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多样性保护问题研究
——甘肃五泉山古建筑群的文化多样性保护

2017-12-23高明醒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中国建材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建筑群甘肃建筑

高明醒(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多样性保护问题研究
——甘肃五泉山古建筑群的文化多样性保护

高明醒(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自元朝至今,甘肃五泉山遗存了大量古建筑及古建筑群,其多元的宗教与儒文化、灵活的建筑布局、多样的建筑样式及建筑工艺等均是我国景观与古建筑领域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做好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将使得五泉山景观建筑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五泉山;建筑;多样性

五泉山由东、西、中三座山麓及东、西两座山涧构成,雄浑高俊,林茂荫翳,风光旖旎。山地地势北缓南高,中部山麓稍显平缓,东西两侧山麓山势陡峻。明代之后,战火及乱砍乱伐导致皋兰山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皋兰北麓山体构造形成于前古生代,因其地质、地层具有的失陷性使得黄土覆盖下的基岩裂隙中育有大量地下水,皋兰山北麓森林植被与地下水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这一带的森林植被得以保存。明代景泰年间进士段坚曾作诗云“千尺松杉欺晚雪、一番桃李媚春风”,描述了皋兰山北麓古木参天、万木峥嵘的景象。同时,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泉水的形式涌出地表,历史上曾有百泉之多[1]。北魏地理学家阚骃撰写的《十三州记》曰“大河在金城北门。东流,有梁泉注之,出县之南山”,文中“金城”即指兰州,“梁泉”即指皋兰山北麓泉水。这些泉水中,以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等五眼泉水最为有名,因此,兰州在唐代亦被命名为五泉县,宋代被命名为兰泉县,元代时,皋兰山北麓被命名为五泉山,有关五泉山的记载更见于《大元统一志》与《大元混一方舆胜揽》。中国古代造园以山水形胜为要,五泉山因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儒道释各派建筑汇集的风景胜地。

1 五泉山古建筑群的历史发展

自元代起,五泉山就成为释、道、儒等不同古建筑文化的汇聚之处。元代仁宗皇庆年间,五泉山就建有皇庆寺。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五泉山迎来了古建筑建造的高峰。清乾隆时期,五泉山自山下到山上建筑鳞次栉比,蔚为壮观。中麓自下至上依次建有戏楼、金刚殿、大雄殿、轮藏殿、大悲殿、奎文阁等建筑及建筑群,奎文阁向左可到卧佛殿、地藏庵、千佛阁,千佛阁为五泉山建筑群左麓最高点。从千佛阁向下可到东龙口,奎文阁向左可到大佛殿、清辉阁、三教洞,三教洞为右麓最高点。从三教洞向下可到西龙口,西龙口右侧为嘛呢寺。建筑群以中部大雄殿为中心,左为水陆堂,右为燃灯寺与酒仙殿。清乾隆四十六年及同治六年,五泉山建筑群毁于兵火,之后经多次修复。至民国初年,甘肃五泉山建筑群因年久失修、颓废坍塌,近代著名学者刘尔炘发起募捐,酬银四十八万两,以工代赈、重修五泉山,使其重新恢复了历史旧貌。此次修复,从1919年至1924年,历时5年。在五泉山中麓新建五泉山山门,重修崇庆寺,将其更名为浚源寺,将甘肃贡院明远楼移至浚源寺后原藏经楼的废址,改为万源阁。新建太昊宫、三子祠、层碧山庄等殿堂[2]。

建国后,五泉山被改造为公园,重修了建筑,新建了儿童乐园及动物园,向民众开放。六七十年代,五泉山建筑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古建筑被随意改建、占用,佛像、壁画、联匾、碑褐等被毁,1980年之后,五泉山古建筑群被逐渐恢复。

2 五泉山古建筑群的建筑特色

兰州地处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历史上,除道教外的其它宗教都经由河西走廊由西域传至内地,并与道教及儒家文化在甘肃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竞相在兰州五泉山修建佛寺、道场、书院,佛教建筑、道教建筑、儒家建筑及其它类型建筑相互掩映、和谐共存。

2.1 五泉山古建筑群多样的建筑文化

五泉山建筑群中大部分为佛教建筑群,其中建筑规模较大的有浚源寺、卧佛寺、地藏寺、嘛呢寺、大悲殿、千佛阁等。在所有佛教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佛教建筑群当推浚源寺。浚源寺始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名为皇庆寺,明代在其旧址上重建,名为崇宁寺。近代再次重建时,更名为浚源寺。浚源寺坐落于五泉山中麓,位于五泉山建筑群中心。浚源寺为三进院落,依次坐落有金刚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万源阁等主要建筑。其寺门为五开间砖砌牌坊,高大庄严,中门上方有刘尔炘手书“浚源寺”砖雕门额。金刚殿为明代建筑,大殿系歇山式屋顶,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结构精巧,气势庄严。大殿中有佛龛,分别供奉有韦陀与护法,殿中存有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一尊高5.3米的铜铸接引佛和铁铸莲花基座。金刚殿后的大雄宝殿是五泉山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建筑。大雄宝殿角门之后院落为万源阁,万源阁由36根木柱支撑起木质楼体,斗拱飞檐,巍峨庄严[3]。

