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斗城遂州:一座被观音文化浸润的性灵之城

2017-12-25杨俊钟敏

中国西部 2017年12期
关键词:遂宁观音

文 杨俊 图 钟敏

斗城遂州:一座被观音文化浸润的性灵之城

文 杨俊 图 钟敏

浴佛大典

在老辈人嘴里,这是一座远离红尘喧嚣,沐浴梵语佛光之城。自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荆州刺史桓温平蜀取“息乱安宁”之意为城命名,至后唐天佑四年(907年),武信军节度使夏鲁奇驻守时“规方为城,有壁如金”。千年以来,这座其形如斗的城市宁静地伫立于一江之畔、两山之间,孕育、繁衍、丰富、传播着这方水土上特有的观音文化、慈悲情怀:这里,不仅有观音的道场、皇家的禅院,观音的传说、菩萨的善行,还星罗棋布着观音湖、观音山、观音桥、观音岩、观音洞、观音沟等近百处蕴含观音文化的地名,以及俯拾即是的观音圣迹、典籍、传说、掌故……2008年,当遂宁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时,慈善、爱心、善行、和谐为核心的观音文化已在这里传承千年,成为了根植于土地、铭刻于人心的一种文化标识、遗传基因。

灵泉寺观音阁

劫国南迁与姊妹观音

公元前四世纪。

黄沙飞扬,朔风如刀,藏青夜幕下的西北大漠尤显荒凉。

一支伤痕累累、步履蹒跚的队伍在贺兰山麓间逶迤而行。他们的身后,金戈、马嘶、惨叫、哀号已渐不可闻,唯有旷远悠长的号角与滚滚狼烟一道,还在苍茫的夜色中诡异回荡。

他们是彪悍的氐人。他们的劫国在西域三十六国中曾无比辉煌。然而,曾经的骄傲已在冲天战火中灰飞烟灭。现在,为了生存,他们只能背井离乡仓皇远遁。回头,最后再看一眼那片无比熟悉、眷念的土地,然后,擦干眼泪,他们继续向南跋涉。

一路上,他们要躲避敌酋的骑哨侦测,要忍受风霜雨雪的吹打侵袭,还要面临饥饿、困顿、伤病和死亡……

生存的渴望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他们穿沙漠,翻雪山,扶老携幼举族南下,步伐执着而坚定。入蜀境,过岷山,顺一江碧波放舟逐流,他们来到了一片开阔平坦的冲积平原上。

这是一方多么美好的土地啊!青山环伺,地肥水美,锦鳞畅游,鸥鹭翔集,蒹葭葳蕤,云蒸霞蔚……疲惫的眼神终于焕发出了欣喜的光泽。他们停下逃亡的脚步,扎营结寨,修房建舍,耕种纺织,捕鱼放牧,在异地他乡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当你在一方土地上倾尽汗水、智慧和生命激情时,他乡何尝不故乡?若干年后,他们为这个重建的小小的城邦取名兴宁国——有谁比因战争而丢失故土的人更懂得振兴、和平、安宁的可贵?

不久,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三位美丽的公主。兴宁国王妙庄王为女儿们取名妙音,妙清,妙善。据说,三位公主出生时皆天降祥瑞,有彩云环绕,凤鸾齐鸣,有奇花竞放,异香馥郁……与所有的美丽传说一样,天呈异象之后必然是缤纷斑斓的传奇演绎,三位公主的故事也成为了这块土地永远的骄傲和福音。

观音菩萨三姐妹,同锅吃饭各修行。

大姐修在灵泉寺,二姐修在广德寺。

只有三姐修得远,修到南海普陀山。

千百年来,这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民谣一直在这片土地上代代传唱。与之如影随形的,是口口相传的姊妹观音的经典传说:出家白雀寺,红雨救僧尼,剜眼断手救父王,姊妹观音镇妖孽……5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梵音如歌,馨香氤氲。以至于700多年后的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平蜀至此,有感于丽日风清、安宁祥和之景,欣然为其命名:遂宁。

