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波浪起伏 曲折生姿

2017-12-26

求学·素材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李强误会手套

【名师简介】向明康,湖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湖南省基础教育成果奖语文学科专家评审组评委,怀化市学科带头人;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学论著56部,其中多篇(部)获国家级、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此,袁枚把写文章比作观赏山峰,喜欢雄峻高耸,奇势迭出。这是因为,只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才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才会使读者内心涌起急欲解开谜底的强烈愿望。记叙文要表现出曲折美,应该首选波浪起伏式结构。此类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悬念疑问式

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先设置悬念或疑问,然后在行文进程中一步步揭示悬念或疑问的答案,最后解开悬疑,揭示其真相,让读者发出如释重负的一声感叹:“噢,原来如此!”请看佳作《那杯酸苦的水》(节选):

李强躺在上铺,看着英语书。天气闷热,加上一直念念叨叨,李强感到口渴难耐,他脱口而出:“要是谁能给我倒杯水,那该多好呀。”坐在桌旁的魏明正做著数学题,听到李强的话后停了下来,对李强说:“你真懒,渴了就下来喝水呗。”李强没有回应,翻过一页书,继续念念叨叨。

魏明放下笔,起身去找李强的杯子,然后一阵捣鼓,来到李强的床边,捅了一下他说:“懒虫,喝水吧。”李强侧头一看,魏明正端着自己的杯子,笑眯眯地站在床边,李强一骨碌爬起来,接过杯子,笑盈盈地说:“谢谢啊,哥们。”李强喝了起来,魏明并没有离开,而是一直看着李强。李强喝了一口,感觉味道不对,怎么有点酸,还有点苦。他没有再喝,问道:“你加了什么,味道怎么这么奇怪?”魏明笑着说:“放心喝吧,我加了好东西。”李强觉得魏明的笑容很怪异,便不喝了,把杯子递给了魏明,躺下继续看英语书。

过了一会儿,李强觉得很不对,口里感觉怪怪的,而且胃部也开始有点不舒服了。他突然想起了上海有个研究生被舍友下毒,心里一激灵,不会吧,上次自己数学分数高出魏明很多,难道……虽然不至于下毒,但是恶作剧闹个拉肚子,也会影响考试的。李强回忆刚才魏明的笑容很奇怪,不怀好意,而且那水的味道确实跟平时不一样,他越想越害怕,对魏明说:“你往水里加了啥啊?我喝了咋胃疼起来了。”魏明抬头看看李强,发现李强很紧张地看着自己,突然觉得很好笑,“哈哈,你以为我加了啥,就是加了一片维生素C而已。这是预防感冒的,你不喝,我喝。”说完魏明拿起李强的杯子,把剩下的水一口气喝了,然后低头继续做题。

李强看着魏明,半天说不出话了……

【技法揭示】

悬念是文中的一条线,且贯穿了全文。天气闷热,李强感到口渴难耐,然后魏明递了一杯水给李强喝,李强喝后感觉水的味道不对,突然想起上海有个研究生被舍友下毒,还想到上次自己的数学分数高出魏明很多……这一悬念直至魏明道出答案才被彻底解开。文章用一杯水为线索,设悬疑,表真情,情节曲折,构思巧妙。

(二)机缘巧合式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恰当运用巧合能增强表达效果。当然,巧合要合乎情理,不能胡编乱造。机缘巧合式就是一种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合故事情节的技巧。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合”既要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合”得新颖别致,方能见其“巧”。 请看陈秀忠的《狭路相逢》(节选):

在拥挤的汽车上,我正欣赏着武侠小说。“仇人相见,当是分外眼红,只见……”

“小同志,让点座给我好吗?看我的东西都被挤破了。”一个声音分散了我的注意力。

是他?我也“仇人相见”了!他戴着眼镜,一头鸦巢般的头发,手中还拿着一个破旧的公文袋,一副落魄样。一见是我,他忙笑着说:“小陈!哟,真勤奋。快,让我坐点……”说着,他挤了进来。

“真是的,挤死人了。”我埋怨着,极不情愿地被他挤了进去。我又想起了那些不愉快的往事。

几年前,爸爸的单位选拔干部,我满以为资历深、业务通、工作熟的爸爸稳当科长,没想到却让他,一个只有28岁的他当了科长。我极不服气,在我眼中,我爸爸走过的桥比他走过的路还多。几年来,单位分房子,派人到北京、深圳出差,都有他的份。总之,我家许多该得的好处都让他给占了。我恨死他了。

“车上看书,眼睛会坏的。”他假关心,“哟,武侠小说,可别多看,我家冬冬的眼睛就是这样看坏的。”

“冬冬是冬冬,我是我。”我不客气地说。

他似乎没注意我的语气,继续说着:“你爸爸可真能干。他写的关于TQC(全面质量管理)的报告好极了……”说着他抱紧了一下那个公文袋。

我如同受了侮辱一般,愤愤地说:“什么能干,哪有科长能干,年轻有为啊!”

