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布达佩斯谈文论诗

2017-12-27田永清

养生大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名诗匈牙利将军

田永清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事情,多数事情往事如烟,有些的事情却终生难忘。有一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十七、八年了,但我至今却记忆犹新。

那是我退休前的一年,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参观团,访问了罗马尼亚、克罗的亚、匈牙利三个国家,并过境奥地利、意大利两个国家。我们这个代表团有10多位将军参加,团长是当时的沈阳军区政委姜福堂将军,随团翻译是当时的国防部外事局李建党同志。

出访期间,我们在匈牙利与外国友人谈文论诗,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我们到达匈牙利首都当晚,由布达佩斯卫戍区司令那吉 扬诺什少将设宴款待代表团全体成员。这位匈牙利将军既有军人的威武,又有文人的儒雅,展现了异国将军的风采。

在宴会正式开始前,那吉少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姜福堂团长致了风趣幽默的答词。接着,围绕两国两军的传统友谊和历史文化举行了座谈。姜福堂团长指定我作为主要发言人,这也算作是军令如山倒吧,我临场受命,不便推辞。于是,我便朗诵了匈牙利裴多菲的名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名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个字,但因是在异国他乡,我尽量朗诵得铿锵有力,表现出声情并茂。声音一结束,两国众位将军同时拍响了热烈的掌声。

我接着说,我最早知道这首诗,是念中学时从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读到的。在中国,大凡有中学文化水平的人,都知道这是匈牙利大诗人裴多菲的诗。数亿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一首外国诗人的诗,这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这是匈牙利和裴多菲的殊荣,也说明我们两国之间存在着源远流长的深厚友谊。

我还解释说,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是1933年为了纪念五位著名青年作家、左联成员而写的。60多年前,这5位革命志士,被枪杀在上海龙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一片荒地上,被害者之一就有裴多菲这首诗的中文译者白莽,当时他年仅22岁!这首诗之所以在我国广为传颂,除了它的内容好之外,还因为白莽译得好,他不是生硬地直译,而是采用了我国唐诗五言绝句的形式。这5位烈士都是鲁迅先生的青年朋友、忘年之交。鲁迅是怀着极为悲愤的心情,用血和泪写成这篇著名文章的。他虽然用的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作为文章的标题,实际上是希望后人要永远纪念革命烈士,永远不要忘记他们。

听到这里,那吉少将显得有些激动。他说,匈牙利是个小国,距离中国又很遥远,真没想到这样多的中国朋友了解并熟悉我国大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这是我国人民的光荣,应该引为自豪,并更加珍惜匈中两国之间的宝贵友谊。

这位少将显然非常熟悉匈牙利的历史和文學。接着他就谈起了裴多菲的生平和功绩,他讲起来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裴多菲是在1848年-1849年匈牙利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伟大诗。在他的周围,团结着一批青年诗人和革命志士。1848年秋,裴多菲离开才结婚一年的贤惠妻子和一个体弱多病的婴儿,投身于他所崇敬的科苏特将军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后被任命为副连长。他用诗激励士兵,同时用剑同敌人搏斗。第二年,裴多菲在同援助奥地利殖民者沙俄军队的战斗中,不幸被敌人的矛头刺穿后胸,壮烈牺牲在战场上,当时他年仅26岁!

我们原来只知道裴多菲是匈牙利的伟大诗人,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为民族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青年军官、战斗英雄。

啊!这首名诗,它的作者裴多菲,牺牲在战场上,死时才26岁!它的译者,白莽,中国人,牺牲在刑场上,死时才22岁!想到这里,听到这里,我们更加崇敬它的作者和译者。可以说,这样的名诗,这样的作者,这样的译者,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这首诗的创作和传颂,离不开中匈两位伟大青年诗人的鲜血和生命。同时,也离不开鲁迅先生的介绍和推荐。

建议大家都能背诵并牢记上述这首名诗,并永远纪念它的作者、译者和推介这首名诗的鲁迅先生。

猜你喜欢

名诗匈牙利将军
我家的“将军”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赞武汉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方玉蓉(嵌名诗)
春日偕诗友登文华阁
匈牙利:与水结缘
将军
秋窗吟怀
对匈牙利第四次修宪的一点思考
关于匈牙利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