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怼”与“慰”

2017-12-26丁长缨

求学·素材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语言

丁长缨

【题目】

近段时间,“怼”字的使用率不断飙升。语言专家就该字的升温,作了一番追根溯源的解释。

最早,“怼”的使用可追溯到《诗经·大雅·荡》中的“而秉义类,强御多怼”。这里的“怼”是形容词,“凶狠”的意思,而此后“怼”更常见的用法则是动词,表示“怨恨”的意思。汉代以后,“怼”不再以单音节词的形式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与“怨”“怒”等字构成复音词,如“怨怼”“怒怼”等。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的使用中。

现在流行起来的“怼”和古代表示“怨恨”的“怼”有一定的关系,都具有“恶待对方”的色彩,但现代的语义要轻得多,用法也要灵活得多,主要表达的就是一方对另一方故意找茬的行为。据说,现在人们喜欢用“怼”字,是因为它能干净利落地表达出两个人之间的反对关系。但专家表示,还是希望我们的生活中能少一点“怼”,多一点“慰”。

从上述文字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请根据以上文字,谈谈你的理解,自拟题目,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该题属于时事类材料作文题。时事类材料作文的语料一般出自现实社会事件。材料往往会对某一社会现实事件产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由写作者思考判断,选取其中一个角度阐述自我理解与认识。由于这类作文与社会现实结合得较为紧密,所以更易考查学生对事理的认识性、判断力及思辨力。

具体到本题目,材料描述的是“怼”字的起源、演变发展及流行原因,我们在审题立意时也应以这几点为抓手,确立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第一角度:从“怼”字的起源入手。“怼”字是当今时代的流行语,而该字的源头却能追溯到《诗经》时期。这反映了什么?应该是反映了流行语虽然反映的是现实生活,却也是文化的传承。流行与传统之间不是割裂的,文化的传承让“怼”字重新鲜活。

第二角度:从“怼”字的演变发展入手。“怼”字的演变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古今语义的异同反映了人们心态的变化。由“恶待对方”到“故意找茬”,再到干净利落的“反对”,一个“怼”字表明人们对不同意见或是反对者有了更从容的心态。

第三角度:从“怼”字的流行原因入手。“怼”字的流行说明了什么?说明人们如今能更直率地表示异议,还是如今人们更不愿意去包容对方?两种心态哪一种更符合如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把握好以上三个角度,由“怼”字说开去,应该能够做到符合题意,阐述到位。

【习作展示】

“怼”与“慰”

浙江省乐清市仙居中学 顾诗静

“怼”,怨也。――《说文解字》

“怼”,恨也。——《广雅·释诂四》

“怼”,凶狠。——《诗经·大雅·荡》

“慰”,使人心里安适。——《新华字典》

最近,微信朋友圈和微博被一个“怼”字刷了屏:或是以挑逗性的找茬换取开怀一笑,或是以伤人的词句甚至是谩骂,打着发泄愤懑和自由表达的旗号肆意地在网络上传播。

诚然,在崇尚含蓄内敛、与人为善的社会环境里,在“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的世故圆滑中,“怼”作为一种干脆直接的表达方式的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直爽,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地“怼”?其实不然。

子曰:“过犹不及。”例如2017年8月,陈冠希直接怒怼女主持人:“不要假装知道嘻哈。”当表达反对演变成对骂的网络“撕逼”闹剧,“怼”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情绪化的愤怒还击和语言世界里鲁莽的横冲直撞。直言不讳不代表口无遮拦,坦率的人格并不等同于自私地攻击他人。倘若人与人之间充斥着肆无忌惮的话语,这又会是怎样的悲哀啊!即使把“怼”放回热门关键词的位置,以娱乐的态度去看待它,我们还是免不了像《娱乐至死》里写的那样:“我们终将毁灭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因此,我们的生活不应当只有“怼”而缺少“慰”。如果说“怼”是不绕弯的耿直,那么“慰”则是温柔的坦诚,二者并不矛盾,相反,二者是可互相补充的。“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同样是“忠言”,“慰”是把该说的话温柔地说,让人易于接受,使人心里安适;同样是表示反对,“慰”是在温和中更加理性,更具人情味。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安慰的暖心话语,比怼人的话语要有温度得多。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曾说:“看到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与其做个激愤的‘键盘侠,不如从自身做起,去努力改变它。”在生活中,面对与自己相左的意见何尝不是如此呢?与其满怀恨意地去反对它,或者改变自己的看法去迎合它,倒不如秉持“怼”的精神,将之融合到“慰”中去,不卑不亢,更好地前进。