灵泉寺三面观音像

举城尽欢的三个节日

千百年来,与其他城市的人相比,遂宁人的幸福感首先在于每年“多出”的三个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在观音菩萨生日、出家日和得道日的这三天,一座城市将因此而欢腾,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最早传递出这一信息的,是一群扎着绑腿、穿着青衣圆口鞋的太公太婆。少则十余人,多则三五十,趁着晨曦自远近乡村徒步而来。两路纵队,秩序井然。为首的,多是一身板健硕而年事甚高的大爷。双目炯炯,一脸沧桑,龙行虎步,精旺神足。青筋毕现的大手高擎一杆鲜艳红旗,旗上一行金黄绣字:某乡某村某组朝山进香队。身后,是捧着糕点桃酥应时果品的乡亲。再后面,就是锣鼓队。“当”一声锣响,“咚咚咚”腰鼓就敲了起来,紧跟着是铙钹“锵锵”的脆响。随那节奏,后面的人就晃动手中的小旗,赤橙黄绿异彩荡漾,很是风光。歇歇气,行进一段路程,“当”又是一声锣鸣,“咚咚咚”“锵锵锵”,又泛起彩波一阵……

最令人们兴奋的,是敲着大鼓、锣钹铿锵的龙狮表演。乡下的年轻人起得很早,洗漱捆扎稳当后,携妻带子呼朋唤友,扛着一条条彩龙金狮,过田坎走乡径,敲锣打鼓自四面八方舞进城来。城里人齐齐地挤到街上,父亲肩头耸着儿子,妻子牵着公婆,男女老少争相观看舞龙耍狮。锣声鼓声铙钹声愈是欢敲热闹,狮子彩龙便于街头拼命地翻滚飞舞。“双龙戏珠”“龙腾狮跃”“狮子滚绣球”……一个个精彩的表演,不断赢来轰然响起的喝采声。

清代遂宁知县李培垣曾作《观音香会节》诗描绘道:

二月和风初应律,击鼓吹竽市填溢。

幡幢缨络路不绝,万口喃罗同一声。

发始灵泉终广德,大众微尘动瑶阙。

除却这三大传统香会节,每年大年三十夜的子时香,更会让周边市州、西南诸省的万千信众云集而来,通宵执守。

在那两座千年的禅院,山门外,灯火通明,人山人海;山门内,人流如织,欢歌如潮。大雄宝殿外,手臂粗的大蜡点亮夜空,两米长的高香灿若繁星;观音殿内,祈福的心愿随香火摇曳,随烟雾袅袅,悠扬的罄声环绕千年古刹……

“观音第一道场”灵泉寺

在南宋王象之编纂的全国地理总志《舆地记胜》中这样记载着:“灵泉山,隋开皇中(581—600年),因大雾晦暝三日而解,忽有释迦石像立于其所,遂建寺,号圣佛寺。”北宋真宗赐名资圣院,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重建后,命名为灵泉寺。

这座已有1400余年历史的古刹分上、下两寺。下寺建于灵泉山麓,有殿堂十二座。上寺建于灵泉山顶,有殿堂九座。在隋、唐、宋、明鼎盛时期,香火兴盛,西南各省前来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有“西方圣境”“中国第一民间观音道场”之誉,与南海普陀山一齐位列《全国名胜词典》。

与所有名山大川一样,灵泉寺之胜,来自于美丽的传说、遍地的圣迹。

沿山道而上,观音柏讲述着姊妹三人得道后,将于灵泉广德南海各自修行,临行前姊妹观音相拥泣别的故事。

三眼井前,静立聆听,姊妹观音的讲经说法似缕缕琴声,清脆悠扬滴答有韵。

异常神奇的三友树,同一树身竟天然生出柏树、樟树、黄桷树三种不同的植物,成为三姐妹形神不离、齐心向佛的形象化身。

还有“一棵”奇特的连根树,三株参天大树独立挺立,根部却相互缠绕紧紧相连,象征着三姐妹永结同心、息息相通之深情。

最令人惊奇的,当数山间那一眼色碧味甘,终年不溢不涸之泉。据说,当年妙庄王病危,远在南海修炼的三公主妙善千里迢迢赶回遂宁,与大姐二姐在城东山麓间为父念经祈福。姊妹三人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父亲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三人心生悲痛,泪如泉涌,竟汇成一眼泪泉。妙庄王饮泪泉之水后沉疴尽除,不治而愈。

从此,遂州居民信众,无论远近尽皆前来取水而饮。有病祛病,无病延年,“灵泉”之名顿时远播,灵泉山、灵泉寺皆因之而名。

至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拜谒灵泉寺,见崎岖山道上,男女老幼持壶捧钵络绎而来,逶迤连绵达十里之盛,于是信笔写下《七泉》诗赞咏:

