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区乡村文化建设探究

2017-12-25王为民东营市东营区文化馆

新商务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吕剧服务体系广场

文/王为民,东营市东营区文化馆

东营区乡村文化建设探究

文/王为民,东营市东营区文化馆

发展乡村文化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终端和根本环节,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着力点。关注乡村文化发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对于落实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的要求,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东营市东营区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出台政策措施推进乡村文化发展,助力国家示范区创建

近年来,东营区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构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乡村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提高乡村文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政策措施。

1.1 打造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城乡文化资源一体化。资源不平衡,一直是困扰乡村文化建设的难题之一,东营区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工作思路,建立多渠道的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体系,通过不断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将城区文化资源和图书资源延伸到基层站点,定期向镇街分馆提供戏曲、舞蹈、器乐等技术指导和硬件支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城带乡、城乡共享,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均衡化。

1.2 创新文化管理模式,实现乡村文化活动多样化。积极转变乡村文化的管理模式,从“办文化”变为“种文化”。创新文化活动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依托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对各文艺团体的演出进行实时跟踪评价,实现了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发挥了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倒逼各剧团强化节目编排、更新服装道具、提升演出质量。

1.3 建立完善投资机制,实现基层文化投入最大化。东营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为重点,区财政在两年创建期内,列支3000余万元用于保障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等建设提升项目。出台《东营区群众文艺团体文艺精品及文化产业项目奖励暂行办法》,将乡村文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民办公助”的原则,区财政每年列支100余万元,对基层群众文化团体进行扶持奖励,激发基层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

2 乡村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

东营区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的推进了乡村文化发展,其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文化品牌创建、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乡村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是推进文化大院建设。2016年新建文化大院26处,提升文化大院29处,全区村居(社区)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已实现全覆盖。按照示范区创建标准通过合理设置图书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基本文化功能室,推进打造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二是实施村居文化广场新建提升和数字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按照大型广场(3000㎡以上)、中型广场(2000-3000㎡)、小型广场(2000㎡以下)三个标准投资1337万元,新建提升文化广场182处,目前已完成126处。结合市民生实事中心城群众广场建设和我区文化广场建设,建成数字文化广场52处,广场建成后免费WIFI流量达到100兆,东营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利用无线网络+LED屏幕终端与区文化馆高清视频信号互联互通,可向多个广场实施远程教学培训。数字文化广场建设作为全市创新项目先后两次在文化部组织的区域文化交流活动中作典型经验交流,项目示范推广价值获得文化部公共文化司高度认可;三是建设历史文化展室(厅)。村居(社区)历史文化展室建成牛庄镇大杜、史口镇安子张、艾家,胜园街道南田等39处,正在施工建设的11处。

2.2 乡村吕剧文化得到蓬勃发展。东营区是吕剧的发源地,近年来,我区实施了一系列“复苏、壮大”吕剧特色文化计划,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 制约乡村文化发展的问题和不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乡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3.1 个别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仍显不足。近年来我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历史峰值,但与群众文化需求相比,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更高标准相比,仍然存在投资渠道狭窄,总体投入不足的问题。

3.2 个别文化设施建设标准不高,使用效率偏低。虽然东营区村级文化大院已实现全覆盖,但建设和使用情况并不均衡,有些村级文化活动室还没有达到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标准,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部分农村文化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现象,管理不够规范,造成设施利用率偏低等问题。

3.3 文化活动缺乏特色,品牌影响力不强。近年来,我区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形式日趋多样,但由于缺少整体包装策划,没有形成叫得响的独特品牌,导致地域文化形象不够鲜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4 进一步探索乡村文化建设的的新途径

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坚持公益化、标准化、均等化、多样化,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进一步探索乡村文化建设新途径。

4.1 提高认识,加强对乡村文化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确立和实施“大文化”理念。

4.2 加大投入,加快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区统筹、镇村联动”发展思路,优化“中心城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梯次布局。

4.3 提升层次,丰富乡村文化活动载体。广泛征求文化工作者意见,调整充实完善《东营区群众文艺团体文艺精品及文化产业项目奖励暂行办法》,更好地调动文艺团体创作演出的积极性。重点发挥乡村文艺团体的主体作用,提升文艺作品创作演出水平,身边人演身边事,丰富乡村文化,倡树乡村文明。

4.4 振兴吕剧,努力打造“吕剧故乡”品牌。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统筹文化扶持资金重点向民间吕剧文艺团体倾斜,支持鼓励吕剧创作演出。不断推出优秀剧目和新秀演员,全面打造特色吕剧文化活动品牌。

4.5 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队伍素质。乡村文化队伍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要以提升基层乡村文化人才素质为目标,举办千名乡村文化人才培训工程,采取请名师培训、走出去考察、定期内部交流等方式,对全区乡村文化人才每年轮训一遍。要定期组织文化之星评选、优秀乡村文化人才评选,以活动为载体,营造乡村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吕剧服务体系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论现代戏曲类非遗传播大格局的构建
——以山东吕剧艺术传播为例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吕剧进校园 唱响家乡戏
浅论黄河口吕剧的传承与保护
广场
论小学生学习吕剧的几点想法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