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促进蚌埠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2017-12-23黎阳

市场周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技术升级蚌埠市传统产业

黎阳

互联网促进蚌埠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黎阳

“互联网+”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深度整合,产生一种新的经济形势,使得产业结构得以转型升级。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状况,传统产业升级模式大致分为“技术升级-结构优化”,“技术升级-模式创新”,“结构优化-模式创新”,“技术升级-结构优化-模式创新”四种模式。蚌埠市产业经济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产业创新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围绕着传统产业升级模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积极运用“互联网+”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智能、飞速升级。为优化蚌埠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

“互联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全面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互联网创新和经济社会整合一体化,推进技术发展,提高效率和变革组织,促进实体经济的创新,产生一个范围广泛的基于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式。陈文玲在《互联网与新实体经济》中提出:“互联网+”有利于发掘购买力。“互联网+”背景下的实体经济将会在满足现有消费需求基础上,发掘潜在消费需求,通过供给侧改革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并将这种隐性、潜在、被供给创造出来的消费需求转化成现实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互联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生产方面:农业领域,数字技术能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工业领域,“互联网+工业”使得企业生产周期、原材料消耗量、环境负荷、工厂成本得到有效缩减;服务业领域,“互联网+服务”时代,阻挡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时间、空间因素被大大压缩,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始主动寻求自己所想要的服务,服务商也通过互联网提供更加直接的互动的方式,发现用户的需求痛点,进行及时的改进,使服务的质量和便捷性得到了提高。“互联网+”有利于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水平。“互联网+”依托于信息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使得交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让资源配置变得更加精细,为消费者生活带来便利。医疗卫生、养老等行业,互联网、智能技术让医患沟通与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快捷、有效。养老产业利用“互联网+”,加速向社区化、智慧化转型,教育进一步均等化、普遍化,知识传播效率得到提高。同时,电商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销售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

一、“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要因地制宜,选择能适应区域发展的产业升级模式。黎春秋根据区域传统产业的具体特征,提出对于区域产业多元化,特征复杂,或者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传统产业间相互影响关系多变的区域,应该选择“复合路径”模式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模式。并列举了以下四种模式:

(一)“技术升级-结构优化”模式

“技术升级-结构优化”模式是将基本的技术升级模式与结构优化模式进行组合,区域传统产业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的同时也进行结构的精简优化。

(二)“技术升级-模式创新”模式

“技术升级-结构优化”是基础技术升级模式与模式创新模式的结合,区域传统产业在技术升级上的转型。同时商业模式、运作模式也将会进行变革。

(三)“结构优化-模式创新”模式

“技术升级-结构优化”模式是结构优化模式和模式创新模式相结合,区域传统产业一方面要调整结构和提升水平,一方面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区域、产业、企业、要素各个层次进行全面联动。

(四)“技术升级-结构优化-模式创新”模式

“技术升级-结构优化-模式创新”模式是将三种基本范式传统工业创新升级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但它不是简单叠加,而是三种基本模式的主要特性的体系,不同地区的传统产业,混合重点和政策措施将会有所不同。这种混合模式使得地区传统产业进行最全面,最彻底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在数量、质量、技术水平,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转型。

二、蚌埠市传统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

(一)蚌埠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

“十二五”期间,蚌埠市经济稳步发展。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为780.2亿元,在2016年增长到1358.8亿元,年均增速为12%,高于省平均水平1.3百分点。国内人均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21398元增加到2015年的38267元,年均增长15.8%。三大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第一产业规模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至 2015年,总产值年均增长11.12%,占GDP的比例从2010年的19%下降到2015年的15%,呈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总量持续进位,从2010年的30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00.98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9.83%。截至2014年底,工业化率达到46%,工业经济效益指数逐年上升至384.8%,居全省第2位。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47.2%提升到2015年的48%。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跃居全省第一方阵,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和增速达全省前三名。第三产业总量规模加快壮大,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2010年至2015年,生产总值从215.9亿元增加到463.5亿元,年均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逐年增加,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80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达48%以上。五年来,蚌埠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000多亿元,其额分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2.7%,比第二产业投资高出8.13个百分点。同时,蚌埠市在不但加强传统服务业发展,而且更加注重发展潜力大的新业态,使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服务业新经济增长点出现,即将成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蚌埠市传统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