希望生活中多一点“慰”,少一点“怼”。

【点评】

本文开篇入题的角度比较新颖,以权威书的解说将“怼”与“慰”的不同彰显出来,支持什么,否定什么,直白明了。作者随即进行理论论证、事例论证,有条不紊。主体部分正反对比,逐层论述,有理有据,透彻有力。最后联系现实作结,又使文章具有了现实针对性。全文思路清晰,引证例證交错运用,转换自如。语言简洁、不拖沓,是一篇上乘之作。缺点在于事例的选择还应更典型精当,这样说服力才会更强。

怒怼不满又何妨

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王译

近段时间,“怼”字的使用率不断飙升。“怼”在中原文化的舞阳方言中,是一个万能动词,有着很强的代表性。日常生活中,用用这个词,既省事,又有趣,不失为丰富语言艺术的一种手段。而面对不满不公之事,或义正词严,或刚正不阿,怒怼一下又何妨?

“怼”可以代替其他动词,可以和名词或代词相搭配,不同的环境可表示不同的意思。它就像一条小鱼,在语言的长河里自由自在地畅游。只要是和动作有关的词,如吃、喝、拿、打、干、弄、揍、抓等均可用“怼”来代替。如:“怼得不赖”,意思是“干得不错”;吃饭时说“来怼个鸡腿吧”,意思是“来吃个鸡腿吧”。它像语言长河里的浪花,充满生机活力;又如语言花园里的鲜花,为语言花园增添了缤纷色彩。这个词流行起来,北方人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能增加情调,活跃气氛。

怼,还有“怨恨”的意思。日常生活中,偶尔怼一下,能增加情趣。悠悠历史,那些敢于恚怼的人,能谱写出许多璀璨的篇章。三闾大夫屈原,痛恨奸佞误国,不满楚王昏聩,他怼时政,怼君臣,他怼出了一个坚持美政、坚守真理的光辉形象;散文家韩愈,笔补造化,不平则鸣,他怼烂文,怼烂诗,他怼出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海瑞备好了一口棺材给自己,然后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批评明世宗深居西苑,生活奢靡,不理朝政等,他怼出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形象。历史长河,泥沙俱下,如果没有敢怼的勇气,没有善怼的智慧,就没有时代的进步和政治的清明。

正如国防教育特别节目《真正的男子汉》中红十班班长姜伟所说:“小怼小进步,大怼大进步,不怼不进步。”怼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对心灵的考验。一个人在面对不满意、不公正之事时,敢怼,善怼,那么,他会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一个人如果把别人对自己的怒怼化为前进的动力,激起心中发奋的精神,那么,他会有所改变,也会有所进步。

现在很多人喜欢用“怼”干净利落地表达两个人之间的反对关系,“怼他”“怼死他”成为口头禅,甚至有的人怼朋友,怼老师,怼父母,怼好事、善事,这就不明是非了。因为要怼的事,应是不雅不公不正之事;要怼的人,应是太俗太私太凶之人。通过怼,坏事得以遏止,坏人不再猖狂。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固然离不开怼,但是要当怼则怼,当慰则慰,切不可不分好坏,不明就里,一概怼之。

这样说来,“怼”好比风雨,过多成灾,缺少不行。生活中,社交时,不要滥用怼,但是怒怼不满不公之事,又有何妨?怼出个是是非非,怼出个公平公正,绝非坏事。

【点评】

该文题目起得有气势,彰显了自我观点,做到了旗帜鲜明亮观点。行文思路清晰,从“怼”字的语义入手,阐述“怼”字正面积极的意义。作者先从字拓展到生活态度,又从字扩展到人生态度,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认识深度,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大格局的格调,做到了立意深刻,分析到位。最后的补充分析显示出语言的分寸感,是一篇较为出色的文章。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
肢体语言
语言的魅力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写写画画G20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语言,文字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