态,从而使国家利用技术进步带动全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尽快的发挥出来。

由于鱼骨图分析方法本身所存在的缺陷,本文探索性的将鱼骨图分析方法与网络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鱼骨图分析方法的不足,但专利评价指标的获取更多的是依赖于经验知识,使得该研究结果还不够完善,这也是下一步研究中需要着重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