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2017-12-25郝海霞

时代经贸 2017年27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新常态

郝海霞

【摘要】从人口转型与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关系角度分析,新常态经济是我国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稳定的过渡,具有不同于以往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人口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具有劳动力数量多、低成本等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正在逐渐转型为“质量型”人力资本的新优势,这种转型更加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质量型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其必备条件。

【关键词】人口转型;经济增长;新常态

一、引言

2016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7%,相比较于2015年增长速度下降了0.2%。整体上看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趋势还是没有改变,但是下行的速度逐渐开始放缓,蓝皮书指出有些经济指标向好。观察相关经济现象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发展特征,中国政府将这种经济放缓的时期称之为新常态。从2014年5月开始,伴随着“新常态”的出现,在其随后的两年中,“新常态”也成为学术领域里的高频词语,成为了经济学者研究的高频率词汇。新常态(NewN om al)是指“反常的现实正逐步转变为常态”,相对于传统的经济高增长的状态而言,我国经济新常态是指,当前中国经济的减速调整正处于高增长结束的阶段,是一个增长过程中典型的过渡时期,该阶段在方向、时间、结构和体制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征。新常态是相对于我国经济旧常态而言的,这个概念又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概念不相符。中国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基本特点概况如下:第一,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以往的高速偏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渐放缓为阶段性可持续的集约型、中高速经济增长。第二,产业结构由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不断升级优化,同时经济结构朝着“避重就轻”的方向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开始出现。第三,创新驱动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的人才队伍,加强技术供给,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纵观中国近36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中国经济增长开始进入新常态,而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在发生转型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转向中高速的新常态时期,其中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人口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实际参与经济活动人口数的下降反映了这一变化。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的人口结构必然会发生转型,人口增长率降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人力资本存量不断增加等。劳动力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教育开始受到政府和民众的普遍重视。随着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人口转型与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不断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口转型是导致经济增长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断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二、文献综述

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已经进入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时期,与旧常态时期不同的是,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发生变化,其中,实际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数的下降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的消减、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虽然是人口发展进程的必然阶段,但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质量型人力资本”的形成,不但缓解了人口数量的减少对经济的副作用,而且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育率的下降也成为了必然的结果,这已经被发达国家目前具有的较低生育率的事实所证实,这也说明生育率的变动确实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与生育率的下降趋势相反的是,在1999年的发达国家,比如英国、德国、法国25岁~64岁劳动力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2.85年、12.58年、11.46年,欧盟各国普遍建立了11~13年的义务教育制度,普遍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类似的现象在香港、台湾、马来西亞、南朝鲜和新加坡等地区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到,历史上欧洲国家生育率的由高向低的转变和现今若干发达国家和地区生育率的变化也证实了生育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是质量型人力资源的积累和增加。人力资本增长的速度快、高质量和高素质的人才资源积累的数量多,推动经济增长之前,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起了关键作用。随着对经济增长和人口的关系的探索的不断深入,在20世纪80年代,哈罗德、多马、索洛等人将人力资本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并揭示其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目前为止,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口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该研究领域也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不断趋于完善和发展。人口发展和经济增长不能简单归纳为一个正负的影响关系,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复杂的,为了全方位的研究人口和经济的关系,本文将人口的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整合为一个研究变量。在人口和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上进行深入地思考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以往研究的不足。对于人口研究早期的人口红利,一般只关注了人口数量特征,推动经济增长是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这一点已经在相关经济学理论中得到验证。

现有的研究一般是从人口的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人口结构的特征的两个方面分别为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而以往的大多数学者分别将人力资本和人口红利作为两个方向进行探讨,但是作为人口结构的两个特征,二者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的性质,因此本文将其纳入到一个变量,来分析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人口生产量质偏好的角度,来探讨人口转型对我国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影响,结合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三个方面的特点,给出促进新常态经济发展和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三、人口转型及其测度

