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地方关系视角下的中国环境治理

2017-12-27草苍

文化纵横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央政府环境治理中央

草苍

自2012年以来,中国环境治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在中央政府的持续努力下,环境治理的形势大为转变,在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之间,天平越来越向后者倾斜。面对这一环境治理的新态势,Genia Kostka和Jonas Nahm两位学者从中央-地方关系出发,系统分析了过去一个时期内中国环境治理的成绩及其面临的挑战,也指出了中央重新集中环境治理权力的种种可能结果。

众所周知,近五年来,在环保数据采集、官员绩效考核、环境指标设定和环保执法等方面,中国政府都进行了深度改革,结果是环境治理目标和经济发展指标成为地方政府必须权衡对待的“孪生兄弟”,是影响其仕途的两轮。在此形势之下,原先地方政府借助自身的自主性,大力发展经济并无视环境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问题在于,地方政府自身的利益诉求(税收和政商关系等),及其环保执法能力的限制,都迫使他们采取各种举措来应对中央的环保政策和考核要求。

既有研究大多集中于揭示在中央政令之下,地方政府如何应变,以及其如何导致各地不同的环保施政后果。而Kostke和Nahm则希望把“中央带回来”,重新审视中央集中环境治理权力的可能影响。中央对环境治理权的集中,包括建立垂直的管理体系、中央主导的经费划拨方式,以及对地方党政领导人新的考核目标的设定,经此努力,中国的环境治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NGO和媒体的角色亦不可或缺,他们在监督政府执法和暴露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各级政府从这一渠道获取信息,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环境执法。

但正如两位作者所指出的,这一新模式也面临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一是中央政府整治环境问题的决心是否可持续,因为这一模式建立在中央领导人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认识之上,因而能够把环境治理置于突出的位置,并借助各種政策工具,来推动地方政府有所作为;一旦失去这一动力,中央政府重新把经济发展作为优先目标,那么环境治理的前景难料。

二是中央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靠其能充分和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而中国地方政府的数据可信程度一直是存疑的。虽然中央政府致力于从多渠道获取相应的数据,并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以改善信息的准确性,但是地方政府在其中依然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基于此,两位作者指出中国环境治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政治过程,我们不能把环境治理的责任都归咎于地方政府松懈执法,也不能假设中央政府重新集中此项权力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环境治理的问题,而要看到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仍然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和配合程度,仍然必须面对在信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情况下,如何去制定政策的难题。

猜你喜欢

中央政府环境治理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元明中央政府治藏宗教政策不同特点成因分析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清朝中央政府的筹藏方略与西藏宗教事务管理基本经验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从人体内环境治理解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