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南宁:践行“治水、建城、为民”理念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2017-12-27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水利局局长李伟进

中国水利 2017年21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南宁市生态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水利局局长 李伟进

广西南宁:践行“治水、建城、为民”理念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水利局局长 李伟进

一、基本情况

南宁,简称“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全自治区政治、经济、交通、科教文卫、金融和信息中心,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国家“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是“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享誉中外,让南宁成为了“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南宁市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 390 mm,多年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39.9亿m3,可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15.66亿m3。集水面积在50 km2以上的河流共154条,其中集水面积在1 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8条。邕江为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流,全长133.8 km,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把城市分为江南、江北两片。市区有石灵河、石埠河、西明江、可利江、心圩江、二坑溪、朝阳溪、竹排冲、那平江、四塘江、大岸冲、马巢河、凤凰江、亭子冲、水塘江、良庆河、楞塘冲、八尺江等18条内河。南宁市已建有水库746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26座,小(1)型水库208座,小(2)型水库509座,水库总库容26.6亿m3,有效库容13.74亿m3。全市共有5 234个灌区,30万亩(1亩=1/15 hm2,下同)以上的大型灌区1个,5万~30万亩的中型灌区16个,1万~5万亩的中型灌区有39个,总灌溉面积约325.6万亩。农村供水工程总受益人口约601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受益人口约529万人。

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情况

1.科学规划试点框架,明确试点主要建设内容

2013年,南宁市编制了《南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围绕‘一江、两库、两渠、六环、十八河、一百湖’水系总体结构布局,提出‘治水、建城、为民’工作主线,最终实现‘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目标。为此,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水利局局长、市水邕办主任为副组长,各县(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和26个市直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统一指导、分工负责,协调有序的工作格局,保障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南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包括水管理、水安全、水生态和水文化等4大内容,共23个评价指标。计划投资539.63亿元。其中试点期计划投资319.89亿元、巩固期计划投资219.74亿元。试点期重点示范项目有老口航运枢纽、五象新区龟山堤、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精品示范段等10项工程。

2.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期已完成投资331.74亿元,其中国家资金26.12亿元。10项重点示范工程完成9项,未动工的明月湖—朝阳溪连通运河工程因南宁市规划将市区自来水取水口上移而暂缓实施。通过试点期的建设,南宁市水管理、水安全、水生态和水文化等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南宁市可利江上的明珠——相思湖

在水管理方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落实。2013年,制订了《南宁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每年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三条红线”分解至各县,各县根据任务抓好落实。其中2016年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了自治区年度考核目标,考核等级为“优秀”。为确保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南宁市注重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先后修订《南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南宁市郁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增设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及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禁止种植速生桉树的规定及相应罚则;先后出台《南宁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南宁市水库管理条例》,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监控能力逐步提高,已建成435个国家水资源监控站点,监控水量34.82亿m3占许可水量的92%。国控断面共22个,已监控18个,完成率77.3%,预计到2020年国控、省控监测断面将达到38个。2016年17个水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并加强48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水质检测。2016年用水总量37.35亿m3,比2014年仅增加0.12亿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5.35 m3,比2014年下降11.0%;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为0.479,比2014年提高了0.036。

在水安全方面,供水能力建设得到新提升。“十二五”期间,新增解决235.1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6年又解决15.3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五化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的实施,使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54提高到0.463,2017年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在城镇供水方面,优化水源配置,第二水源大王滩水库供城区的大沙田供水扩建工程于2015年年底完工,新增供水量10万t/d;河南水厂扩建工程于2016年8月完工运行,供水量增加1倍到60万t/d;宾阳县清平水库引水补水工程也于2016年完成并向宾阳县城供水,确保了该县城区供水安全。正在建设的龙潭、天雹水库应急供水工程建成后将提供应急日供水量60万t,保障市区10~15天的应急供水。目前邕江取水口上移工作正在开展,2018年通过江北引水干渠实现向城区日供水量150万t。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市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县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千人以上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划分工作已经完成。邕江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进行封闭管理。经整治,大王滩水库水质已由原来的Ⅴ类水改善到Ⅲ类水,龙潭水库水体基本恢复为Ⅲ类水。宾阳县、马山县、隆安县、武鸣区县城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已按要求实现了80%的保护目标,水质安全达标率达到100%。防洪(涝)安全得到强化。主城区采取堤路园结合方式建设堤防工程,50年一遇防洪堤已建38.74 km,其中邕江北岸21.40 km,邕江南岸17.34 km,建成20年一遇防洪堤6.67 km,通过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和老口航运枢纽的联合调度,可将市区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