人口生产作为内生变量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特征: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生产结构也发生由数量方面特征逐渐向质量方面特征的转型,而对于人口生产的转型,从消费行为理论的角度,贝克尔分析家庭人口的生育行为,并且创建了“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该理论对人口转型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框架。当收入提高时,父母对孩子需求的数量会增加,但是孩子数量需求增加的幅度不会很大。按照贝克尔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即当家庭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生育率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这是因为人们对孩子数量的需求被孩子的质量需求所替代。孩子的质量是指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智力水平。本文中所涉及的人口转型的概念也是在结合贝克尔的新家庭经济学的基础上,参考众多学者的研究将人口转型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人口转型又称为人口生产偏好转型,人口结构的特征通常包含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生育率是度量数量方面的主要指标,而人力资本则主要度量质量方面。人口转型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人力资本,因此可以参考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计算方法,来推出人口转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定量衡量人口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endprint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2001年~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均值为10%左右;2012年~2014年初,GDP增长率在7.5%左右;而从2014末至2016年底,GDP的增长率主要徘徊在6.5%左右,这些数据明显表明了我国经济正处于过渡期,我国经济开始趋向于中高速的增长速度。关于新常态经济下我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率,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实验预测了表1所示的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劳动力作为经济结构增长的加速因素,进入新常态时期后,劳动力要素变为减速因素,相反资本和技术进步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为使经济增长转向高效均衡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成为了关键。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来测度经济增长,GDP的增长又受到不同方面的制约,如自然资源资源、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我国国内体制和各方面政策等约束。经济增长的发展路径正是由于受到以上三方面的综合作用,体现在:具有专业技术的劳动力与物质资本相结合,通过不同的生产方式组合生产出各种产品,创造出一定的国内生产总值,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技能和素质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升,生产效率的提高,继而又给予了国内生产总值再次增加的机遇,在各种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之下,形成了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

五、理论分析

我国人口生产量质偏好发生转型和经济进去新常态,二者发生变化的时间几乎同步,这也是因为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人口生育率下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这三者都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水平。人口转型是导致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因素也会影响经济新常态的各个方面。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体现在各个要素市场上,因此认识人口转型和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之间的关联,准确应对当前经济发展的状态。生育率的下降,使得人口数量在短期内逐渐减少,低增长的人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口减少对人均GDP的影响,这也有利于调节我国的经济结构,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带来的人口数量的减少或者负增长,也会促使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由于有效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可能削弱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以来极低的人口增长或者负增长的经济后果都一直被相关学者认为是不利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导致将会“质量型”人力资本的积累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对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人力资本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它决定了国家的软实力:从微观层面,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已经被世界各国的实际经验所证实。

六、实证分析

根据1990年~2015年之间的经济数据,可以得到經济增长率以及各要素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出不同的时间区间,各个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随着时间的推进,人口转型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人口由数量偏好向质量偏好转移的比例越大,人口质量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观察资产贡献率的数据可得,我国目前为止主要还是依靠大量的资产投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1999年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在不断增大,科学技术作为我国的第一生产力,在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对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强,尤其对那些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加重要。经济增长率的速度逐渐放缓,这也符合了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过渡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已进入中高速增长的状态。

七、研究结果及建议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的同时,应该充分把握我国人口发展的转型规律,发掘人口结构的新优势,为共同推进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做好准备。首先正确的认识和主动应对经济增长新常态,在脱离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调整不利于发展的经济结构,寻找新的家发展方向的同时,把握新的动力源泉;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的动力,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和创新,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和积累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在经济增长减速的过程中,人口红利的优势已经逐渐消失,低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过去式,市场化改革在不断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的同时,更注重推进劳动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我们发现劳动力在产业之间数量分布的不断变化,也意味着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对于产业升级优化而言愈加重要,因而加大教育的投入,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也满足了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和科学研究环境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生育率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中,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需要积极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维护就业市场的均衡。新常态经济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它逐渐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轨道,辩证地看待这种经济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激发全社会和创业型企业的发展活力,完善劳动力市场,从而更好地使我国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新常态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