泉泉泉泉泉泉泉,古往今来不计年。

玉斧劈开天地髓,金钩钓出老龙涎。

“皇室禅林”广德寺

与城东灵泉寺隔江而望者,乃有“皇家禅林”之誉的城西广德寺。

广德寺庙会

背倚卧龙山,侧枕青龙湖,这座初建于唐开元元年(713年)的千年古刹在碧水青山间显得宁静、安详。有古木森森,修竹环围;有百花簇拥,灵禽脆鸣;有清泉喷涌,流水淙淙……山门牌匾上,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题写的“西来第一禅林”增添了禅院的庄严、肃穆的神圣之韵。

这座闻名西南的“皇家禅林”以大雄宝殿为轴心,沿山势呈三列纵向而上。有殿宇九重,亭榭二十六处,大小殿舍二十余幢。主次分明,左右对称,20000余平方米的宋代风格建筑群恢弘大气,巧夺天工,为西南梵宇之翘楚。

步入古刹,五大“镇寺之宝”熠熠生辉:全国唯一一块建于寺院之内的宋代“圣旨碑坊”、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尊宋塔克幽禅师肉身塔、全国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的九龙宋碑、宋真宗亲敕的观音珠宝印和明武宗敕赐的“四国文玉印”、一代高僧清福独步万里迎回的缅甸玉佛。

这里,还塑着全国唯一的一尊男身观音金身塑像。

观音塑像是男身?!你是不是有些惊讶且好奇了呢,那就去听听广德寺开山祖师克幽禅师的神奇传说吧。

克幽,俗姓李,乃唐皇宗室。因父亲入蜀为官,乃举家定居遂州。据说这位皇室贵胄自小喜诗书,原来是想从政为官的。但宿命难违,身缠重疾,常常梦见烈火烈焰逼迫身心。某日,顿悟,遂发出世之志。说也奇怪,愿心一发,猛火顿息,这疾病竟不治而愈了。

25岁时,克幽至成都净居寺,拜无相大师为师,法号“无住”。十年面壁,潜心修证,克幽悟境高深,日臻堂奥,终成大唐一代高僧。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应东川节度使杜济礼请,克幽住持遂州石佛寺(广德寺)开山阐教,逐渐被信众认识、接受、信奉。

广德二年(764年),大历九年(774年),克幽先后两次奉召入宫,讲经说法,与人论义,深得代宗所喜。大历十三年(778年)六月,代宗敕赐寺为“禅林寺”,赐紫衣袈裟,赐法号“克幽禅师”,尊崇地位一时无俩。

在众多的佛学典籍中,关于克幽的圣迹传说比比皆是:

“大历七年(772年),克幽讲法时忽现瑞相,身坐圆光之中,远近花卉皆化莲萼,众人皆惊,纷传观音现世。”

“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遂州大旱,井泉干涸,人畜危难。克幽救济苍生,持锡杖,击山崖,干燥崖间顿有清泉涌出,众人由此得救,将泉命名‘圣水井’。德宗听闻,感怀克幽之德,敕改寺名‘善济寺’。”

广德寺庙会

观音文化之乡授牌

德宗贞元三年(787年)九月十一日,克幽于广德寺跏趺坐化,享年61岁。遂州刺史韦成武于寺南建塔,以师肉身入葬,名之“善济塔”。奇异之事发生于60年后,武宗毁寺灭佛,广德寺也尽成废墟,被毁的善济塔塔基自动塌陷,化为池塘,时有莲花竞相怒放,“山谷之间,光相环绕,红云亘天,地布银色,观音圣像仿佛其中。”又50年,更神奇的事再度发生。据宋代安岳知县赵嗣业所撰《克幽禅师记》:“天复年间,相国琅琊王公简,见一僧立府庭,遣人逐之,至池所而没。因发掘其地,得异骨如金色,钩锁相连,其教谓‘菩萨骨’也。乃复建塔藏之,并兴其寺。而五色圆满光现谷中,人以为观音化身。”于是王简命人于塔侧建观音殿,塑克幽像于其上,谓之“圣观音”。“往往晓色开霁,日出雾升,团为圆相,布为五色,观者堵立,自见其形现光相中云。”昭宗闻奏,遂拨巨资重修禅院,赐名“再兴禅林寺”。