在取得众多经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蚌埠市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蚌埠市传统产业,总体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在产值方面,蚌埠市仍然没有脱离“二三一”现状,2015年的三大产业比例为15:48:37,可以看出,工业仍是蚌埠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确定经济效益和质量,蚌埠市应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使其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2.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

近年来,蚌埠市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随着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迅速发展。因为经济粗放增长,经济体制不系统不完善,致使这些传统产业存在投资过多、盲目扩张等现象,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但利用率极低。现今,蚌埠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投资还是产业规模等方面,与合芜等先进地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且在研究上投入经费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所差距。因此,为了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蚌埠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使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应不断在新兴产业的建设上加大投入。

3.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产业政策分析表明,蚌埠的第一产业创新不足,第三产业与先进城市相比,发展缓慢,虽然第二产业创新较好,但仍造成整个蚌埠市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蚌埠市2013年,其专业技术人员达到每万人便有64.66人,比2010年18.64人增长了3.46倍,但其与合肥、芜湖等地相比有着很明显的差距。一是安徽省的研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落后,导致了公共创新的基础较弱,缺乏创新型人才;二是科研经费严重短缺,2015年蚌埠市研发经费仅为27.28亿元,相比于合肥的174.86亿元,芜湖的68.79亿元,马鞍山的35.91亿元,蚌埠市科研经费严重缺乏,因此遏制了蚌埠市三大技术创新发展。另外,新型创新平台建设太过滞后,成果产业化水平明显过低。

4.产业园区竞争力不强

蚌埠市工业园区开发不足,大部分在初期阶段,工业园区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特别是传统的工业园区竞争力不强。在传统产业中,蚌埠市仅将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作为平台,然而并没有采取有效的后续行动,没有积极引进大型的农业加工企业,从而也没有培育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与辐射的龙头企业。其次,现在的工业园区的密度和规模都太小,技术含量也过于低下,企业专业化之间的关联也过弱,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致使园区系统制度不到位等。

综上所述,蚌埠市传统产业发展还有一系列困难,但蚌埠仍处于追赶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发平台,积极推动蚌埠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互联网+”背景下,蚌埠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及制度设计

互联网时代,诸如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IT技术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蚌埠市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积极运用“互联网+”模式推动传统产业。

(一)“互联网+”的战略观念转型与顶层设计

目前,信息生产力没有发挥到它应有的作用,它被原有的“工业经济”生产关系的制约,其主要体现在制度安排的落后。蚌埠的工业互联网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我们应尽快策划合宜的发展方针引导互联网健康发展,在其顶层设计方面加强,避免各地或各行业独立发展的事情发生。工业互联网理应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总体的规划,明确个人责任,加大各个工作之间的协调配合力度,协调彼此之间的配套资源,共同研发,不断探索尝试推送工业互联网发展具体方法。尽量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的进度,好使其可以指导建设方和使用方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施,努力去达到国际标准,为创建强市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在各地开展试点示范,积极开展智能化工厂,智能设备和智能化服务,新模式,新格局,加强化工,建材,预防等传统产业“互联网+”的推广应用引导产业互联网转型。

(二)加强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从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主导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来看,蚌埠市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在安徽省仍处于中等水平。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有效的制度设计,从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到三方启动,合理创造高水平的工业技术平台。提高互联网联网和接入效率,提高网络运营效率和速度,降低数据流量收费,提高工业领域的宽带接入和效率的使用率,大力建设工业物联网所必需的技术设施平台。通过低息贷款,财务资金等形式,提高技术、资源分配、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保障。