明代,由于统治者的推崇,道教中的全真教在甘肃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甘肃的兴隆山、崆峒山成为道教圣地。历代分封甘肃的肃王笃信道教,在兰州修建了多处道观,五泉山老君洞就建造于这一时期,清代,五泉山建有奎文阁、五龙宫、酒仙殿、慈母宫、二郎殿等道教建筑,之后历经毁坏与重建,现存有酒仙祠、二郎殿、清虚府、三教洞、八卦台等建筑。其中规模较大的建筑群清虚府建筑群坐落于高大台地之上,部分一层为廊庑结构,二层因山起楼,建筑群落顶部采用歇山顶式,气势恢宏。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一,儒家文化的精髓不仅体现在儒家的传世经典《四书》、《五经》当中,也体现在儒家文化的传承活动与儒家文化的建筑建造活动中。明代,五泉山就建有文昌宫,清末及民国初年又新建了大量儒家文化建筑群。民国初年,刘尔炘重修五泉山时,从甘肃贡院挪来了万源阁,并新修了太昊宫、文昌阁、武侯祠等儒家建筑群。其中,文昌宫、太昊宫等均为大型建筑群落。文昌宫为五泉山现存较早的明代建筑,清末重修,民国初年刘尔昕在此建五泉书院。院内建筑形式为两重楼阁式。太昊宫为民国初年在任尔昕主持下建造,其建筑群有伏羲殿、石作子祠、壤四子祠、秦子祠等,主要建筑为伏羲殿,祭祀太昊伏羲氏,配祀女娲氏、黄帝轩辕氏。秦子祠主祀孔子弟子秦祖,配祀景清等人。壤四子主祀孔子壤駟赤,配祀赵充国,石作子祠主祀石作蜀,配祀张轨等人。

此外,五泉山还建有三教洞,又名三圣洞,位于五泉山右麓最高点,洞内塑有道教老子、佛教释迎牟尼、儒教孔子三教首之像而得名。三教洞从建筑的角度阐释了儒、道、释三种文化的统一。

2.2 五泉山古建筑群灵活的建筑布局

五泉山建筑及建筑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独立,其建筑群主要有:三进院落布局主要有嘛呢寺、地藏寺、卧佛寺、浚源寺、太昊宫、段氏祠堂、二郎庙等;两进院落布局主要有武侯祠、文昌宫、酒仙阁、清虚府等;一进院落布局主要有千佛阁;单幢建筑较多,主要有秦公庙、万源阁、大悲殿等。这些建筑形式不一,依据地形而建,朝向多为坐北朝南、也有许多建筑朝向东西方向布局。这些建筑一般依照中轴线布局,但有些依地形建造,非完全对称,自然和谐。五泉山建筑及建筑群不仅在平面布局上灵活多变,在空间布局上也利用自然条件营造出多层次的空间格局,建筑依山就势、依据各自地形,建于高差不同的七级台地上,建筑之间相互高低呼应、错落有致。形成多层次、多变化的景观效果。

2.3 五泉山古建筑群多样的建筑样式与工艺体系

五泉山古建筑群除少量明代建筑遗存外,多为清代及近代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格局,亭、台、楼、阁、馆、轩、亭、桥等建筑几乎囊括了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样式,其建筑工艺更是体现了清官式、秦州体系、河州体系等大木作工艺的特点,木雕、砖雕、彩塑、脊饰等各具特色。

3 五泉山古建筑群建筑文化的传统回归

五泉山位于皋兰山北麓,黄河南岸,早在秦汉时期,黄河河道位于现今市区盆地地区,城区狭小偏远,历经历史变迁,黄河河道北移,新建城区逐渐南移,与五泉山日益接近。五泉山成为城区的南部屏障,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城乡建设的加速,五泉山已融入市区,成为城市园林,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其多样性的文化遗产成问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兰州名胜地,共谈五泉山”,五泉山古建筑群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次毁损、多次重建,千百年来,成为人们争相传颂的风景胜地。五泉山山体自然的三山两涧风貌,为五泉山的建筑格局营造创造了天然的条件。元代,五泉山主要建筑有皇庆寺及霍去病庙,建筑及建筑群较少,为单点式布局,其园林风貌为自然山水园林。明清时期,随着建筑及建筑群的增加,山、水、建筑相互依存,形成了以山为框架、以水为网络、以建筑为节点的组合方式,五泉山的建筑及园林格局基本确立,形成了左麓、中麓、右麓至下向上、相互联通的布局格式。近代名士刘尔炘重修五泉山,以儒学作为五泉山文化的根基,运用儒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对五泉山建筑群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在五泉山建筑群中将先贤、名士等事迹塑像刻碑、建庙修祠,以建筑的形式使其德行教化天下;此外,刘尔昕还在武泉山建筑上题碑刻匾,将深邃的儒家哲学以通俗的语言表现出来。如他为五泉山戏楼题词:“正学废兴关世运、斯文绝续在人才”。题五泉山万源阁望来堂:“高吟树蕙滋兰句,环顾栽桃种李人。”他的楹联题字不仅点题建筑,展示了建筑所应具有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得五泉山各建筑、景点之间形成相互映照的关系[4]。

