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柿’界真奇妙”秋季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17-12-25蔡京华

中国教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柿树分校柿子

蔡京华

作为北京小学研发的特色品牌课程,“四季课程”通过与春、夏、秋、冬四季特点相契合的课程内容,利用学期中和学期末的时段,为学生开设为期约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时空,整合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有趣的实践活動中进步、成长和发展。“四季课程”包括春天的“律动健身周”、夏天的“读书实践周”、秋天的“科技创意周”、冬天的“传统文化周”,有效地将儿童个体发展、学校培养目标、社会发展、自然特征四个方面整合在一起,灵活实现“学程”的改变,成为北京小学“不改学制改学程”成功的课程实践模式。正如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所指出的,这种“不改学制改学程”的课程模式改革,使整个新学程设计呈现出鲜明的生命节奏,涵盖四季中“春动”(律动健身周)、“夏静”(读书实践周)、“秋思”(科技创意周)、“冬品”(民俗文化周)的自然特征与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季轮回”。

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作为北京小学教育集团的一所分校,在借鉴北京小学“四季课程”成功模式的基础上,依托校园内柿子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天宁寺独特的文化环境,成功开发出了特色鲜明的“‘柿界真奇妙”秋季综合实践课程。

一、“‘柿界真奇妙”课程开发背景

“‘柿界真奇妙”是面向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二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实施时间是2016年9月18日至10月17日午饭后休息时间以及10月18日至21日全日。本课程的开设是基于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独特的校园资源优势生成的,是具有分校特色的四季课程之一。

简要地说,它的设计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迎合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能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设计了能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勇于表达和探索兴趣的、体系化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二是充分利用分校独特的校园资源优势。“‘柿界真奇妙”是在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四季课程”统领之下应运而生的一门具有天宁寺分校本土特色的课程。在北京西二环外天宁寺美丽的校园内,围绕着学校操场总共分布着近30棵柿子树。每当秋天到了,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好像挂着一个个小灯笼,成为全校师生最喜爱的校园风景之一。为了充分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校园资源,学校课程研发团队充分论证,开设了该门综合实践课程。

二、“‘柿界真奇妙”课程理念与目标

1.设计理念

在设计思想上,实现打通和整合多学科核心素养的效果,真正体现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在设计思路上,打破学科界限,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它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融合美术、科技、语文、劳技、品德等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设计目标

在能力培养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以及观察、分析、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在知识传授方面:让学生了解有关“柿”的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柿”的药用价值以及禁忌,“柿”的文化内涵等;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方面,通过“‘柿界大观”“小手牵‘柿界”“‘柿界分享会”“‘柿界之旅”等系列课程活动,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参与意识、劳动意识、分享意识等。同时,培养学生爱家、爱校、爱他人、爱祖国等的人文情怀。

三、课程内容及实施

“‘柿界真奇妙”课程内容分为“体验篇”“分享篇”“文化篇”“感想篇”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体验篇”,包括三个部分:“观察柿树—开心”“参观种植—有趣”和“动手操作—好玩”。(1)“观察柿树—开心”。利用午餐后课余时间,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柿子树的树叶和果实的变化,旨在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实践,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柿树树叶和果实从形状到颜色的明显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参观种植—有趣”。教师带领学生到国家农业科技展示园参观,让学生认真填写任务单,深化种植、养护、收获等劳动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3)“动手操作—好玩”。让学生动手实验,亲自提取柿叶中的叶绿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以及观察、分析、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板块“分享篇”,包括两个部分:“小手牵‘柿界”和“‘柿界分享会”。(1)“小手牵‘柿界”。2016年10月19日下午,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代表分工合作,共同采摘柿树上金黄的大柿子……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守规则意识、参与体力劳动的胆识以及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价值观。(2)“‘柿界分享会”。2016年10月20日上午,组织二年级学生将前一日的劳动果实分享给一年级的学弟学妹,让他们同样可以品尝到鲜美的柿子,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下午,组织各班学生代表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为老人送去亲自采摘的柿子,并表演节目,培养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的意识。