此后千年,遂州官宦居民、乡亲百姓,无不深信克幽乃观音化身之实,唐、宋、明三朝皇帝的11次敕封,与那五件宝物一道,让“皇家禅林”之名得以流传、远扬。广德寺,也逐渐成为闻名遐迩之十方丛林,中国最古老的观音道场。

所以,不管你是虔诚信众,还是览胜游客,但凡到了遂宁,广德灵泉是必须前去朝觐观光的。这里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既然到了观音故里,你就没有理由不去看看。

一条河与一座城

生命于水中萌芽的那一刻起,或许就注定了我们与这种神奇物质的特殊关系。那应该是一种刻录于遗传基因中的亲近和向往吧。如同我们之与空气,一呼一吸,自然畅快,须臾不能离。

遂宁人的幸福和骄傲,还来自于城市中心那一湖两倍于西湖面积的浩渺碧波。很多年前,当眼前这万顷碧玉还只是纤柔一练时,遂宁人习惯地将其称之为河:涪江河。

没有人知道,这条河在这片浅丘之地流淌了多少年,只知道它由北而来,向南而去,在这片土地上欢腾着,蜿蜒着,率性地涂抹着山川的颜色,勾勒着土地的形态。折腾够了,就留下了一片方圆百里的冲积平原。遂宁人亲热地叫它南北二坝。坝者,平畴也。肥沃且开阔,水美而鱼肥。远来的氐人,原住的土著,渐次而来,逐水而居,和谐而处,慢慢就有了房舍,村庄,道路,最后挺立起眼前这座其形如斗的城市。此后1700年,斗城的步履、身影、呼吸、甚至是梦境,都浸润在这一江碧波里。

这江有多美呢?

光影中的少年,记得的是掏鸟窝、捕蜻蜓、粘知了、摘桑葚,还是灌屎壳郎、唱着儿歌喂蚂蚁,或是在木排上捕鱼捞虾捉螃蟹的童趣?

广德寺举行大型法会

妇人们在岸边的青石上槌打浆洗,说东家的长西家的短,不时响起的银铃笑声让一江碧波春情荡漾拍岸而歌。母亲们爱怜地看着黄竹摇篮中酣然沉睡的儿女,嘴里哼唱着不知唱了几代人的摇篮曲。

老人们打着蒲扇在柳树下“楚汉争霸”,或汲着拖鞋斜倚凉椅闭目假寐。要不,就头戴斗笠临江而钓,盯视鱼浮的目光专注而深情。想要钩起的,是一尾尾翻腾的银鳞,还是一段飞扬的青春记忆?

远处的险滩上,油亮的汗珠在卵石上滚动,精瘦的赤足在巉岩间攀沿,一根根纤绳绷直如弦,一声声豪迈的号子破帛而来,回荡云天:“吆哦吆哦吆啊哦……幺幺乖乖妹儿啊,哦哦哦,哥哥走了啊……哦哦哦耶矣嘿呀……”

这样的图景我已看了四十年。每次临江而望时我都在想,这条孕育了万物的河流,到底是位天才的诗人还是位超卓的画家,抑或既是诗人也是画家?它为这土地注入了轻灵动态的诗性,也以天工之笔绘制着这方水土的工笔重彩。

画笔挥洒,一片片葱绿、翠绿、草绿、碧绿、墨绿珠玉般散落江心。遂宁人不把它们叫岛,称其为洲,猫儿洲、席家洲、小河洲等等,让一片江渚翻滚着楚风骚韵。洲上多芦苇,成片连营,折茎去叶,根微甜。河滩上沙极厚,质细腻,一种舒适在光脚丫间缠绵。滩涂中多涌泉,水至清,至凉,纯净甘美。茂密草丛间,有春燕轻灵翻飞,有翠鸟疾如闪电,长腿的白鹭亦步亦趋,伸伸洁白的颈,梳梳雪白的翎,以一种绅士的姿势啄鱼食虾。偶尔,云端中有旷远悠长的鹰唳破空而来。

茂密竹林中,有白墙青瓦翘檐,有飘袅炊烟三两犬吠,有荷锄而作的农夫,弯腰采摘的妇人,耕种的老牛嬉闹的小儿……

涪江之美,历代诗文比兴咏叹,数不胜数。唯300年前邑人吕潜所作《遣兴》诗印象最深:

烟中白鹭独飞还,相伴孤云尽日间。

落日放船湖水上,一帘秋色看青山。

品读吟诵,你觉得这条既是诗人又是画家的河流,现在又幻化成了一位不老的仙女,千百年来,都这样风姿卓约,颠倒众生。

历史如陈酿,能将这土地的形态、色泽、声音、传说、掌故尽纳其中,经漫漫时光窖藏发酵,就成了醇香甘冽的一坛人文琼浆。无论何时,只要拍去封泥低头一品,你就会沉迷其中醉死不愿醒来!

