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语文部编新教材进行习作思维发展训练

2017-12-25邰皓

中国教师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春花百草园

邰皓

任教多年,常听学生抱怨写作文困难。他们总是买大量的写作辅导书,浏览、学习大量范文,可是写作水平并没有得到飞速提升。其实,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作品,文质兼美,不但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理性的思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习作训练提供直接的范文材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文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习作?笔者就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前三个单元,结合课堂实际演练,谈一谈利用这套新教材进行习作思维发展的一点尝试。

前三单元为9篇现当代文学的课文,它们不论是写景、叙事,还是怀人,无不是作家丰富情感的外化与文章之间的相互呼应。《春》和《济南的冬天》写景抒情,与第三单元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后承应;《秋天的怀恋》和《散步》叙事抒情,与第三单元的《窃读记》前后承应。一切景是情语,一切物是情语,一切事还是情语。新教材带给师生们的精英华彩,沁人心脾,韵味悠长。

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含英咀华,因‘材施教”:引领学生阅历新教材美文的美好,增长见闻;引领学生探讨新教材美文的美好,模仿手法;引领学生借鉴新教材美文的美好,思考创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建立起的前后承应和梯度,为学生的习作设计了“定点观察”和“对比手法”的思维发展尝试。

一、学习定点观察

借用“春花图”和“百草园”两段,学习定点观察并发展立体观察的思维模型。观察的位置可以是固定的,我们叫它定点观察;也可以是移动的,我们叫它动点观察(移步换景)。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会定点观察是尝试动点观察的前提和初步,易于写作的实践。教材编写者是有这方面的考量的。朱自清对春花的观察属于定点观察,鲁迅对百草园的观察也属于定点观察。虽然描绘的内容繁复,但作为观察者,他们都没有离开固定的地方。所以,利用这两篇文章在定点观察上的承应和梯度,笔者设计了两个前后关联的

练习。

1.学习观察中视觉角度的单一到

多变

远看、近视,仰望、俯瞰,瞻前顾后、左顾右盼,都属于观察事物的视觉角度。《春》中的“春花图”段落,作者将仰视、平视、俯视相结合,使固定的观察对象产生了多面的层次。笔者在此设计了第一次仿写,让学生仿照“春花图”的果花在上(仰视)、蜂蝶在中(平视)和野花在下(俯视)的视觉角度变化进行创作,能够产生变化即可。

学习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中“春夏秋的百草园”段落在视觉的角度变化上提升了梯度。“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观察点从低到高;“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观察点又从高到低。视线角度出现高低错落的变化,可以说是俯仰生姿。针对这角度变化的“升级版”,笔者让学生做了第二次练习,让他们在第一次“春花图”的仿写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定点观察的对象,增加高低错落的角度变化,增加定点观察的广度和深度。从效果看,学生能较好地展开观察,初步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框架。

2.学习“五觉”在观察事物时由单一使用到叠加使用的方法

“春花图”一段中,作者描写了视觉、听觉和味觉的感受,观察的厚度得以加深。而且,他使用视觉只写果花,使用听觉只写蜂蝶,使用嗅觉只写野花,并不夹杂和繁复,学生很容易掌握这种手法。所以,笔者设计了第一次仿写,让学生尝试使用“五觉”描写观察的事物,要求是用到“五觉”即可。

而当学习到“百草园”一段时,笔者和学生一起研习探讨了鲁迅综合使用的触觉(“光滑”等)、听觉(“低唱”“弹琴”等)、视觉(“碧绿”“紫红”等)、嗅觉(斑蝥的烟雾)和味觉(“又酸又甜”等)的方法。这些感官的交错和综合使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百草园中14个观察对象在色、香、味、形、态上达成和谐而丰厚的统一,生动地刻画出了百草园这一“乐园”的情致。于是笔者又设计了第二次仿写,即在“五觉”仿写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进一步增加观察对象的同时,综合使用这种“五觉”共融的手段,达成定点观察中的一种立体观察框架。

从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看,教学内容与知识是由浅入深的,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利于学生逐步掌握、运用。这种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的思维方式,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观察更细致、更全面、更深入的能力,使其描写更具体、更

生动。

二、学习在对比中突出事物特点

利用《济南的冬天》《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窃读记》三文,学习“在对比中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和思维形式。首先,从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在首段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到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段落间对比(人物两种心情的对比),再到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空间的前后对比)、《窃读记》(前后两个人物的对比)在全文谋篇布局中使用对比,从使用篇幅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的梯度设计,颇富匠心。

其次,利用对比突出双方各自特点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维发展形式。《济南的冬天》里,老舍正是将北平、伦敦、热带地区冬天的气候和济南冬天的气候进行对比,在同类之中找寻不同,用“没有风声”“响晴”“温晴”等将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表达出来。所以学习第一段时,笔者提出了“如何利用同类事物找差异来抓住事物特点”话题,要求学生们用口头表达的形式,将班上的一位同学从全班学生中区别出来。同学们热情高涨,七嘴八舌,通过对比,很快就找到了这位同学的不同之处,鲜明地勾勒出了这位同学的外在特点。

随后,笔者设计了“这一本书”“我的教室”等主题,让学生继续通过与同类对比找寻不同点,集合成描写对象的特点的方式,初步明了在对比中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学习到第三单元,学生们发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前后对比,突出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给“我”的两种生活的迥异,而这一对比,鲁迅把两种迥异的生活的各自特点表现得清清楚楚,把自己的情感也展现得明明白白。這恰恰是《济南的冬天》在首段落使用对比的“升级版”,它们形成了前后承应和梯度的上升。随后,在《窃读记》的学习中,学生们又发现因为前后两个人物(书店老板和书店店员)的对比,使得书店老板的面目更加可憎,店员的面目则更加温暖。这无疑让学生对“对比中突出事物特点”的手段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强化。由此,我们又做了习作,要求运用对比来建构文章并突出写作对象的特点。从效果看,学生们较好较快地掌握了这一

技法。

此次新教材编订者们于三千弱水取一瓢饮,所选课文秀外慧中,藏英集粹:察其立意,或朴拙如蕴玉之石,或灵秀如含珠之水;赏其语言,或奔涌豪放,或清新婉约;观其结构,或生动如画屏,或凝重如太岳。入选佳作文质彬彬,入选课文各工奇巧。

学习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将在未来的三年里,成为我教学旅程中的美好风景。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春花百草园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游百草园
三味书屋之“三味”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让汽车开到终点不停车
寻找百草园
美丽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