建国后,五泉山被改造为公园,部分建筑被拆除、改建,增加了山下广场,对游人游园线路进行了重新规划,中麓由山下至山上依次为山前广场、牌厦、大门、蝴蝶厅、浚源寺建筑群(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太昊宫、钟亭、文昌宫、清虚府建筑群、卧佛殿、三教洞;左麓为二龙壁、游乐场、东长廊、八卦台、千佛阁;右麓为动物园、翠幽新圃、嘛呢寺,除中路与近代格局相似,左右两麓格局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五泉山在改建为公园的过程中拆除了部分建筑、改变了部分建筑的用途,如金刚殿院落东北拈花坞被改为莲花坞,院门外修建了水池、小岛、修建了二龙壁,但二龙壁与其它景观缺乏联系,湖石堆砌随意,石桥、汀步材料过于现代化,样式与自然环境不协调;清虚府门厅及两边廊屋被拆除,改建为接待室;吕祖庙被改造为游乐场、原东西龙口修建了水库、防空洞、动物园;新改建的建筑与五泉山的整体文化氛围不协调,自然风貌被破坏[5]。

五泉山传统建筑格局的改变导致建筑、建筑群的功能及文化语义丧失,其与景观之间的文化连续性被破坏,同时,在园林中兼顾游乐动物园,使得五泉山建筑及景观功能、形式过于复杂,建筑、景观的文化主题被削弱,亦不利于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恢复旧有景观格局,迁出形式、功能不相容建筑群;恢复旧有建筑形式,尽量采用传统建筑材料与工艺,做到“修旧如旧”;恢复就有建筑内的展示内容,如塑像、碑刻、楹联等,使其文化性更丰富。如此其建筑文化多样性将会得到较好的保护与传承。

[1]邓明.兰州史话[M]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7.3

[2]武沐.甘肃通史·明清卷[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8

[3]兰州五泉山古建筑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5

[4]陆杰仁.兰州市五泉山园林古建筑群价值评估[J]甘肃科技纵横.2010.12.15

[5]朱观海.五泉山公园的整修和改建[J]中国园林.1986.12.31

建材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培训会在总院召开

8月22日,由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教委与中国建材总院共同主办的建材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培训会在中国建材总院顺利召开。会议特别邀请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副司长吴学梯做了专题讲座,中国建材总院重大项目办主任赵平、财经资产部部长杨京红分别讲解了总院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的做法。本次会议由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教委主任、中国建材总院院长姚燕主持,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教委秘书长周丽玮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的举办适逢建材领域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旨在积极响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要求,确保各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取得突出科技成果,为行业营造更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行业上下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组织人员参会。培训会历时一整天,共有来自17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9个单位的150余人参加会议,他们当中既有项目/课题负责人、也有各单位科技主管领导与财务管理人员,单位当中既有高校、研究院所,也有一线的生产制造企业。

吴学梯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层面,深入讲解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项目管理改革、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革”两大专题,讲座内容既宏观又落地,深入浅出分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设立背景、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科研经费管理特点等内容,提升了大家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认识水平。赵平、杨京红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要求,详细介绍了中国建材总院多年来从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经验。参会人员非常珍惜本次培训学习机会,仔细听认真记,并与讲课老师展开深入热烈的互动交流,对一些共性的问题理解更加深刻。大家普遍认为收获颇丰,对将来的项目管理很有帮助。

本次培训会取得圆满成功,接下来,各项目、各单位将以高效管理促进研究攻关,为早日实现建材行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A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 The Cultural Diversity Protection of the Wuquan Mountain Ancient Buildings in Gansu Province

Since the Yuan Dynasty to the present, Gansu Wuquan Mountain has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buildings and ancient buildings, its diverse religious and Confucian culture, flexible architectural layout, diverse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architectural techniques are important in China’s landscape and ancient architectur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urbanization to do a good job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diversity protection, will make Wuquan Mountai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maintaining the historical style under the premise of a better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Wuquan Mountain;architecture;diversity

甘肃政法学院校级重点项目:GZFXZDLW009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多样性保护问题研究——甘肃城镇化进程中的建筑文化多样性保护

J59文献识别码A

1003-8965(2017)04-0178-03

猜你喜欢

建筑群甘肃建筑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探秘布列斯特要塞建筑群
新堡庙古建筑群考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