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地方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前方向)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17-12-25蒋琴琴陈敏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11期
关键词:汉语特色院校

蒋琴琴 陈敏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各地的人们越来越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从小学习汉语。据2016年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有140个国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各类学员210万人。伴随着汉语学习需求的大幅递增,汉语国际教师的缺乏也使得近年来众多高校增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然而基于互联网的一项2017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该专业在79个文学类调查中,就业排名居第72位。与此同时,国家汉办修订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5)更是在教学能力和学科知识结构等方面对汉语国际教师提出了新要求,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本专业的发展前景。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前教育方向)建设的总体概况

从1985年最初的4所高校招生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起,到今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春秋。截至2016年,本科院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已超过320多所,并形成了从大专到本科、硕士、博士逐层推进的教育体系。伴随着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中“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起点教育业已定型;而《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申请条件中明文规定需“本科学历”,也再次从从业资格认证角度确立了该专业的高起点。同时小部分地方特色专科院校,如以学前教育为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前方向,虽然在原有对外汉语教学和英语的学习基础上也增加了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等知识模块,但其人才培养规格依然很难胜任以英语为母语的幼儿汉语教师岗位。人才培养成果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值得我们深思。关于地方院校的专业定位问题,潘懋元认为应该立足打造地方的职业型、技术型本科或专业应用型高等院校。而随着更多地方院校该专业的开设和时代背景等的变迁与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专业拓展时遇到的诸多问题。

二、地方特色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前方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系部资源配比有限,学分制改革需要进一步落实

本专业最大的特色在于中英双语的优势,尤其是强大的汉语言表达与沟通技能。例如我们的幼儿儿歌、讲故事等基本功考核,在语言表达方面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言语技能。但由于本系部学前教育方面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们对学前教育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学习与运用。同时,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表演素质相当欠缺,尤其在综合技能展示时,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表演与创编能力明显不足。此方面也從侧面反映出地方专科院校在课程的全校统筹配置,甚至是学分制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真正让学分制为课程服务,让课程为人才培养服务,真正满足学生群体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值得每一个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思考。

2.专业培养特色不鲜明,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存在差异

教育部颁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归于文学类中的中国语言文学类(050103);而令人尴尬的是教育部最新的专科学校专业目录设置(含2016年增补专业)中(6702)语言类下位中删除了本专业,专科层面此专业建设极其受限。且参照其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时,一些特色高校采用“四结合”方式处理,在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外语类课程综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特色专业,如学前教育、中医药等。但对于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有着严格限制的学时和总学分要求来说,学生很难掌握如此庞杂的系统知识。

然而这些课程除特色类外,基本上与汉语言和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无异,很难让学生在两方面都能长足发展。同时,因学分和课时的挤压,导致特色(学前教育方向)课程无法真正全面展开,课时量明显不足。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无法逐一安排和实践,只能是以“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混沌式方式处理。因而,在毕业实习和就业时,用人单位明显反映该专业毕业生对幼儿园实际情况不熟,从教能力亟待提高。

3.校内资源整合不充分,教学实践平台有限

自2013年起,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将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合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来,该专业大多数高校都以国家汉办为依托,建立各类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为实习实践服务。而与海外孔子学院合作的国内院校更是每年会根据岗位需求面向全校招募汉语教师志愿者,为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地方特色院校尤其是专业院校很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见(实)习基地。有些院校甚至根本没有开展留学生教育,加之本身学历偏低,毕业生也很难入选全球幼儿汉语教师(志愿者)队伍。因此,本专业学生要想找到对口的见(实)习机会确属不易。

4.就业被动,对口就业雪上加霜

虽然孔子学院、孔子课堂遍布全球,已经建立起“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一系列教学体系,对汉语国际教师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本专业的学生就业渠道狭窄、形势相当严峻。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缺乏大量的幼儿汉语教师(志愿者),只能从其他专业挑选适合教幼儿园的老师;另一方面我们专业的幼儿汉语教师却无法申请该岗位。虽然100%就业,但是基本上是国内各类私立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对口就业率不到3%。这其中既存在着我们的学生专业素质不够,特色技能不扎实,也存在着因学时、学分所限,实践平台不完善等客观因素。

三、关于地方专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1.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统筹安排,加强平台建设

