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伐”

2017-12-23周文婷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3期
关键词:伐木引申为本义

周文婷

摘 要:本文主要从形、音、义出发来分析“伐”字,简略介绍“伐”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以及有关“伐”字的相关问题,目的是想根据汉字的特点,求本溯源,并据本义探其流脉,以大致了解“伐”字的引申演变情况。

关键词:“伐”字;字形;字义

[中图分类号]:I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1

成语“南征北伐”中的“伐”是讨伐的意思,带有主动地发动战争的意味。但是,“讨伐”并不是“伐”的本义,它的本义应该与“戈”、与“人”有关,但不是“人持戈”的意思,而是“以戈击人”的意思。要想深入地了解“伐”字,就必须从形、音、义出发,全面对“伐”字进行考察。

一、“伐”字的字形解读

伐,是一个会意字,从字形上看,它记录的是断首之刑,砍头是一种刑法,但是施行的对象却并非仅限于罪犯。奴隶制时代敬畏神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统治者的头等大事,每逢祭祀,必献牺牲,即供奉牛、羊、猪等以享神灵。而众多的祭祀中,有一种叫做“伐”的祭礼,贡献的则是人牲,即杀人以祭。在祈年、求雨、献俘,跋灾等祭仪中,都常使用人牲作为祭品。与殷墟大规模的宫殿遗址、精美的手工艺制品、众多的甲骨文献一起出土的,还有成批的惨遭杀戮的人牲的遗骨。这些遗骨很多是身首异处,显为“伐”刑所致。甲骨文中的“伐”字的形象可以说是奴隶制时代残酷现实的写照。金文,小篆的形体与甲骨文一脉相承。

二、“伐”字的音义关系

先秦古籍多通假,不明声训,难以通训诂。许慎所处之东汉时代,声训之风特别盛行,但过犹不及,往往囿于主观失之附会,许慎《说文解字》则重视形、音、义三结合,释义以形训为主,密切结合声训,“伐”字即为一例。《说文》云:“伐,击也。从人持戈。一曰败也”。“从人持戈”就小篆形体来说,分析欠缺,且与戍字分析相混,郭沫若说:“殷周古文伐字与戍字颇相乱,然亦有区别之外,伐象以戈伐人,戈必及人身,戍示人以戈守戍,人立在戈下,此其大较也”。郭沫若说得很正确。“一曰败也”粗看是对“伐”的另一种解释,细看即可悟出是以声训对“击也”加以补充。伐、败上古音为双声叠韵,均为月部并母入声。再由许氏的“从人持戈”的字形分析看,所训之“击”盖为伐击之击,征伐之击,而征伐、伐击的结果当然是要使之败。所以《春秋说题辞》说:“伐之为言败之也”。可见伐之与败,不仅音读相同,义也相关。

三、“伐”字的字义演变

“伐”的本义是砍杀,击杀,攻杀。《说文·人部》:“伐,擊也。从人持戈。一曰敗也。” 《说文》解为“从人持戈”不正确,应为以戈击人。伐字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分三路引申,一方面是在战争方面的,一方面是在祭祀方面的,最后是其他方面的。

一是引申为用于战争方面之攻击,义为“征伐”,因为当时战争就是杀伐,所以那时把对外征讨用兵叫做伐。古代战争以论功行赏,所以由“征伐”又可引申为战功。由战功又可以引申为一般的功劳,如《汉书·车千秋传》:“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这里的伐指功劳,功业。战功中杀敌是很重要的,所以伐又有了夸耀的意思。“伐”字在战争方面的引申又可指战法操练上的“击,刺”,如《尚书·牧誓》中:“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意为在击刺时每阵不超过四次五次,至多六次七次就应暂停,整顿一下,以便众进齐心,通力克敌。这是“伐”字在战法上的例证。

二是在祭祀方面的引申,在甲骨文的卜辞中,“伐”作动词时,是祭祀名,表示对用于祭祀的人进行“伐”(即砍头),而作名词的时候,则应该是砍下来的人头,是一种祭品。由动词的砍斫引申为武舞之“击刺”,如《礼记·乐记》:“一击一刺为一伐”。这是指周代祭天时的一种武舞,谓天子与大将夹舞,振铎以为节奏,武乐共六奏,舞者手执干戚,每一击一刺叫一伐,合四伐为一奏。这是指祭祀用武舞时的击刺方式。据此引申为兵操进退时的步伐,今天仍在使用的“步伐”中的“伐”,即源于此。

三是引申为其他的意义,敲击,如《诗经·小雅·采芑》中“伐鼓渊渊”中的伐鼓指敲鼓。由敲击引申为开凿,如唐·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中乃伐山石,刻之日月。

也可以由砍杀引申出消除,除掉之意,如成语伐毛洗髓,除掉旧的毛发,清洗旧的骨髓。原指传说中的仙人脱胎换骨,返老还童。后用它来比喻清除污垢,重新做人。

一般意义的砍伐,如白居易《卖炭翁》中的“伐薪烧炭南山中。”由一般的砍伐引申出伐木和伐柯,它们用的是比喻义,《诗经·伐木》中有这样几句话:“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迁和伐木这两个典故就出自这里。乔迁,乔迁之喜用來表示喜迁新居的欢乐,而伐木是用来表示朋友间的友谊深厚。另有“伐柯”一词,源自《诗经·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煤不得”,前两句是比兴,即以伐柯不能无斧作比引起下文,以增强表达主旨的下两句即婚娶不能无媒的感染力。前两句是比喻,是为后两句服务的,所以后世以“伐柯”作为媒妁的代称,或叫“作伐”,就是做媒人的意思。这只是一种修辞手法,用的是比喻义,并非“伐柯”,“作伐”的“伐”字本身含有“媒人”义。

四、结语

汉字然形体繁难,且一词多义,但并非无规律可循,如能追本溯源,明其流变,则可虽执简驭繁,同时,作为形、音、义三结合的析字方法,也是古以有之,并且是行之有效的,如果能掌握这种方法,这对提高汉语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九盈.中国汉字文化大观[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朱英贵.汉字形义与器物大观[M].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时学祥.语林趣话[M]. 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03.

[4]陈涛. 常用汉字浅释[M]. 北京: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11.

[5]任德山. 任犀然.汉字博物馆[M]. 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猜你喜欢

伐木引申为本义
兔死狗烹
WE ARE伐木累 伐木累战队
焚诗记
跟踪导练(三)等
神奇汉字
伐木垒——户外墙体涂鸦 Family=家庭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