“不,不……”他挺客气。瞧他这副臭样子,我最讨厌了。

车到了屏山站,他慌忙站起:“我得走了。”

“小陈,回头见!”一群人挤着下车,挤破了他的公文袋,袋里掉下了一件东西,我忙捡起来,心里在叨咕着:“祝你不走运。”

“咦,一封信?”信封上只盖了公章,没有字。我想:回家把它处理掉。哼,盖公章的,这下有他瞧的……

回到家,我随手将信扔进了垃圾箱里。我又去看我的书了。

爸爸回来了,进门就说:“小李真粗心,怎么把我的文章弄丢了。”……渐渐的,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李科长亲自向上级推荐爸爸写的那篇文章,不巧在车上被挤掉了,现在正躺在垃圾箱里……

“爸,别急,我这就把文章送给李叔叔。”

我这是第一次称他为叔叔。

【技法揭示】

本文采用了机缘巧合式叙写生活中的巧事:一是“我”在车上巧遇“仇人”李叔叔,二是下车时“我”拾到了父亲的文章。正因为是“仇人”,所以“我”拾到“仇人”掉的东西,就扔进垃圾箱,让他“不走运”。又因为扔进垃圾箱的恰巧是父亲的文章,所以当父亲说明真相时,“我”马上改变了对李科长的态度。endprint

(三)抑扬相生式

何谓抑扬相生?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如秦蕾的《春天——生命的记号》(节选):

那个夜晚,对我来说真的很痛苦。我与父母拌嘴,一气之下走上了离家路,为的只是我不认错。

月光下,我无聊地踢着石子,也不知道要上哪里去。春天的夜晚仍让我感到了寒冷,但我还是固执地坚持。不觉间我来到了河边,百般无聊中我欣赏起了河边的蒲公英,它并不美,没有桃李的娇艳,没有玫瑰月季的芬芳,只有绿叶和白白的一点绒毛,很丑。刺状的叶子,触摸起来痒痒的,怪难受的,茎里面的汁液在我手中留下了怪怪的味道,很难闻。河边的蒲公英很多,大片大片的。我不觉想到小时候,自己在操场大扫除时,就遇到过它,它很难拔,还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有时身上还会成为白绒毛暂时的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它是那年夏天最后一批成熟的蒲公英了。

春天的风有些凉意,而且也渐渐大了些。忽然间,我感觉天空似乎在下雪,我想难道是谁喊冤了,怎么这时下雪了呢?我细细地看去,原来是蒲公英被风吹散,像雪在纷飞。皎洁的月光下,蒲公英如白雪般纷飞,好美啊!我突然感觉风不再冷了,而且有了芬芳。哇,我的心境一下变了,我开始笑,开始变得有些疯狂。但快乐之后,我又开始自责,为什么自己没早点发现它的美?为什么我会去讨厌它?我对蒲公英充满了歉疚。

忽然有一股力量迫使我往家的方向奔去,家门前亮着一盏灯——为我指明方向的灯,忽然有一股暖流在我血液中升腾,我的视线越来越模糊……

有些东西只有在失去时我们才懂得珍惜。也许真的只有蒲公英在飞起的那一刻,我们才会发现它是秋天的记号。当某些东西失去时,我们才会发现它是生命的记号……

也许有了这些记号,人才会有感情,才会懂得珍惜,才会找到曾经或正在活着的记号。

【技法揭示】

全文以“欲扬先抑”的结构思路布局行文,重点体现在对蒲公英的描写上。作者先是极力叙写自己讨厌蒲公英的心理感受,这是“抑”。而后,当蒲公英如雪花般飞起的时候,作者才感觉到它“好美”,这是“扬”。“抑”“扬”之间变化的是作者的感情。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之法布局行文,造成了情节上的跌宕与悬念,掀起了感情上的悲与喜,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量,收到了抑扬相生的效果。

(四)突变逆转式

突变逆转式指的是情节突然发生逆转变化,或是喜事转变为悲事或者表现为人物从顺境突然转变为逆境。请看杨汗光的《美国刀》(有删改):

父亲年轻时,曾跟随彭德怀司令参加朝鲜战争。

三年后,父亲平安回到家乡,还带回了一把美国刀。

这把刀一尺长,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刀柄上有“U·S”字样。父亲说,这把刀是他亲自从美国人手里夺过来的。

美国人的刀到了我家,用来切菜、切肉,尤其是砍骨头。美国人的刀不仅锋利,而且坚硬,砍骨头如砍麻秆,一刀下去没有不断的。左邻右舍遇见硬骨头,也常常借我们的刀砍,砍来砍去就砍出了名,人人都知道,杨家有一把美国人造的好刀。

离我家不远处有个打刀高手,人称“刀王”。刀王见我们家有把锋利的美国刀,非常不服气,特意挑选精铁纯钢,打造了一把硬刀,来跟这把美国刀比拼。两把刀相对,奋力猛砍。结果,他精心打造的硬刀被砍出半寸深的缺口,而美国刀却完好无损。刀王生气地说:“美国刀真厉害,要是再跟美国佬打仗,咱也上前线,夺一把好刀来!”