在水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通过打造海绵城市,城市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已建成一批海绵试点项目,那考河湿地公园、青秀山风景区、五象湖公园、南湖公园、石门森林公园等初见成效。通过水城建设,内河环境不断优化。开展18条内河整治扩河成湖,中心城区水面率达8.68%。邕宁水利枢纽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市区水面率。通过截污治污,城市黑臭水体不断消除。2013—2015年,建成污水管网累计约679 km,已整治完成污水直排口297个。建成五象、三塘污水处理厂并通水运行;2016年完成琅东污水处理厂35万t中水提升工程以及那考河湿地公园5万t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2017年,计划投资7亿元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的收集和排放;建成区38个黑臭河段99.4 km的黑臭水体已累计消除62 km,预计2017年年底前,全市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

同时,南宁市注重强化湿地建设。编制了《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共拆解网箱10 981个,清理淡水珍珠3 500亩;制定《南宁市西津湿地公园保护条例》,推进湿地公园立法保护工作,目前正按计划稳步实施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强化水土流失治理。2013—2015年,共投资1.48亿元,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7 km2,治理石漠化面积2 578 km2。强化地下水超采区整治。2013年完成了宾阳县县城和黎塘镇城区自备水源井封闭,2015年,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将宾阳县黎塘镇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调整为地下水一般超采区,超采区范围内已无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环境问题。

防洪工程——邕江洪峰过南宁

在水文化方面,结合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挖掘和打造壮乡水文化、红色文化,让大众了解、感受和体验水生态建设。结合“百里秀美邕江”建设,着重建设古邕石刻、畅游阁、雕塑喷泉、冬泳纪念广场、广西神话传说故事长廊等景观。结合传统习俗、民族文化丰富水文化,充分发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疍家婚礼、杨美龙舟上水节等文化艺术载体,不断丰富水文化内涵。

扩河成湖示范工程——五象湖,2013年8月作为第三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主会场开放

三、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经验

长期以来,南宁市委、市政府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①完善组织机构,建一支高效的工作团队。为避免因工作交叉造成部门之间推诿,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南宁市整合海绵城市建设办和水城建设办工作职能,成立南宁市海绵与水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解决职能交叉、人员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成立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与水库建设管理指挥部,进一步完善管理职能。通过精简机构、提高协调水平,统一、有序、高效地推进南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②坚持规划引领,绘一幅水城融合的画卷。着眼长远、高起点规划,南宁市将城市中的水、绿衔接搭配,使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同城市外围的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充分展现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繁花簇城的城市魅力。2015年,实施水城和邕江整治项目52个,完成投资32.18亿元,完成率122%。2016年,围绕“治水、建城、为民”的总要求,重点抓好邕江两岸整治开发、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三大项工作,实施项目62个,总投资54.18亿元,通过强化内河综合管理,提升城市水环境,着力打造“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现代亲水城市。

邕江精品示范段——突出展示了南宁历史文化、民生民俗文化

③积极探索创新,造一片“星级”生态景区。针对以往内河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南宁市在那考河项目治理中提出了“全流域治理”的创新理念。在那考河主河道上游设置了1座污水处理厂,通过建设截污管道,将河道两岸及周边片区的污水吸纳进厂处理,再经生态净化后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后排入河道作为补水水源。同时通过海绵城市设施建设,对沿河两岸初期雨水进行吸纳、蓄渗和缓释、利用,改善河道生态,构建人水和谐的那考河生态环境。为解决融资难题,南宁市积极探索水环境流域治理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重点推进了南宁市竹排冲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该项目是全国首个流域治理按效付费的PPP项目,通过全流域从河道治理、两岸截污、污水处理到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同步启动、统筹推进,实现了“一条龙”治水,打破行业治水掣肘。经过治理,那考河湿地公园内,清水潺潺,小鱼欢游,翠鸟欢唱,凉亭、水车和人造瀑布一步一景,更添生趣。经过近两年的生态综合整治,昔日曾被称为臭水沟的那考河旧貌换新颜,呈现出水清岸绿的湿地公园景观。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那考河湿地公园考察时给予了“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充分肯定,之后还掀起了市民、外地游客争相参观游览这一“星级”生态景区的热潮。目前南宁市已成功将那考河全流域治理按效付费的PPP模式推广运用在沙江河、水塘江等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中。

南宁市水生文明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南宁市将深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继续践行“治水、建城、为民”思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水污染防治、海绵城市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任务,稳步推进河长制工作,抓好邕江整治开发和加快黑臭水体治理,不断改善和提升全市水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更美满。■

责任编辑 韦凤年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南宁市生态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生态养生”娱晚年
Sam’s Family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关 公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