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源自何处

2017-12-26刘倩倩

商情 2017年42期
关键词:人民文化自信现实

刘倩倩

[摘要]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后,文化自信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中国文化是一颗璀璨世界的明珠,我们的文化自信源自历史,立足现实,扎根人民。

[关键词]文化自信 历史 现实 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特别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体现了他所倡导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那么中国的文化自信从哪儿来,我们凭何自信?从中国文化5000多年的延绵传承中不难找出答案。

在文化上我们有历史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包括思想、语言、文字,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等。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漫长河里,儒家思想一直是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可概述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几方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简化字,汉字一直在变化。而凭借着自古就有的“识繁写简”的做法,汉字成为了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字,至今仍保持着勃勃生机。

“六艺”是夏、商、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礼:礼节,类似现在的德育教育。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驶马车的技术。书:指书写,识字,作文。数:数术,又称术数,是计算、数学的技术。由此可见,中国自古以来便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这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中国的传统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四个部分构成。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法、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古琴音乐追求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哲思,“清、幽、淡、远”的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佳手段。宗教音乐:一是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二是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三是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义化。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体裁、形式、风格和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造就了极有特色的中国音乐;同时,中国音乐因其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给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加了诸多音乐色彩。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中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衍生出不同武术门派。中国武术主要内容包括搏击技巧、格斗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术。中国武术往往带有思想冶炼的文化特征、及对生命真理探索的人文哲学的特色、意义,对现今中国的大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作为中国最具民族民间色彩的表演艺术,在中国整个的文艺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曲艺是中国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学的特殊传承载体。曲艺以其自身的存在,不仅为其它艺术提供了文学题材,而且深刻地影响并培育了中国人的艺术审美情趣及精神气质。

棋是以对弈为主,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棋类就是围棋与象棋了。他们是中国古人文化的结晶,也是当下流行的娱乐游戏。博弈是东方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不同于一般的消遣游戏,还影响和陶冶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琴、棋、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态。“弈”中的恬淡、豁达、风雅、机智和军事、哲学、诗词、艺术共聚一堂。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节日文化,在悠悠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点点积淀、凝聚、流传至今。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璀璨遗产,它寄托着炎黄子孙的文化情感。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中华文化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的文化体系是世界文化之林中唯一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的文化。这是中国文化同化力和融合力的最有力證明。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佛教文化的传人和中国化。这就形成中国文化独有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从华夏文明之初的炎黄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再到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和鲜明的民族性。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一如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例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辽、金等民族的文化,都融汇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没有这种融合,也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因此它不是简单的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表现。具有如此强大的文化生命力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见的。相对西方文化的向外探索,中国文化更注重往里探求和积累,这便形成了更完备的文化体系,文化成果更具理论性和思辨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长期保持优越性和先进性。

在文化上我们有现实自信。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等特征。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和合”是实现“和谐”的途径,“和谐”是“和合”的理想实现,也是中国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状态。和合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天人合一”和“中庸”。“天人合一”承认人和自然的统一性,旨在维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这种自古以来的文化理念使得中国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始终保持着敬畏,虽然在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自然生态系统恶化,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问题,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没有改变。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在发展探索中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力图实现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协调兼顾的发展观,也是先进文明的文化观。文化引领着发展,发展进程又促进文化不断变化完善。文化是一个国家用之不竭的养料和能源。“中庸”则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对待事物关系要把握一个度,以避免对立和冲突。中国文化对中庸思想有着独特的偏爱和深厚的研究。在文化上尊重差异,提倡和而不同,这种开放、自信、理性、共生的文化态度使得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领域中保持着从容宽和、厚积进取的文化大国形象。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是中庸思想的伟大实践。中国文化一直秉承着“和合”的理念,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平崛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时代文化理念。

在文化上我们有人民自信。

中国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黄河、长江哺育的亚洲东部这片肥沃的土地,为中华先民从事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主体一农民,躬耕田畴,世世代代,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农耕文化和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都是以每个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天性伦常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有很强的现实性。因此在源头上,中国文化有广泛深厚的人民基础。在当代社会,群众性文化蓬勃发展,人民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主力军,又是文化成果的享有者,群众性文化活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民文化自信现实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
在雕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