针对问题一的情况,我们建议积极加强校、系两级管理机制建设,打通各系部师资及人才管理、流通障碍,逐步实现汉语、学前、艺术和外语师资与设备等的共建共享。同时,以学分制为手段,搭建起学生群体及个性化知识网络学习平台。在满足学业与职业规划的双重前提下,真正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特色幼教课程建设

针对问题二的情况,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柱,集中体现了该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学科发展的前景。汉语国际教育的更名,在专业目标的培养上更加注重“应用”和“复合”。在地方特色院校该专业建设中,如何结合本校特色,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人才培养总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前方向)为例,则是在原有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模块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整合凸显学前特色优势,让学生真正能拥有一技之长,顺利就业,服务社会。

其中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需要调整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的内容设置与课时比例,夯实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尤其要强化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的五大领域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突出中外教育体系的对比性和实践性。“核心课程”部分在语言技能和教育教学法基础上还需要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培养本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至于“选修课程”模块,在已有的特色选修课基础上,需更加贴近自身的专业方向,适当增加中外幼儿园活动、管理、环境创设、户外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内容。总之,要时刻贯穿“学前方向”的特色,以中外学前教育对比为切入点展开本专业的建设。

3.整合已有校内资源,积极拓宽教学实践渠道

面对问题三,作为地方特色院校在搭建孔子学院平台的同时,更需要充分整合校内外已有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见(实)习平台。如积极利用校内已有的新疆班优势,丰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涵。通过“个别教学辅导实习”和“兴趣小组教学联谊实习”等形式构建“双赢”的实习模式,让实习成为维汉学生共赢的纽带,既满足了汉族学生的见(实)习需要,也填充了维族学生汉语知识学习在实际运用中的空白。

在有效整合校内资源的同时,也需积极利用国际交流交往优势。在开放办学的理念指导下,积极组织联合培养,或考虑接受数量不等的留学生教学等语言培训,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交流实践机会。据报道,2016年来华留学生规模已突破44万,较2012年增长了35%,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并且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总数为205个,共計207747人,创历史新高。由此地方院校可面向合作办学的相关国家招收留学生、交换生等,合作共赢。同时,我们也鼓励本专业学生积极学习第二外语,了解第二语言使用者的汉语学习难点和相应的教学规律,以便更好地服务汉语国际教学。另一方面,在某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主动联系海外就业方面,地方院校也应积极组织相关考察与实践,增加本专业学生申请海外学习、实践项目等机会,以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顺利转化与对接。

4.基于3G的移动互联网教学延伸

最后,在以上共同发展的同时,在“智慧校园”建设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以流媒体技术为手段解决多媒体传输问题基础上,汉语国际移动教育网和汉语国际教育资源库建设也已如火如荼的展开。作为地方特色院校的本专业,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适应新时期大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基于3G的移动互联网教学既继承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可移动性特点,又能让学生们随时随地、轻松便捷地联网学习和交流,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们也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汉语幼儿动画、音频、视频等辅助性学习资料的制作上努力创新,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幼儿特色专业优势,制作和分享有新意、有吸引力的各类新媒体。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丰富了汉语幼儿国际教育资源库和汉语幼儿国际移动教育网建设。它甚至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通过各类信息终端设备,满足全球范围内的学习与实践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既缓解了本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瓶颈,也解决了部分海外学生(学员)的辅导与咨询难题。

总之,我们认为发展地方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前方向)的关键因素在于制定和践行长期、可持续的汉语国际教育观。积极与国家汉办和孔院相呼应,坚持面向目标市场需要的理念。扩大合作交流的渠道,采用多种办学模式,包括国内外不同教育体系下的公办(私立)幼儿园、国际(社区)学校的幼儿园、国内外学前教育机构和孔子幼儿课堂,以满足毕业生多层次和多角度就业需求,确保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前方向)健康、有序地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布比巴提马.哈力力,刘运红.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新疆高校中亚汉语国际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潘懋元.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3).

[4]唐燕儿.基于3G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探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3).

[5]唐燕儿,庞志坚,苏宝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育模式探[J].电化教育研究,2015(8).

[6]延慧.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7).

[7]杨晓黎.对外汉语实习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汉语特色院校
学汉语
特色种植促增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中医的特色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