第三板块“文化篇”,包括“柿”界之旅和“柿柿”如意。(1)“柿”界之旅。选拔的学生小主持人宣布开启“柿”界之旅,学生竞相用优美的词语介绍柿子树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吟诵古代和近代有关描写、赞美柿子的诗词;讲述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通过该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让他们充分体验和感受“分享是件快乐的事”。(2)“柿柿”如意。因为“柿”谐音“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柿子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人们喜欢将许多喜庆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如“事事如意”“事事安顺”等。通过组织学生听专题讲座,让他们利用手中的画笔,把柿树叶制作成塑封的贺卡,以表达美好的祝福。

第四板块“感想篇”,主要是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思、所做、所感写入“手抄报”,在年级中展出分享。组织学生和家长畅谈参与该活动的真实感受,通过《天分简讯之四季课程“‘柿界真奇妙”》,以简报的形式在家长微信群中进行交流分享,营造出“家校携手共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家校和谐氛围。

四、课程评价

随着该课程开发的不断深入,“‘柿界真奇妙”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比较完善的课程实施过程,我们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并且关注每一位课程参与学生的态度和收获。endprint

1.过程性评价

完成“学习任务单”。在“参观种植—有趣”的“走进农业科技展示园”阶段,所涉及的讲座、观察、实验各个过程均有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的“学习任务单”,让他们以主体的身份进行有创意的思考,充满活力地参与活动,最终圆满地完成好“学习任务单”。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

收获。

制作手抄报。经过“文化篇”的“‘柿界之旅”学习,学生可以将自己这一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所感写入“手抄报”,进行年级展出分享。

填写“我的观察日记”。经过“体验篇”的“柿樹观察—开心”,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柿树叶和柿子的数量、颜色、大小等信息以个性化形式填写到“我的观察日记”中。

2.终结性评价

完成“课程活动手册”。教师团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设计“课程活动手册”,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观“柿”界之柿的四季之柿的叶子之柿子;二是话“柿”界之“天穹之花”的柿蒂纹、之美好寓意、之学习收获。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设计精美而生动有趣的“课程活动手册”,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互评,最后在全校进行交流展示。

自2016年9月起,在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李明新校长的课程建议与领导下,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利用自己独特的校园资源优势,首次尝试四季课程 “‘柿界真奇妙”的设计与实施。通过系列有趣的课程活动,紧密结合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实”与“活”的课堂教学理念,取得了扎实有效的成果。一是形式求“活”,提升校本课程的研发实效,体现了综合课程的实践性、家校参与的协作精神,提升了积极分享的人文素养;二是发展求“实”,提升了家庭、学生和学校的协作与学习能力。正如李明新校长在家校沟通会上所讲的,学校和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是“育人共同体”,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系统中需要步调统一、目标

一致。

此外,学校还为该课程成立了以教育教学干部和年级组全体任课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程研发团队,共同思考和设计课程,遇到困难相互启发,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该课程的教师在课程的不同阶段积极引领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尤其是青年教师凭借自身专业优势与个性特长认领任务,全身心投入项目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表现优异,由此分校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优秀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2016年下学期以来,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尝试着利用校园内独特的资源优势研发了四季课程“‘柿界真奇妙”,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尽管分校校园不大,但除了近30棵柿树外,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树,如梧桐树、银杏树、杏树、松树、柏树,还有一大片的竹林。而且,学校后花园还有一块不算太大的“农耕园”,可以用于种植农作物。该秋季综合活动课程的成功研发,也将激励我们继续依托分校独特的校园资源,开发出更多更有意思的学生喜欢的四季课程,使他们在阳光明媚的午间亲近自然,热爱劳动,茁壮成长。

(作者系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柿树分校柿子
秋落柿子红(油画)
The Impact of Celebrity Endorsement in Chinese Fashion Market: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urce Credibility
2019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本科分校、分专业招生计划
On the Qualifications of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
母爱哪有多余的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捡柿子
一棵树一个旅店
来自柿子的烦恼
自己熟的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