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抠鼻挖耳 可不是一件小事

2017-12-27梅语

养生大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耵聍流鼻血鼻涕

梅语

在生活中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如:抠鼻、掏耳等,不少人都认为只是一件小事。武警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单希征表示,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小的生活习惯,一个不留神可能会引发大问题。

鼻子抠的多有可能会引发鼻内炎症

鼻子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鼻腔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泌黏性液体,对寒冷的空气予以加温,对干燥的空气予以湿润;鼻毛纵横交错,对吸入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进行黏附过滤。所以,鼻子的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呼吸系统的健康。然而,有相当数量的人有挖鼻孔的不良习惯,临床上常见的萎缩性鼻窦炎、鼻前庭炎往往与此有关。由于鼻黏膜萎缩,分泌物减少,鼻腔的防御功能下降或者丧失,导致一系列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咽炎、慢性气管炎、鼻窦炎,甚至肺内感染等。另外,鼻腔的血液供应异常丰富,挖鼻孔易使鼻黏膜受伤,有时候还容易出血,所以应该尽量不挖或少抠鼻孔。

单主任表示,经常抠鼻子是一个不好的行为,不仅容易损伤鼻腔黏膜,如果手指甲不干净,还有可能诱发其他的疾病。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少去挖鼻腔。如果鼻腔发痒,可以尝试用生理盐水进行鼻孔清洗。此外,当一些疾病产生鼻涕时,我们擤鼻涕最好是两边鼻孔分开擤,而且动作要轻,不可过度用力,至少不可让耳朵产生嗡鸣声。如果出现不断分泌的黏黄鼻涕,表示鼻腔里面可能已经被细菌感染,鼻窦内也多少有一些因为感染发炎而出现的液体。这时在擤鼻涕时,宜将头稍往前倾,不要直立或后仰,这种姿势较有利于排除鼻窦内的分泌物。

挖耳朵是个坏习惯

在耳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发痒时,我们经常会不自主地用手或用火柴棍等物挖耳。由于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而且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发展成中耳炎,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

此外,外耳道里面既潮湿又温暖,是真菌和细菌繁殖的温床。当外界不洁之物或洗头水侵入或游泳时污水入内,加上全身抵抗力低下时,这些有害菌就会活动起来,刺激皮肤,常使人们感到耳痒去挖耳。而耳道内的耵聍是保护耳朵的一种物质,能吸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微生物。经常挖耳的人,将耵聍、皮脂移除过多,使外耳道皮肤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容易引起真菌性中耳炎,或细菌继发感染成为弥漫性外耳道炎。另外,经常挖耳,也可导致外耳道出现乳头状瘤,不仅阻塞外耳道,影响听力,还有癌变的可能。所以,我们说挖耳是个坏习惯。

那么我们耳朵内的耵聍该如何清洁呢?能活动的耵聍可直接用耳镊夹出;坚硬而又紧塞者,先用耵聍水滴耳使之软化,再取出;位置较深,距鼓膜较近的耵聍应到医院就诊,尽量采用经外耳道冲洗的方法取出,避免损伤外耳道。

小贴士:

鼻子流血怎么办

流鼻血是日常生活很常见的事情。通常人们解决流鼻血的方法就是仰起头,堵住鼻子,而科学的鼻子出血处理方式并非如此。发生鼻出血时,可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在止血之前应先将血块擤出,以免因伤口不闭合而无法止血。2.把适量的云南白药放在纱布上,再填塞在出血的鼻腔内,止血效果较好。白醋也行。3.捏紧鼻子的鼻翼上方、鼻骨之下, 安静地伸长下巴,用口进行呼吸,過5~10分钟就能止住。4.坐直,以免血液流到喉咙。5.用冷毛巾在额头冷敷,可促使血管收缩,减少流血。6.血液凝结后,形成血块结痂,此时最好不挖鼻孔,以免剥落结痂造成鼻出血复发。7.左(右)鼻孔流血,举起右(左)手臂,数分钟后即可止血。8.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将双脚浸泡在热水中,可止鼻血。

如果上述方法未能止血或经常发生流鼻血现象时,一定要及时接受专科医生的诊治。

猜你喜欢

耵聍流鼻血鼻涕
流不尽的鼻涕
采集鲸鱼大“鼻涕”
吃这个就不流鼻血了
掏耳后听不清,是耵聍栓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