(三)完善“互联网+”产业发展生态

建立互联网产业联盟,推动产业推动生态圈发展。发达国家的工业联盟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建立跨部门、公私合作的多元化工业互联网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的模式,引导各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着眼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不再受关键技术阻碍,形成统一完整的产业互联网体系结构,促进标准化的进程,培育工业互联网需求的跨行业产业体系一体化的企业,共同完善产业互联网产业工业系统。

(四)加强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

政治与科技合作创新,相互融合以突破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蚌埠市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高度重视政治和工业研究合作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重推进合作创新体系的建设,开设互联网关键技术专项项目。在各个重点行业和重点技术开设试点,最大地调动各方资源,形成积极互助,共同突破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存在的难关,加大关键技术推动力度,稳步提升企业智慧水平。

(五)强力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工作

确立互联网与产业整合创新的发展方针,持续开展互联网与产业整合与创新的工作,加快制定互联网与产业创新指导方针。在试点企业成功后,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弥补不足之处。完善其不足,完善工作体制,继而促进其应用模式的广泛应用。发挥互联网开放分享,高效收集,无缝连接和高效渗透的特点,在重点的特殊区域,行业及企业,推行组织管理模式,制造模式,业务模式以及产品和营销模式,融资模式和业务流程整体创新整合。展开在互联网与产业整合创新相关领域的研究,探索融合发展的相关标准,认证,安全等相关机制。建立范围广大的合作,好以进行实施试点的经验与结果的交流,积极与国际上先进制造企业进行合作,在交流过程中从其模式中学习经验。大力鼓励互联网和工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尝试发展新的商业以及服务模式。

(六)开展工业云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创新行动

一是开展云平台创新试点服务,详细地记录其运作的过程中的问题,整理记录,解决产生的问题,总结创新服务施工经验。二是对于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服务领域以及带动效应较强的领域,建设工业云平台,让重点制造企业和服务的云资源整合,逐步尝试可复制、可大范围推行的运营和服务模式。三是整理相关资源,加快工业云相关的技术服务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四是加强管理和服务的整合及统一,研究其管理系统,进行整合评估。五是依托相关的重点行业,各地都建立了工业云平台和工业运行监控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平台的行业和业务数据,进行数据创新试点,为了大数据模型中更好的应用,应该努力总结典型应用案例的大数据的试验经验及研究成果。六是大数据在行业管理和经济运行中的应用,形成大行业数据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开发。七是支持互联网公司打造大型数据平台的第三方工业企业,为工业企业、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精准营销。

四、结论

近年来,蚌埠的经济乃至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被西方媒体普遍描述为优化危机后的经济复苏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产业结构的升级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常态下蚌埠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蚌埠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新的产业体系,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互联网+”的提出使得互联网经济再度升温,其影响力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产业本身及电子商务领域,而是扩展到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等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通过对蚌埠近几年经济数据的分析,指出了尽管经济发展较为稳定,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但仍存在三个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只有与时俱进,积极利用“互联网+”模式带动传统产业快速升级,才能优化蚌埠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

[1]李晓华.“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基础[J].经济纵横,2016,(03):57-63.

[2]陈文玲.互联网与新实体经济[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 (4):5-10.

[3]黎春秋,熊勇清.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模式研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外部效应的分析 [J].中国科技论坛,2011,(05): 32-37.

[4]汪玉兵,廖信林,吴友群.蚌埠市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16(5):68-72.

[5]倪莉莉,刘寒春.利用“互联网+”提升传统产业的对策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 [J].普洱学院学报,2016,32(2): 22-24.

[6]李晓华.“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基础[J].经济纵横,2016,(03):57-63.

F127

B

1008-4428(2017)08-68-03

黎阳,男,安徽宣城人,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学士,研究方向:互联网+。

2016年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6XCX 66);蚌埠市规划办重点项目(BB17B007)。

猜你喜欢

技术升级蚌埠市传统产业
净空
清纹雅韵
蝶舞
天镂
新经济时代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途径研究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保定市望都县为例
马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的教学意义
基于IPv6的校园网技术升级及性能测量研究