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

2017-12-26

科学之友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气象卫星航次风云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

2017年11月15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风云三号D”卫星将与2013年9月发射成功的“风云三号C”卫星进行组网观测,进一步提高大气探测精度,增强温室气体监测、空间环境综合探测和气象遥感探测能力,促进气象卫星综合应用水平的提升,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大洋45航次完成三航段全部科考任务

中国大洋45航次科考队在西太平洋完成了第三航段的科考任务,至此,大洋45航次科考任务全部完成。随后,“向阳红03”船将搭载科考队员驶上回国之路。大洋45航次首席科学家林辉介绍,科考队搭乘“向阳红03”船自2017年7月12日从厦门起航,前往太平洋执行大洋45航次科考任务。本航次任务是“蛟龙探海”计划中的环境观测、监测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海洋局组织的首个全要素综合考察航次。

西成高铁进入开通前的全面验收阶段

2017年11月13日,西安北站至江油站的55601次动车组试验列车到达洋县西站。当日14时,随着55601次动车组试验列车从西安北站驶出,一路向南向四川江油站驶去,标志着西成高铁进入开通前的全面验收阶段。西成高铁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山脉的高速铁路。全线设16座车站,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千米,自2012年10月开工建设,将于2017年年内开通运营。开通后,西安至成都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16小时缩短至3小时。

“深海勇士”号完成建造入级检验

2017年11月13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完成了对我国自主研发的4 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海试后的拆检,并通过中国船级社建造入级检验的相关要求。检验结果表明“深海勇士”号结构设备状态良好,设计合理,安全可靠,中国船级社近期将签发入级证书,正式交付使用。

全球首艘2 000吨级纯电动船下水

2017年11月12日下午,全球首艘2 000吨级新能源纯电动船在广州广船国际龙穴造船基地吊装下水,下水仪式上,还发布了《内河双电(锂离子蓄电池、超级电容)纯电动船电力系统》标准。该船在航行中全程不消耗燃油,实现碳、硫等废气污染物及PM2.5颗粒零排放,达到《内河绿色船舶规范》的绿色船舶—Ⅲ最高等级。

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无膜棉”

2017年11月13日,由我国唯一的棉花院士、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喻树迅研究员率领的科研育种团队,经过6年攻关,主持培育成功无膜棉新品系“中棉619”,实现了不用薄膜也能种植棉花的重大突破。本次培育成功的无膜棉新品系“中棉619”,可以晚播种10多天,正好躲过了春天播种时的低温;由于具有早熟的特点,又巧妙地躲过了秋天收获时遇到的低温霜冻等不良气候。通过这些特点,实现了不再需要覆盖地膜的目标。

我国研制出面向百亿亿次计算的硅元交换机

2017年11月15日,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军企业中科曙光成功研制出面向E级计算的T orus硅元交换机。E级超算是指每秒可进行百亿亿次数学运算的超级计算机,被全世界公认为“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硅元”是指T orus高维直接网络中的一个单元,一个硅元内部采用3D-T orus拓扑结构,多个硅元可以构建更高维的4D/5D/6D-T orus直接网络。中科曙光早在2015年的硅立方高性能计算机中就已实现了3D-Torus。

我國科学家发现肝癌细胞增殖非编码RNA调控机制

2017年11月13日,我国科学家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两种非编码R NA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分子作用机制。非编码R NA是指不能编码产生蛋白质的R NA分子,具有调控作用的非编码R NA主要包括微小R NA、长链非编码R NA和环状R NA等。CDR 1as是一种与多种癌症和神经性疾病的发生相关的环状R NA分子,可通过靶向miR - 7分子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进而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HOT AIR是一种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 NA,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调控阿片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来实现。

endprint

猜你喜欢

气象卫星航次风云
“风云”眼中的世界
首次成功发射一颗气象卫星
极轨卫星派
中国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气象卫星,助力“一带一路”
营销风云
象甲风云
我国集装箱航运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象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