观音文化文艺表演

清明茶祭大典

一湖水与一生情

十余年前,当下游十里的过军渡电航枢纽工程辗碎千年涪江的宁静时,我很担心那些插满现代文明旗帜的推土机挖掘机会不会将这条江和这座城市的灵性连根铲除?直到某一天,当眼前突现平湖三百里,你发现当年那个粗衣布襟的小家碧玉,描了眉,施了粉,勾了唇,头戴簪钗,裙配缨络,一夜间成为亭亭玉立窈窕淑女时,这才展颜一笑,是自己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了。

亲近这样的美人儿,你一定要起个大早,沐浴更衣,熏香静心,然后,姗姗然蹑足而行。晨光熹微,河风轻扬,一夜的蛙鸣有些疲惫零落,精神的,是身边的花草,蓬勃的藤蔓,满世界的芦苇,着一身晶莹露珠,俏生生迎风而颤。蔷薇深处,玫瑰丛中,中国最长的情人栈道在等你。栈道如爱情,蜿蜒于清澈沟渠,穿行于氤氲花丛,在幽静芦苇荡中营造着迷离与浪漫。你步履轻轻沿着栈道看风景,可曾想,你与栈道又都成了他人眼中的一道风景!遂宁的爱情不如天涯海角或梁祝那么惊心动魄、生离死别,它如这江水一样平和、柔顺,缠绵而长久。

如果在秋冬时分,恰巧有阵阵薄雾弥漫而来,那你会惊喜地发现,眼前的花草藤蔓芦苇栈道,尽融一片朦胧中,黑白淡雅,如同一幅墨迹未干的水墨画。至于湖心那洲,你就只能张开想象的翅膀了。如柳叶,似钻石,或是佛之慧眼?你可以想象成你心中所有的美好物什。

薄雾渐散,当初升的阳光泼洒到这片湿地之中时,公园里一下就生动起来。一对对天鹅优雅亲昵,一群群野鸭游弋嬉戏,一只只白鹭昂首觅食,还有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雀鸟,在林间草丛啁啾而鸣,如箭穿行。临水的亭台,柔软的草坪,锦簇的花丛中,几对新人身着婚纱,一脸灿烂的笑。摄影师的镜头不断地调整,将一地阳光一湖波光,七色的花纷呈的绿统统囊括其中。

夕阳西斜时,如果你耳聪目明,那就极目远眺吧。东面的灵泉山上,一阁耸峙,金碧流辉;西边的卧龙山麓,梵宇九重,梵音袅袅。那一湖闪烁、跳跃、流动的金波,会不会是就是这座观音文化城的慈善与禅意?

若说河流给城市带来了灵气,那湖呢,正好将这缠绵千里的灵气蓄藏起来,由清澈而深邃,不疾不徐,从容大度,与城市共生共融,恒久相伴。其实无论是洁然一练,还是磅然一泓,这条温润、永恒的母亲河,都托举着城市的繁华和希望,在这一湖充满母爱的晶莹目光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声音和幸福记忆……

这时,你再轻念它的名:观—音—湖—如此美妙的音韵滑过唇舌时,你会不会有齿颊留香的感觉,甚至,会心灿金莲,暗生虔诚敬意?

这就是遂宁的观音湖,这就是我们的涪江湿地公园。四川遂宁,一座是国际花园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还是中国观音文化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诗酒之乡……

一座城市的魅力,一座城市的骄傲,都在这一湖碧水中盛放、荡漾,等待与你分享。

(责任编辑/吕文锦 设计/毛豆)

猜你喜欢

遂宁观音
唐英恭制甜白釉观音坐像
汉风古韵、观音祈福
四川遂宁地区健康成人血浆无机磷参考区间的调查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遂宁地区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PLR参考区间的建立
似风吹旧了小巷
遂宁高新区
观音送子图
一次诗歌的旅行(组诗)
雨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