邻居们的刀换了一把又一把,我们家的美国刀依然像新的一样,寒光逼人。美国人为什么能造出这么好的刀呢?我们这样想着,忍不住对那遥远的国度生出几分向往。

岁月在刀起刀落中悄然流失,父亲老了,我们长大了。姐姐长大后读了大学,又读了研究生,还出国留学。她去的地方正是美国,那个生产好刀的地方。

几年后,姐姐打电话给父亲,说她准备做美国人,不回来了。

父亲问:“为什么?”

姐姐说:“美国好。”

“美国好在哪里?”

“美国很多方面都比中国好。比如,他们四十多年前就能造出那么好的刀……”

父亲沉下脸,严肃地说:“你听着,在朝鲜,没有好刀的中国人,把有好刀的美国人打败了。”

父亲挂断了电话,不再听姐姐的任何解释,他显得很伤心。伤心的父亲把美国刀藏了起来……

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月以后,姐姐从美国回来了,而且决定永远不再走了。

父亲感到很惊讶,不解地问:“你不是说美国好吗?为什么要回来?”

姐姐抚摸着父亲的银发轻轻地说:“我从您的身上看到了比好刀更可贵的东西。只要我们每个中国人不丢失这种东西,中国总有一天会比美国好的。”

霎时,我看见有两行眼泪,从父亲的脸上缓缓流过……

【技法揭示】

本文以一把“美国刀”为线索贯穿全文,运用突变逆转式构思行文。文中对“使用美国刀”“比拼美国刀”的描写,把情节推向高潮,而从父女“谈论美国刀”到父亲“藏起美国刀”,又使情节发生逆转。再到后来姐姐“看到了比美国刀更可贵的东西”,从美国回来,决定永远不再走了,情节再次发生逆转。这种逆转,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文章的爱国主义主题得以突出。

(五) 误会兴波式

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了误会,便产生了矛盾,引出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误会,可以增强故事情节的戏剧性。误会会让人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事,产生喜剧效果或悲剧意味。写记叙文时,如果考生能扣住因误会而产生矛盾这一点来布局行文,会使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请看教师作家张丽钧《错误的手套》一文:

寒假时我带着儿子然然回家,父母不胜欢悦。

母亲喜滋滋地为她的小外孙忙碌着,但却不知怎的老是对着然然喊我的小名。“我不叫娜娜,我叫然然!”那小小的男孩一遍遍地抗议着,父亲微笑着告诉我说:“管全世界的小孩叫娜娜,那可是你妈的强项哩!”

那天,父亲上街去买菜,母亲突然想起了什么,追出门去嘱咐父亲说:“记着,给孩子买副手套回来!”

父親走后,母亲抱怨说:“你爸老了,整天丢三落四,看着吧,然然这手套他多半是不记得买的。”

天很晚了父亲才回来,母亲接过父亲手中的菜篮子左拨拉右拨拉,到底也没找到她要找的东西。

母亲生气地责问父亲:“手套忘买了吧?”

父亲一拍脑壳说:“瞧我这记性!”

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地叹起气来,我晓得,这是母亲“狂轰滥炸”的前奏。

就在这时,父亲竟变戏法般地从怀里摸出了一副杏黄色的皮手套,他不管母亲惊讶的表情,只管得意地冲我一笑说:“闺女,戴上!”

“错了错了!”母亲叫起来,“我是让你给然然买手套,谁让你给娜娜买手套呀!”

父亲愣了一下,继而说了句让我幸福得几乎晕倒的话:“你只说是给孩子买副手套,我哪儿知道你说的是哪个孩子!”

【技法揭示】

误会兴波,是本文的突出特色。作者先写母亲老是对着“我”的儿子然然喊“我”的小名,透露出母亲对女儿深厚的母爱,为“兴波”做铺垫;再写父亲上街去买菜,母亲嘱咐父亲:“记着,给孩子买副手套回来!”母亲的意思是给然然买手套,而父亲却误会了,给“我”买了手套。“你只说是给孩子买副手套,我哪儿知道你说的是哪个孩子!”这误会使文章骤起波澜,巧妙地表达出父亲对女儿的深爱。这就是误会兴波的艺术魅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强误会手套
棉手套
误会
做只手套好过冬
手套
棉手套
寻找失踪的少女
《你误会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